快訊

台灣最醜陋風景!北市一年撕23萬張違規廣告 還是貼不停

薇帕颱風不侵台又距離遙遠! 北部卻陣陣強風 專家曝原因

抽血霸凌案論文曝光 學者驚呼「很誇張」:這已經是世界級的醜聞了

高雄金融人才不用北漂?比演唱會經濟效應更大 亞洲資產管理專區為何獨家給高雄?

高雄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首個專區,獨家試辦一年。 邱劍英攝
高雄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首個專區,獨家試辦一年。 邱劍英攝

【文/盧沛樺;圖片/邱劍英攝】

從半導體聚落到亞洲新興金融重鎮,高雄市幾乎快看不到重工業城市的影子。「歡迎來到發光發熱的高雄」、「高雄是台灣金雞母」高雄人的自信毫不遮掩。高市府如何爭取到亞洲資產管理中心首個專區?他們要做什麼?

成立40年的高雄銀行,是一家小規模的區域銀行,靠著在地深耕,客戶多是高雄白手起家的中小企業家。

身穿紫紅色制服的總經理徐翠梅,從沒想過在屆退之際,要為沙發這類小事傷腦筋。

「要服務有錢人的分行,沙發可能也要不一樣,」徐翠梅笑說。

她想像,要營造私人銀行的低調奢華氛圍,絕對不是用現在常見的黑色皮質沙發。沒經驗的他們,已經派同事調查其他銀行的做法,甚至要安排實地參訪。

高雄獨家試辦亞資中心,在地銀行迎戰

過去高雄銀行以企業資金周轉、現金管理業務為主,頂多賣賣基金、保險,但「假如我們不在專區開分行,當別人都進駐高雄,就怕客戶被人家挖走,」徐翠梅形容,最好的防守就是進攻。

各大銀行搶進高雄,高雄銀行總經理徐翠梅表示要「努力固樁」。 邱劍英攝
各大銀行搶進高雄,高雄銀行總經理徐翠梅表示要「努力固樁」。 邱劍英攝

徐翠梅口中的是亞太資產管理中心專區。4月出公布專區試辦業務,高雄市獨家試辦一年。

高雄市政府是高雄銀行的大股東,徐翠梅的挑戰與機會,是市長陳其邁帶來的。

副市長羅達生透露,陳其邁在行政院副院長任上,已有國際資產管理公司敲門,考量香港政局、地緣政治,有意分散資產到台灣,當時中央就有意規劃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新政。隨陳其邁到了地方,仍緊盯中央進度,才讓高雄成為首個落腳地。

亞資中心引發中小銀行生存保衛戰

幫多家銀行籌備財管2.0執照及專區分行、KPMG金融服務產業協同主持人陳世雄觀察,中小銀行資金成本高,其實是靠著客戶關係久來維繫。如果連財富管理都只被大銀行做走,難保中小銀行還能守住放款生意,「發展高資產業務,是中小銀行的生存戰。」

金管會主委彭金隆去年上任後,認為銀行不分大小,都應該有齊頭機會。因此,去年底決定鬆綁財管2.0執照的資格。無論大小銀行,只要先實際營運財管2.0,就有資格申設專區分行。

今年農曆年後,徐翠梅就忙不停。要在兩個月內生出財管2.0營業計劃書,送給董事會和金管會,還要陪業務同仁跑前線,看緊潛在的高資產客戶,「告訴客戶我們要做了,」徐翠梅笑說,「努力固樁。」

其實高雄銀行離專區分行開業還早。因為高雄銀行能不能開辦財管2.0業務,金管會都還沒點頭。

但背靠高市府大股東,徐翠梅透露,年初副市長率銀行主管北上金管會表達進駐專區分行意願,當場向中央表達:「高市府的態度是,不一定要先申請開辦財管2.0,再找高市府簽署合作意向書,可同步進行。」4月底高雄銀行已和高市府簽訂合作意向書,但內部預估最快明年才能開業。

高雄銀行是成立40年的區域銀行,深耕在地中小企業客戶。 邱劍英攝
高雄銀行是成立40年的區域銀行,深耕在地中小企業客戶。 邱劍英攝

高雄銀行加速升級、招募新血

只有75名理專的高雄銀行,要如何收服台灣富豪的心?

徐翠梅加速送理專去上課、考證照,今年高雄銀行砸200萬,成為中山大學國際金融學院的新贊助銀行,一年可送兩名行員去學國際資產管理實務。

再搭配招募新人才,如高資產客戶的資格審查人員、額度控管人員,甚至律師、會計師等。

雖起步比別人晚,總部在高雄是他們最大優勢。「資產傳承會大量用到信託,我們信託業務處的人就在高雄,隨時可就近服務客戶,」徐翠梅自信地說。

金融業人才不用北漂了?

儘管辛苦,在高雄金融圈打拚一輩子的徐翠梅,卻樂見高雄成為繼台北後,躋身台灣第二個金融中心。

「跟演唱會經濟不同,歡喜幾天,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專區,才會真的把產業帶進來,」她私下開玩笑,真不希望其他縣市跟進。

「每年高雄大專院校財金相關科系的畢業生超過1100人,未來不必再北漂求職,」羅達生也說。

謝佩穎攝
謝佩穎攝

7月亞洲資產管理專區才上路,但高雄金融圈已經動起來。

北富銀原本南部私人銀行中心,距離高市府劃定的專區只差170公尺,敲定港都分行後,趕緊找工班將12樓的倉庫改裝成辦公室。

玉山金控在四維四路上的南部旗艦大樓,距85大樓僅幾個街區,從12樓私人銀行辦公室往外望,遊艇碼頭、高雄流行音樂中心一覽無遺。融入企業色的整面綠色玻璃帷幕大樓,儼然成高雄商辦新地標。此處已成為玉山服務台南、高雄、屏東高資產客戶的最新據點。

隸屬中信金控的台灣人壽,3年多前台壽再與建商國揚實業,標下高雄特貿三南基地北側,佔地1.2公頃,將蓋兩棟48層的住商大樓和一棟3層樓的商場。同集團的中信銀行對專區試辦業務摩拳擦掌。

統籌專區分行規劃、私人銀行處副總經理莊順卿直言,中信私人銀行原本在高雄美術館附近的分行,距專區大約十分鐘車程外,因此現在一邊把團隊移往專區內的新興分行,重新裝潢行舍,一邊還在找新的旗艦據點。

截至5月初,已有21家金融業跟高市府簽署MOU,40家表達有意願,「我相信很快會愈來愈多,」羅達生認為,「中小型資產管理公司已經受不了新加坡的物價,營運壓力大,高雄生活成本低,但氣候、地理條件類似,比其他國際城市具吸引力。」

高雄還可能進一步擴大成專業服務業聚落。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KPMG安侯建業近年考慮擴大南部服務能量,今年再次登上合夥人會議議程。

高雄商辦租金突破一坪1500天花板

以陳世雄為例,銀行業客戶總部大多在台北,但他今年卻幾乎都待在高雄。「客戶會問哪一區發展比較好、人潮在哪裡、分行要設在一樓還三樓等,」陳世雄說,「我要常駐,才可就近觀察。」

「我們要在南部資產管理生態圈扮演要角,」陳世雄進一步說,未來不只銀行顧問,從跨國稅務、家族資產傳承、企業淨零轉型,會計師事務所都能跟銀行一起做生意。

最近,一度因為台積電設廠飆漲的房價,出現頹勢。但長達數十年乏人問津的高雄商辦市場,如今供不應求。

由停車場改建的商辦艾捷大樓,每坪租金上看1500元,打破長期在千元以下行情。4月30日,亞灣2.0計劃首件公辦都更案正式動土,由興富發在台電倉庫舊址斥資470億,將蓋六棟商辦。

一度因高鐵開通,運量低迷的小港機場,如今不只在擴建航廈,新增國際航點,市府正醞釀在南星計劃區填海造地蓋新機場,以期突破宵禁限制,擴大運量。「以後小港機場不只要載人,還要載晶片,」高雄市議員林智鴻自信期待,「高雄是台灣未來的金雞母。」

但高市府的野心不只留下有錢人的錢,更著眼錢的去處。

高雄能否吸引更多高資產客戶,成為台北以外,台灣第二個金融中心?圖為高雄遊艇碼頭。 邱劍英攝
高雄能否吸引更多高資產客戶,成為台北以外,台灣第二個金融中心?圖為高雄遊艇碼頭。 邱劍英攝

「把留財引資當手段,結合在地產業投資,」出身經濟部的羅達生強調,他舉例,淨零轉型是高雄雙軸轉型的重點之一,因為高雄傳產的碳排偏高,因此未來透過成立如永續或淨零的主題基金、私募基金,拿有錢人的錢去幫產業轉型。

「我們也在跟金管會、碳交易所談,規劃永續或淨零排碳的投資商品,甚至碳權衍生性商品,」羅達生計劃長遠。

亞洲資產管理中心,將成為這座城市轉型的新觸媒,無論成敗與否,起碼已經動起來了。

【延伸閱讀】

專訪藍營出身的蔡英文左右手 李大維出書寫前老闆、裴洛西,「半夜接到電話不是好事」

Longchamp御用布廠,在桃園觀音!它為何從精品轉軍用,打造第一條防彈布產線?

巴菲特為何連續30個月賣股?答案是一條投資原則

23歲辭掉「四大」會計拚副業 創業兄弟年營收超過1億美元

吃超加工食品變肥 他靠3招2年瘦身22公斤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26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高雄獨老人入住社宅「銀髮家園」 鳳山8戶招租中

柏林愛樂12把大提琴7月來台 難忘高雄樂迷熱情

高雄銀董、總同時異動 常董陳勇勝、副總張榮泰暫代

台灣虎航高雄飛濟州今首航每周4班 下月將開航這城市

相關新聞

台灣人狂掃杜拜房產 門檻1600萬台幣能享居留 現在進場還有利多嗎?

今年初以來,幾乎每週都有海外不動產代銷業者舉辦實體、線上說明會。臉書、IG輕易就能搜尋杜拜房地產的業者資訊。

五分之一的人有過AI伴侶 「雲端情人」成為現實了嗎?

類似2013年電影《雲端情人》一名用戶與AI談戀愛的情節,被視為「只會出現在科幻片」,甚至有些獵奇與諷刺。

「大而美」加速賜死電動車?綠能產業贏家、輸家一次看懂

再生能源股最近極度震盪,因為川普的「大而美」法案經參議院修改後,有了變化。最終,美國綠能產業變成有些人吃香、有些人完全被邊緣化的局面。

Z世代在辦公室「裝忙」 專家警告:受害的是你自己

現在許多老闆希望員工回辦公室實體上班,認為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員工才不會偷懶。

黃金漲了一大段還能買嗎?看巴菲特怎麼說

儘管黃金已經漲了一大段,許多投資人依然相信現在還是黃金的絕佳買點,理由是全球政治環境從來沒有如此險惡。

這個時代還能生小孩嗎?調查顯示七成父母對「手機」教育絕望

2007年到2021年之間,美國10-24歲青少年的自殺率上升了62%。美國疾管署發現,2021年,三分之一的青少女曾考慮輕生。 青少年憂鬱症的發生率也急劇上升,而53%的人認為,社群媒體是主要或全部的原因。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