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強勢取代!今年畢業生有多慘…沒「菜鳥」社會將走向何方?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 田孟心】

在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飆升至異常的5.8%,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近警告,這個族群的就業情況「明顯惡化」。

研究勞動市場的牛津經濟研究院則發現,應屆畢業生的失業情形,主要集中在金融和電腦科學等科技領域,而這些領域的AI發展速度比其他產業更快。

即使面臨普遍的缺工問題,現在的雇主也寧願雇用AI或機器人,而不是應屆畢業生——有37%的雇主或人資這麼告訴研究公司Workplace Intelligence。

從聘用數據來看,在LinkedIn追蹤研究6億名員工和企業職位變動的公司SignalFire也發現,2024年企業招募的應屆大學畢業生數量比2023年減少了25%。

老闆們準備好「AI優先」

已經有一些公司拋出「AI優先」的標語,在僱用真人之前,先測試AI能否勝任某項任務。

一位科技主管最近告訴《紐約時報》,他的公司已經停止招募L5級(通常為擁有3到7年經驗的程式設計師)以下的軟體工程師,因為低階任務現在完全可以用AI自動程式工具完成了。

另一位高階主管則分享,他的新創公司現在只僱用了一名資料科學家,就能做完之前需要75人團隊才能完成的任務。

「我聽到很多關於AI的消息,」專門研究AI對勞工的影響的公共政策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研究員金德(Molly Kinder)說道,「企業主們說『這些工具太棒了,我不再需要行銷分析師、財務分析師和研究助理了!』」

AI公司Anthropic 推出的最強大型號Claude Opus 4,現在可以連續「數小時」編寫程式碼。想像一下,企業過去為這種效率支付了多少薪資,能省下這筆經費,對老闆們而言會是多誘人的選項。

Anthropic執行長阿莫迪(Dario Amodei)最近直接打開天窗:「AI可能會在五年內取代一半的入門級白領工作。」

沒有「菜鳥」,社會將走向何方?

SignalFire的人才主管朵夏伊(Heather Doshay)指出,在企業濫用AI並欠缺對初階員工的職業培訓、指導和投資的情況下,將來的員工可能無法為擔任更高階的職位做準備,「在這個新環境中,很多工作都可以由AI自主完成,沒有人有耐心或時間進行手把手指導。」

研究機器人的學者比恩(Matt Beane)出版了《技能密碼》一書,指出這種專家與初學者之間的「工作紐帶」,是千百年來人類技能和創造力轉移的基礎,但如今的AI時代,這樣的文明基石可能不復存在。

比恩警告,「新手在專家的日常工作中,正變得愈來愈可有可無,愈來愈疏遠,」例如醫院應用機器人,減少了初階外科醫生參與手術的機會。

多家投資銀行已經在考慮未來是否要招那麼多的初階分析師;同時,傳統法律產業也告訴《金融時報》,說服客戶為初階律師付費也愈來愈困難,因為客戶覺得AI就可以做這些工作。

(資料來源:NYT, Atlantic, FT, Entrepreneur, Brookings Institution)

【延伸閱讀】

比亞迪要來台灣了?誰會賣?業界人士:它是一匹披著羊皮的狼

醫學生封她解剖之神 高醫大何宛怡:我只是教書的

巨大新車貴三成,訂單飆3倍!碳纖維車從忍痛報廢到輕如一瓶水

巴菲特:中產階級最浪費錢的五種開銷

60歲以上 靠一個簡單運動鍛鍊肌力、平衡感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五分之一的人有過AI伴侶 「雲端情人」成為現實了嗎?

類似2013年電影《雲端情人》一名用戶與AI談戀愛的情節,被視為「只會出現在科幻片」,甚至有些獵奇與諷刺。

「大而美」加速賜死電動車?綠能產業贏家、輸家一次看懂

再生能源股最近極度震盪,因為川普的「大而美」法案經參議院修改後,有了變化。最終,美國綠能產業變成有些人吃香、有些人完全被邊緣化的局面。

Z世代在辦公室「裝忙」 專家警告:受害的是你自己

現在許多老闆希望員工回辦公室實體上班,認為待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員工才不會偷懶。

黃金漲了一大段還能買嗎?看巴菲特怎麼說

儘管黃金已經漲了一大段,許多投資人依然相信現在還是黃金的絕佳買點,理由是全球政治環境從來沒有如此險惡。

ChatGPT有7成會支持你的「妄想」 人類如何愈用愈瘋?

不常反駁用戶的聊天機器人,給了人類情緒價值與信心。

阿茲海默症患者年輕化 失智專家絕對不做的7件事

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是全球第七大死因,美國有超過600萬人為患者。台灣失智人口也逐年增加,衛福部推估2022年台灣失智者超過30萬人,而且罹病者有年輕化的趨勢。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