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靠走路減肥 每天1萬步夠嗎?專家揭曉最佳走路時段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 樂羽嘉】

很多人都會設定每天走1萬步當成目標,如果你的目標是減肥,1萬步是太多還是太少?幾點走對減肥更有效果?

許多人都知道,1萬步是日本計步器公司的行銷廣告口號,並不是基於任何嚴謹的科學數據。

合格的私人教練鮑爾斯(Julie Powers)表示,走任何距離都對健康有幫助,不管是1百步還是1萬步,但以1萬步為目標並不是壞事。

「1萬步不是什麼魔術數字,對有些人來說這個標準有幫助,不過關鍵還是從你的出發點、生活方式和健康目標量身打造運動目標。」

鮑爾斯補充說,雖然最初1萬步的口號不是基於科學數據,但現在已經有數據支持了。

「這個數字提倡持之以恆運動、增加每天的能量消耗、打造更好的心血管、代謝與心理健康。然而,研究也證明,即使走不到1萬步,在老人身上也能看到降低心臟病、死亡率和改善心情等益處,特別是在6千到8千步這個範圍。」

另一位私人教練夏佛(Olya Schaefer)表示,每個人每天應該走多少步,取決於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目標。鮑爾斯也這麼認為,並解釋假如你剛受傷或是動完手術,還在痊癒階段,或者還有慢性疲勞、腎上腺功能不足或自體免疫疾病不時發作等問題,低步數目標會比硬是要走到1萬步更有幫助。

夏佛表示,這取決於你目前的日常活動量,以及你還做哪些其他運動。「活動量高的人每天本來就會走超過6000步,如果你每個星期也會做兩、三次重量訓練,我建議你以每天6000步為目標。」

若你的目標是減肥,兩位教練都建議你每天走8千到1萬2千步。他們強調,除此之外,你還要維持卡路里赤字,並加上定期的重量訓練。

鮑爾斯說,「這個步數範圍才能讓你有意義地燃燒卡路里,改善胰島素敏感度、更好地調節胃口」。

若你的健康目標是維持體重或增加肌肉,夏佛表示你的步數目標可以低一點,大約每天5千、6千步。他強調,以增肌來說,重量訓練比步數的效果更加顯著。

也有些情況下,你每天走超過1萬步對身體更有幫助。鮑爾斯表示,若你是有意調整荷爾蒙平衡的女性,走超過1萬步可能大有幫助,因為能夠調節皮質醇,進而促進甲狀腺與生殖荷爾蒙的平衡。

若你要管理胰島素平衡,鮑爾斯表示,分散一整天走路有助於改善提升胰島素敏感度和葡萄糖利用率,尤其是把走路分散在一天之中並且在餐後進行,效果更好。

這樣做通常也會讓你自然走到超過1萬步。

鮑爾斯表示,平常工作型態是久坐的人,走超過1萬步也更有好處,透過走路打破長時間久坐,不只是能改善血液循環,也能降低代謝症候群的風險因子。

也許你現在每天幾乎沒什麼走路的機會,特別是常常開車、騎車或是住在大眾交通運輸很方便的地方。鮑爾斯建議從早上開始增加步數,「早上短短10分鐘的散步,不僅可以喚醒你的新陳代謝,還能改善你接下來一整天的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

她也建議,餐後是偷偷增加步數的好時機。

「餐後散步10到20分鐘,是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如果你白天大多時間都坐著,她推薦在下午安排一段散步時間。

矯正運動專家暨私人教練芭柏(Eryn Barber)指出,一般來說,走1千步大約需要10到15分鐘,走完1萬步大約需要1小時45分鐘到2小時30分鐘,具體取決於你的步行速度。

她也補充,行走意圖會影響所需時間。若是輕鬆散步,時間會拉長,若是有意提高心跳速率的快走,則完成速度會快很多。不過,不論步伐快慢,每一步都算數。

如果你想快速走完1萬步,但又無法一直快走,「可以做間歇訓練,例如快速走2到5分鐘,然後再慢下來。隨著時間累積,你可以逐步增加快走的時間。」這種交替方式,能逐漸提高你的耐力與速度。

如果無法每天走1萬步,芭柏建議不要太有壓力,從目前的平均步數開始,每天多增加1000步就好,也就是每天大約多走10到15分鐘。

(資料來源:Yahoo News、Cosmopolitan)

【延伸閱讀】

輝達1.8萬Blackwell伺服器進沙國,真不怕流向中國?原來魔鬼藏在細節裡

大聯大挺進第11大集團!股價曾跌到9元,《老子》助它打造倉儲界Netflix

為什麼愈來愈多人迷上「獨旅」?

藝人鬼鬼不是特例,全球愈來愈多女性自願「獨自育兒」

孩子長大離巢 幸福專家領悟的4件事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AI強勢取代!今年畢業生有多慘…沒「菜鳥」社會將走向何方?

在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飆升至異常的5.8%,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近警告,這個族群的就業情況「明顯惡化」。

台灣還需要TaiwanPlus嗎?外籍顧問主導「台灣聲音」 第3次換主管有救嗎?

TaiwanPlus作為台灣第一家面向國際觀眾的英語頻道,2021年成立以來,花費58億台幣的TaiwanPlus被賦予重大任務。

台灣學生留美夢碎?川普先打擊哈佛 下一個常春藤名校是哪間?

在哈佛修讀流行病學碩士的李典璋在哈佛台灣同學會身兼要職,已收到無數台生哀嚎,有醫學院研究員的實驗室經費被凍結,可能領不到薪水;也有人今年要入學卻遲遲收不到簽證,恐怕趕不上開學。

AI秒殺人類工程師 現在矽谷科技家長都希望小孩讀「這類科系」

曾經,因為Google、Meta等巨頭的誕生,科技業是人們期待的金飯碗;然而,在科技業最前沿的矽谷,人們已經不這麼想了。

為什麼愈來愈多人迷上「獨旅」? Z世代與女性掀起單人旅行熱潮

「獨自旅行」(solo trip)的搜尋量成長翻倍,社群標籤更多了十倍。根據統計獨旅者多為女性和Z世代,他們為什麼擁抱單獨出行?

兵推示警/放棄核能 台灣被中共攔截天然氣能撐幾天?

海軍上將出身的國民黨立委陳永康,一手推動的民間兵推「2025TTX區域安全兵推」已經進行到第三次。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