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股收盤上漲845點創史上第2大漲點 台積電領頭強彈近7%收873元

超火爆!蔣萬安轟「違法不是內政部長說的算」 綠議員拍桌吼回

勿高估台灣年輕人作戰意願?美期刊3原因籲保留看待 國防體制未準備好

台灣民主指數連兩年下滑 有20%人甚至支持獨裁?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圖片來源:邱劍英攝

【文 楊竣傑】

台灣自由度排名亞洲第二,民主指數也排名全球第十二,但民主指數的得分卻連兩年退步。如何反映出台灣對民主沒信心、政府信任度不足的隱憂?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公布〈2025全球自由報告〉,台灣獲得94分,在亞洲僅次於日本。《經濟學人》智庫(EIU)也公布2024年民主指數(Democracy Index),台灣被列為「完全民主」,名列全球第十二,甚至贏過美國、日本、英國等國。

雖然台灣在兩項國際評比中獲得肯定,但一年多來,朝野嚴重對立、大罷免潮來襲,民主指數連續兩年下滑,卻透露台灣民眾「對民主愈來愈沒信心、對政府信任度也不足」,形同是一記警鐘。

台灣民主指數連兩年下滑,政府運作分數又退步

《經濟學人》民主指數有五個評分標的,包含選舉過程與多元性、政府運作、政治參與,及民主政治文化和公民權利。台灣綜合總分8.78分,已連兩年下滑,其中,政府運作單項分數8.57分,比2023年下降0.72分。

政府運作分數微降,反映現今分立政府的僵局。

「民眾選出的行政部門跟立法部門,是否表現良好?有沒有符合民眾的期待?」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王奕婷分析,民眾關心選出的民意代表,是否對自己的作為向民眾負責,「當民眾不滿時,民代卻沒有改變作為,或許會影響信任度,」另一方面,行政與立法間的僵局,影響政府效能,也會降低民眾對政府信任度。

換言之,當人民透過選舉參與政治,由下而上表達意志後,政府卻無法充分實踐人民意志,在完全民主的架構下,整體憲政運作出現盲點、不順暢,更使政府運作面臨挑戰。

台灣人對民主信心不足,五分之一認為獨裁更好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所長黃兆年指出,2024年進行的「中國效應調查」的數據中,高達20.4%受訪者認為「獨裁有時比民主更好」。「五個人中,有一個人認為獨裁比民主更好,這比例並不低,代表台灣社會對民主信心不足、值得警惕的狀況,」

台灣應借鏡美國,避免出現極端政治人物

當下的美國政治,正可作為台灣借鏡。《經濟學人》分析,美國民眾對政治機構和媒體的信任度低、對核心國家價值缺乏社會共識;且因川普的意識型態、政治風格出現民粹主義徵兆,造成社會嚴重極化,社會凝聚力與共識幾近崩潰。

「台灣若不希望出現極端政治人物,政治菁英間需要有所警惕,政黨內若出現這類(民粹型)政治人物,即便有短期效果,但非長久之計,政黨機制必須克制,」王奕婷提醒。

【延伸閱讀】

獨家|輝達GB200出貨卡關解方,為何靠台玻?

「寧可讀英文也不要讀國文」,我們的語文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錄取資格被撤回」,川普下重手,赴美深造要三思

每月生活費不到2萬、不向子女拿錢 76歲獨居的她,卻活得比多數人精彩

全台醫護荒!每4位護理師1位來自這所科大,超過50%大醫院「阿長」出自這裡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逢甲大學用放大退休金留才!信託+機器人理財是什麼?

今年農曆年後,逢甲大學校長王葳在上百名公私立大學校長面前,分享「顧問式員工福儲信託」,看似冷門的主題,背後竟是受教育部所託。

中國不玩關稅數字遊戲 卻密謀推倒美債?

美中貿易戰的規模令許多交易員措手不及,不僅引發全球股市的拋售潮,也波及美國國債市場。

川普關稅戰背後 一場不只是經濟的貿易衝突

美國總統川普的對等關稅價目表,對台灣的稅率高達32%,令許多人驚訝的是,即使台積電上月已宣布對美國高達1600億美元的投資,台灣得到的關稅卻仍高於日韓。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川普權力再大 比不上全球消費者

川普政治談判宛如直播秀,素人政治家擺脫過往外交禮節,也不同於傳統的嚴謹談判,因此更增加了世局的複雜性。

巨大、美利達、達方怎麼打E-bike賽局?有哪些電動自行車產品?

電動自行車在台北自行車展一字排開,昔日電子代工大廠、科技巨頭早已搶進E-bike賽局,產業的未來走向哪裡?

觀光客暴增、每人平均在日本花5萬 若日幣走強會怎樣?

便宜的日圓對日本觀光成長與GDP貢獻很大,但如果日圓變得強勢,會怎麼樣?專家預期日圓什麼時候會變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