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救市一個月未見效 還要丟多少錢才救得了中國經濟?
【文/沈朋達;圖片/Getty Images】
過去一個月,關注中國市場投資人的心情,猶如洗三溫暖。
不只股市波動,最新開出的第三季GDP成長率僅年增4.6%,連續兩季低於5%的年度目標。
歸根究柢,北京近期端出的政策並不符合市場預期。
原先外資法人曾樂觀預測,北京可能在近期投入2至3兆人民幣(約9.1到13.7兆台幣)的財政救經濟。中國財經媒體《財新》也披露,北京將在未來3年內增發6兆人民幣(約27.1兆台幣)的超長期特別國債。
但無論外界怎麼追問,中國官方在最近兩週內開的3次記者會,對救市規模卻是欲言又止。
這不禁令市場擔心,北京真的想救市嗎?
為何遲遲不提救市的「大數字」?
至今沒有出現讓投資人振奮的「大數字」,這實際上是受限於中國法規。
涉及財政預算的調整,都必須先經過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簡稱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按照往例,全國人大常委會在雙數月的月底召開。但前一次應在8月底召開的人大常委會,延到9月中,以目前時序來看,這場會議可能到11月才召開,而財政政策的具體規模,也要在那之後才會明朗。
事實上,財政部長藍佛安在10月中舉行的記者會上雖然不透露數字,但仍強調這次協助處理地方債的措施,將是近年「力度最大」的一場「及時雨」。
因此,更要觀察的重點將是,這場「及時雨」能否下在對的地方?
根據藍佛安當天的介紹,財政部將在近期推出「一籃子政策」,會聚焦在4個方面:化解地方政府債務、協助收購過剩新房、補充大型國有商銀資本,和補助弱勢群體。
和2008年不同,當年全球面臨金融危機,北京拿出4兆人民幣(約18兆台幣)直接在各地投入「大基(礎)建(設)」。
但這一次,財政部打算先把資金注入到銀行。「這樣的做法就不會立竿見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會見效。」匯豐銀行首席亞洲經濟學家暨亞太地區聯席研究主管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指出。
財政部的及時雨會有用嗎?
再看財政部準備施力的另外兩大重點── 化解地方債務及收購過剩新房,這正是目前困擾中國經濟的兩大難題。但恰恰也是這兩個項目,從目前政策方向來看,中央似乎無意完全承擔責任。
先看過剩新房。財政部言明要以「專項債券」等工具來解決,但這項債券的發行主體是地方政府,而非中央。問題是,地方政府已苦於無錢可用,根本無力再舉債處理來穩定房市。
若改由中央出手,要出多少錢才夠?
陸媒近期披露,將推出3年6兆人民幣(約27兆台幣)的超長特別國債。但就算將全部數目用於收購過剩新房,也遠遠不夠。
「至少需要近10兆人民幣(約55兆台幣)才能買下庫存房,」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研究所助研究員王國臣推算。
接著看地方債。目前政策的做法是「債務置換」,簡而言之,是將地方隱性債務轉換成低利率且長週期的地方政府債券。這也完全是地方行為,並非由中央承擔。
事實上,地方債對北京而言其實不是「不可承受之重」。
據王國臣的估算,中國所有的地方政府債務加總,約佔GDP的77%,遠低於美國的100%、或日本的200%。換言之,只要北京願意,就能透過發放特別國債承擔所有的地方債務。
國際貨幣基金(IMF)8月也曾建議,中國以一次性一兆美元(約32兆台幣)的中央財政來穩定房市。但北京當時拒絕,認為這形同釋放「炒房的惡果,政府會持續買單」的訊號。
房市問題至少還要一年才能解決
「中國現在的做法是『以拖』,能不能等來『待變』還不曉得,」王國臣說。
范力民也預估,要實際解決過剩新房問題,至少還需要花上一年。
即便真的如財政部所說,近期會來一場力度最大的及時雨,但過去幾年,中國將國安考量凌駕於經濟,「政策訊號被破壞得太嚴重了,」致理科技大學國際貿易系副教授張弘遠說。
不論是反應經商環境的進出口貿易,或影響消費信心的失業率,在過去一個月密集施政後,數字仍未見好轉,顯然不是短期刺激政策就能一蹴可幾。
也因此,中國今年能否順利達成GDP成長「保五」的年度目標,不僅要看第四季端出的實際政策是否規模足夠、對症下藥,也考驗北京持續改善經商環境的決心。
(責任編輯:張蕙蘭)
【延伸閱讀】
(當期封面:300*400 像素)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