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獨/啪沒了!人潮爆滿逢甲夜市行告吹 黃仁勳原定要去這8間店

黃麟凱今晚伏法 司改會北監外疾呼「拒絕政治判斷」:有權提非常上訴

歷年簽准執行死刑最多的是他 「檢察官法務部長」任內槍決114人

生了就會愛? 研究:14%的父母後悔生孩子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 田孟心】

「生了就會愛」是常聞的「勸生詞」,然而,愈來愈多為人父母者發現他們並沒有內建父愛母愛,甚至後悔擔綱這個終身無法卸下的角色。後悔派的家長該如何解套?旁觀者又能如何協助?

繁衍慾望降低的世代

歷史上,沒有孩子的婦女在許多文化中都受到訕笑、憐憫和侮辱。

歷史學家兼《如何無子女:歷史與哲學》一書的作者克拉斯蒂爾(Rachel Chrastil)寫道,「歐洲人遵循聖經中『生養眾多』的訓誡,以及農務勞動確實需要人手,導致了他們努力繁衍後代。」

如今,這樣的傳統思想雖然隨著已開發國家走上走子化之路,而逐漸式微,但仍然有影響力。在社群媒體中,仍能看到一些人鼓吹女性成為全職母親,或是川普的搭擋萬斯曾說,「生活中沒有孩子,會讓人們痛苦和反社會。」

然而,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愈來愈多人選擇走上另一條路。

2023年,47%的50歲以下的成年人表示,他們不太可能生孩子——這個比例相較2018年上升了10%。

年齡較大(50歲以上)的群體不生孩子的主要原因是:就是沒有發生(39%)、沒有找到合適的伴侶(33%)。同時,年輕一代最常見的反應是:就是不想要孩子(57%)、想專注於其他事情(44%)、擔憂世界情勢(38%),和無力撫養孩子(36%)。

不過,即使趨勢是反生子,對於已經生出孩子的群體有什麼掙扎,卻鮮少有相關研究。

鑽研「後悔生子」主題的波蘭心理學家皮歐特羅斯基(Konrad Piotrowski)說明,這是出於此話題帶有禁忌性質。但當他決心研究此主題,並招募後悔為人父母的受訪者時,幾天內就有數十人聯繫他。

皮歐特羅斯基制定了一個「後悔量表」,並從調查中得出結論,估計在已開發國家中,有5%-14%的父母對於生子決定感到後悔,且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他們會選擇不生。

Facebook群組「我後悔生小孩」有76,000名匿名成員,而美國論壇Reddit的「r/RegretfulParents」則有14萬名匿名成員。在這些論壇上,來自不同背景的父母分享和發洩了有關孩子健康、缺乏支持、失去自我的心情。

後悔,不代表無愛

社會學博士,出版《後悔當媽媽》一書的多娜絲(Orna Donath)採訪了23位後悔生子的母親,指出,她們後悔的對象不是子女,而是「母親」這個角色本身。

「後悔的父母不等於虐待孩子,也不一定代表對孩子缺乏關愛,」多娜絲解釋,情感不是二元的,愛和後悔也不一定矛盾。舉例來說,也很容易看到不後悔生育,卻無責任感也不關愛孩子的父母。

她也強調,許多父親也可能會後悔當爸爸,但社會期望使得「後悔做母親」往往更有爭議、更不被諒解。

研究孕婦產期心理健康的心理學家雷姆(Ashurina Ream)指出,「批評某人後悔做父母,是非常有害的行為。」特別在現代社會系統不夠支持育嬰照護、育嬰假的趨勢下,父母的壓力本就比從前更大。

(資料來源:The Guardian, NYT, The Atlantic)

【延伸閱讀】

竹市又墊底、屏東大跳升!2024《天下》縣市調查:誰是「標竿首長」?

2024永續幸福城市大調查:高雄連霸、新北吊車尾、花東進步最狂

颱風假不是假?在家上班沒颱風假?一次告訴你

日本準首相石破茂和岸田有什麼不一樣?

日本居酒屋霸主鳥貴族,海外首店在台灣!專訪創辦人 不用炭爐、不選一樓的祕訣

相關新聞

全球銷量最好的IKEA藍色購物袋 設計靈感竟來自台灣工地?

IKEA藍色購物袋年賣數百萬個,大容量又防水耐重,堪稱是全球賣得最好的購物袋。但很少人知道,這個「世上最勤勞的袋子」設計靈感竟來自台灣。

高鐵票好難搶!乘客數上看8000萬 為何會暴增?哪一段最擠?

每到返鄉旺季就要準時搶票,連平常週末自由座都擠爆。高鐵從過去營運不善,到近年乘客數創新高,還持續增班因應。為什麼大家愈來愈常搭?搶不到票的問題有解嗎?

覺得人類「愈來愈笨」?OECD新研究:你是對的

國際經合組織(OECD)每十年測驗一次各國的數學與閱讀素養,檢視成年人是否能處理生活中的問題,然而今年甫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有了更多科技後,更多國家表現下降而非提升,且許多人的程度竟不如小學生。

為什麼Costco不再賣書了? 關鍵原因曝光:需要悉心對待

實體書愈來愈難賣,如今超級通路美國好市多(Costco)決定2025年1月開始,店內不再常設賣書。

尹錫悅遭彈劾!接下來會如何?民主韓國為何老是出現失敗總統?

韓國總統尹錫悅14日傍晚正式遭到國會彈劾,即刻停職,成為盧武鉉、朴槿惠之後史上第三位遭到彈劾的總統。接下來會如何?最新發展又會如何影響台灣?

共軍又有動作…2027台海終須一戰?美軍改口:很難 智庫:隔離更可能

美軍改變預測,2027不是台海最後期限。短期內開戰可能性雖低,但中國仍將使用軍演手段威懾,甚至藉由登檢台灣船隻,變相隔離台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