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電次數激增五成!撐不過暴雨、地震 台灣老弱電網怎麼救?

圖片來源:劉潔萱攝
圖片來源:劉潔萱攝

【文 劉光瑩】

停跳電成新常態?台電一度已改善的配電事故,在403花蓮大地震後,發生次數比去年同期暴增。哪些地區最容易停電?天災不會消失,台灣電力系統如何提升韌性?

《天下》獨家取得台電數據,配電事故次數從10年前的一年2萬多次,降到去年6000多次,剩不到三分之一。但今年403大地震後,情況改變。今年1至3月的配電事故次數,比去年同期要低;但4月比去年多了30%,5月增加48%,6月增加51%。

地震、極端氣候影響設備

「這問題最近也很困擾我們,」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受訪時直言,看到數據退步,高層也覺得訝異。台電目前歸結出兩個原因,都跟天災較有關係。

第一,就是4月3日的花蓮大地震。蔡志孟說,地震當天絕大多數台電發電機組表面看起來沒事,但很可能劇烈搖晃之下,許多接頭或零件鬆掉,導致後續故障機率變高。再來,是近來午後大雷雨愈加頻繁,配電設備忽冷忽熱,雨量又大,導致設備更容易受損。

用電快速增加地區,停電事故多

再仔細看數據,會發現在某些區處,配電事故發生的次數成長特別明顯。包括桃園、北西、苗栗等區處,停電次數都比去年大幅成長,甚至倍增。

對此,蔡志孟指出,可能因為某些地區人口與用電都快速成長,但電網更新速度跟不上。換句話說,想改善停電狀況,配電設備的更新實屬必要。

然而,外界也有不少質疑,認為4到6月停電次數大增,可能跟4月15日的壓降有關。

4月15日,和平電廠因403地震機組損壞,加上中火兩部機組破管,下午大潭新8號機也跳機,全台電力拉警報,備轉容量率掉到2.8%,台電差一點就要宣布台北基隆限電計劃,最後是靠水力發電全開,緊急啟動需量競價,向用電大戶請求支援電力,才驚險躲過北部停電危機。

區域性的停電事故,也許都算事小,最讓電力學者擔心的,反而是大規模的電網事故風險。「每次停電,都是檢討弱點的最好時機,」大同大學電機系退休教授陳斌魁認為,不要期待電力公司不會停電,系統出問題在所難免,重點是有沒有從每次的事故記取教訓。

需第三方監管,從每次停電提升韌性

他認為,真正急迫的,是要設置獨立電業監管機關。陳斌魁舉例,美國與歐洲各國,停電事故後調查,都不是出事的電力公司自己進行,有公正客觀第三方,才能真正找出問題,對症下藥,這是台灣目前欠缺的。

由現有情況觀之,氣候暴雨暴熱交替已成常態,可以想見用電量必定持續增加,故障的風險一定會有。

許多企業已經未雨綢繆。例如中鋼近期就完成首套1.8MWh(兆瓦時)儲能系統,已開始參與台電電力交易平台,接受台電調度協助穩定頻率,另外加裝兩套儲能系統,應用於負載轉移與削峰填谷。

當電力系統的更新,追不上區域人口與用電成長的速度,過渡期的痛苦在所難免。不論是一般人或企業,都應該提高自己對小型事故的容受度,並理解要有穩定用電,必須投入成本與時間,才能打造出真正具韌性的電網。

【延伸閱讀】

川普副手范斯:台灣需要愛國者飛彈系統

鄭文燦曾說「金錢要看破」,給藍營補助比綠營慷慨 涉貪背後的戲劇性政治路

川普遭槍擊,如何左右美國選情?

什麼是RISC-V?全球前十大半導體廠都用,中國靠它逃過美國防堵

沒伴侶、沒子女,老後怎麼辦?給單身族的退休3個提醒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鴻海協造全台唯一AI做回收!清潔隊不再狂加班 技術還賣到美國

電腦不只會挑土豆,還會挑垃圾。

《黑神話:悟空》爆紅 台廠也受惠!背後靠的是「最爛商業模式」?

中國單機遊戲《黑神話:悟空》引發全球熱潮,「悟空經濟」甚至讓台灣硬體業者也跟著受惠。為什麼高盛會評估中國單機遊戲迎來了「轉捩點」?《悟空》爆紅會為中國帶來更多高端遊戲嗎?

小草集結挺柯文哲 台灣政黨第三勢力不會瓦解?

捲入京華城弊案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遭台北地方法院裁定羈押禁見,戴著手銬走上囚車的畫面,透過媒體的鏡頭放送到全台各角落。

意志力和集中力在早上最強!成功人士每早8點前的「7個習慣」

對許多成功人士來說,每天清晨都是一段神聖的時光,在這段寧靜、不被打擾的時間裡,他們可以全神貫注在個人成長、為這一天定調,朝向目標衝刺。

房價飆、狂炒作 新青安的錯?不動產專家:更嚴重問題出在無政府狀態

台灣房市再度狂飆,為了幫助首購族買房的新青安政策,意外成為眾矢之的。不過專家認為,這波房價快速上漲的元兇並非新青安,而是主管機關對房市炒作的輕忽,若想幫房市降溫,各部會都要趕快動起來補破網。

聯準會要降息了 為什麼資金大量湧入貨幣市場基金?

隨著金融市場覺得聯準會9月降息的機率愈來愈高,機構法人和投資人也開始為未來降息的世界預做準備。其中一件事,就是將資金投入貨幣市場基金。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