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好玩創新」變成「害怕震驚」:Google辦公室文化如何被大裁員毀滅?

【編譯.田孟心、天下Web only】

多年來,Google的企業文化一直以開放和高福利聞名。辦公室有攀岩牆、托嬰和洗衣服務,員工可以花20%時間從事發想,挑戰各種不受限的創意。然而,在鉅額AI投資的壓力下,這間幸福企業開始不斷裁員,樹立的科技新創典範形象,也正一點一點被摧毀。

一直以來,Google是一個有趣、不同的工作場所,而不是一個普通的辦公室。

它以對員工的福利和開創性文化廣受人知,辦公室裡有攀岩牆、各式遊樂器材、用不完的假期。人們可以隨心所欲打造自己的辦公環境,也可以用20%的工時進行和績效無關的發想創造。

Google曾多次被評選為最佳雇主,也是新創公司打造自己企業文化時追尋的典範。但現在,這樣的模範生正走入凡塵。

CEO皮蔡在1月一份給員工的聲明中寫道,為了應付AI的巨額投資,公司必須做出艱難的選擇。對於某些部門來說,這意味著重組,和消滅一些職缺。

一年多前,皮蔡宣布Google裁減12,000個工作崗位,佔員工總數的 6%。自2024年開始以來,公司又繼續裁員1,000多人。

滾動性、不看績效的裁撤讓大家人心惶惶。

此外,裁員多衝著中階主管來,使得重組的工作混亂且溝通不良。

還在職的員工告訴科技媒體,Google職場氛圍已變得悶悶不樂、烏煙瘴氣。

企業文化變得害怕和震驚

「到下午4點半,大樓已經空了一半,」一位員工賽里奧((Hirsh Theriault)在LinkedIn分享,原本許多員工很樂意在晚上和週末做額外的工作,來完成創新的嘗試,但現在已很少有人有動力這麼做了。

在創投Y Combinator的論壇Hacker News上,在Google工作或曾是Google員工的帳號,發文議論著公司的文化變遷。

「我真的看不出公司在重要專案上解僱高績效員工的任何原因,」「現在內部文化的最佳描述是『害怕』和『震驚』。」

「科技界其他領域經常做出這樣的假設:Google很特別,與其他公司不同。但這幾波裁員顯示事實並非如此。」

「Google將整個產業的裁員浪潮視為一個機會,來嚇唬他們的工程師,並將文化轉變為更激烈、等級森嚴的模式。」

這些帳號分享著他們的體悟。而在專家眼裡,觀察也相去不遠。

「從人力資源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噩夢,」人資公司TalentCulture創辦人比羅(Meghan M. Biro)說,這完全扭轉了Google們作為理想雇主的形象。」

《紐約時報》科技記者也直言,這幾波裁員改變了長期以來人們對於「在Google工作」的定義。

裁員的深遠影響

已被裁員的前員工們透露,一些業務可能會被影響。

1月份,Google從核心工程部門裁掉了數百名職員,他們負責整個公司的基礎設施和工具。

這個部門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幫助Google遵守歐盟在3月上路的《數位市場法案》。原本在這個專案裡的員工擔心,現在的人手不足以應付新法案要求科技公司配合處理的任務,可能在截止日前無法遵守計畫。

除此之外,Google過往長期鼓勵員工從事實驗性專案,但現在,試圖開發新產品和服務的內部孵化器Area 120的職位,幾乎被裁光了。

還留在公司的員工透露,現在大家更不願意做20%的副業項目了。在Google工作16年的布雷尼(Rupert Breheny)觀察,「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轉變。」

曾組織罷工的前Google員工史泰普爾頓(Claire Stapleton)指出,雖然Google作為一家傑出的科技公司,仍將是一個理想的工作場所,但現在它對員工的吸引力可能更多是來自薪資等物質福利,而不是曾經定義公司文化的「創造力」和「友誼」等等。

「換句話說,它將被視為一家更傳統的公司,」史泰普爾頓總結。

Google的辦公室文化一直對於全球各地的新創有示範性,但它的殞落,可能讓世界各地的辦公室缺乏一個前瞻、大膽的案例供它們參考。

「我們在人類歷史上遇到了一個小插曲,雇主被迫像真正的人一樣對待他們的員工(指Google曾經開放的企業文化),持續了一陣子,做得不錯,但現在又回到了靴子踩在我們臉上的情況,」一位留言者在Hacker News這樣說。

(資料來源:CNN, NYT, Hacker News, Business Insider, Bloomberg)

【延伸閱讀】

一根菸蒂燒光一座智慧倉庫!家樂福事件兩年,倉儲竟比工廠危險

2024年別再滿手現金!穩定收息才是王道,債券投資三重點

深入廣州Shein供應鏈奇兵大本營,像「紙糊」衣服攻佔全球的祕密

美國專家:中產階級未來5年買不起7種東西

為什麼我提離職沒被挽留,同事卻被加薪?解密老闆如何看員工離職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第三航廈趕工中!桃園機場要追新加坡?關鍵差距藏在「這一項」

台灣喊了要成為「亞太轉運中心」30年,真的有機會嗎?

追回2億加密幣黑金!詐團最怕的檢察官 合作警察誇:很怕被挖走

士林地檢署主任檢察官羅韋淵羅韋淵線上課程自學,精通加密貨幣幣流分析,考取專業證照…

AI強勢取代!今年畢業生有多慘…沒「菜鳥」社會將走向何方?

在美國,應屆大學畢業生的失業率飆升至異常的5.8%,讓紐約聯邦儲備銀行最近警告,這個族群的就業情況「明顯惡化」。

台灣還需要TaiwanPlus嗎?外籍顧問主導「台灣聲音」 第3次換主管有救嗎?

TaiwanPlus作為台灣第一家面向國際觀眾的英語頻道,2021年成立以來,花費58億台幣的TaiwanPlus被賦予重大任務。

台灣學生留美夢碎?川普先打擊哈佛 下一個常春藤名校是哪間?

在哈佛修讀流行病學碩士的李典璋在哈佛台灣同學會身兼要職,已收到無數台生哀嚎,有醫學院研究員的實驗室經費被凍結,可能領不到薪水;也有人今年要入學卻遲遲收不到簽證,恐怕趕不上開學。

AI秒殺人類工程師 現在矽谷科技家長都希望小孩讀「這類科系」

曾經,因為Google、Meta等巨頭的誕生,科技業是人們期待的金飯碗;然而,在科技業最前沿的矽谷,人們已經不這麼想了。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