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億整建高雄前鎮漁港 這筆錢究竟花得有沒有道理?

【文 蔡立勳】
高雄前鎮漁港首次大規模整建,卻因預算規模引來爭議。除了硬體升級,如何有效管理上千艘遠洋漁船,善用漁港有限空間,將是漁業署最重要的課題。
56歲老漁港,帶動30萬人口經濟
1967年啟用的前鎮漁港,是國內9座規模最大的第一類漁港之一,去年貢獻全台灣遠洋漁業產值超過4成。除了漁獲本身,上下游產業鏈如國內最大的民營造船廠中信, 生產國民零嘴「珍珍魷魚絲」、打造台灣第一座魷魚絲加工廠的新和興海洋企業 ,都在港區周邊生根,台灣本地與邦交國的遠洋漁業從業人員,也都要到前鎮漁港的漁訓中心受訓、考照,相關產業每年產值逼近千億元。
「它帶動了周邊30萬人口的經濟,」曾任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局長,選區在前鎮、小港的立法委員賴瑞隆說。
這座國內最大的遠洋漁業基地,啟用以來從未進行改善工程,設備早已年久失修,但行政院運用前瞻計劃編列81億元預算,全面整建前鎮漁港硬體設施,希望達到「維繫遠洋漁業發展,改善港區水陸環境」、「建置衛生安全場域,提升水產品運銷品質」,以及「友善船員休憩空間,增進港區漁工權益」三大目標,今年中卻因預算規模,飽受在野黨民代批評。
這筆錢,究竟花得有沒有道理?
遲到數十年的下水道整治,就花15億
檢視「前鎮漁港建設專案中長期計劃」,主要工程包含水產品物流中心、船員服務中心、漁業作業碼頭改善、景觀及休憩環境營造、下水道建設共五大面向。
其中下水道建設與碼頭改善工程,就佔了總經費半數。
耗資逾15億元的下水道建設,在港區居民眼中,是遲到數十年的基礎建設。另外,改建計劃中另外編列超過25億元,進行深水碼頭整建,將碼頭水深由過去的4到6公尺,下挖到7公尺,台灣區遠洋魷魚暨秋刀魚公會理事長陳皇誠認為,碼頭加深工程,將能確保大型漁船出入安全。
碼頭改建工程的用意不止疏濬,也考量到漁港可能的塞港問題。
被迫在港休漁,漁港「船滿為患」
目前,全台灣約有1100艘遠洋漁船,至少三分之一是以前鎮為基地,每艘船靠港整補為期半個月至一個月不等,原本的120個停靠船位在繁忙時節已經是一位難求,滿載而歸的漁船,有時還得在近海排隊,等候先到的船隻完成卸貨整補再次出海,才能進港作業。
前鎮漁港完成改建後,船位預計增加至140個,但陳皇誠擔心,扣除預計休漁的鮪魚船,實際可用船位反而還比整建之前還少,最糟的狀況會是休漁漁船停滿港口,實際從事作業的漁船卻不得其門而入,對漁獲品質與交易市場產生衝擊。
漁業署祭三大解方,但更需精實管理
漁業署已向行政院爭取專案,從今年起為期3年,預計編列9.5億元經費,希望收購200艘噸位不到百噸的小船,協助部份漁船退場;但中央與業者仍未對大船收購金額達成共識。
此外,漁業署也將業者解體舊船改建新船噸位年限,由現行的5年延長至15年,讓業者不必急著造船,可等到漁獲配額與漁船數量較穩定時再造新船。
今年6月,漁業署也公告漁港基本設施使用管理費新規定,基於使用者付費原則,向未領取有效漁業執照的漁船收取停船費,以一艘100噸的漁船為例,一天必須支付400至3200元不等的費用。
但漁民認為,漁業署祭出的新制,並未明確列管漁船停港的數量,也未設定漁船休漁停港的時限,漁船只要有有效執照,停港都不收管理費,恐怕無助於解決漁船塞港問題。
【延伸閱讀】
採斷食讓83歲失能母親安穩離世 畢柳鶯:「自然死」比「醫療死」更有尊嚴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