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揭「日本5大難吃連鎖店」挨轟 蔡阿嘎鞠躬道歉回應5大失格行徑

張宇韶被點名涉性騷回應了 「雞排妹」留言影射話藏玄機

曾為蟹老闆「發聲」…台灣配音員李香生傳癌逝 享壽73歲

IG創辦人回歸!用ChatGPT技術打造「文字版抖音」 會成為下個世代的熱門嗎?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編譯.田孟心】

將IG以7億多美元賣出的兩位創辦人,這次挾著最新AI技術,推出「優質新聞App」。外媒封它為「文字版抖音」,能創造出抖音的旋風嗎?

自從ChatGPT爆紅以來,人們不斷討論著聊天機器人的各種可能性,不過,AI能做的事情還有很多,近期一款運用ChatGPT技術的新App「Artifact」就吸引了科技媒體的目光。

Artifact是AI驅動的「新聞社群媒體」,它的名字是文章(Article)、事實(Fact)和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engence)的融合。創辦人西斯特羅姆(Kevin Systrom)與奎格(Mike Krieger)你或許曾耳聞,不然,至少也聽過他們過往開發、後來賣給Meta的圖像社群媒體Instagram。

兩位創業者在以7.15億美元賣掉Instagram後,捲土重來打造了這款AI新聞App,主因是看到依賴廣告作為商業模式的社群媒體,出現了許多惡意行為,例如發布假訊息、煽動情緒的貼文與圖片。西斯特羅姆為此感到遺憾,因此希望運用現在更進步的AI技術,創建一套更好的內容系統。

Artifact想做什麼?

理解Artifact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它視為一種「文字版抖音」。抖音追蹤用戶喜歡哪些影片,或花更多時間觀看該些影片,來推播滿足他們興趣的影音內容;同樣地,Artifact會衡量用戶點擊哪些新聞來源與主題、衡量他們閱讀文章的時間,再透過演算法推播更多類似的作品。

Artifact使用的演算法,和ChatGPT的底層技術一樣,都是Google在2017年發明的「Transformer」,它可以幫助機器學習系統以更快的速度改進,為用戶找到他們真正更想閱讀的內容,而不是那些得到最多讚的內容。

在App上的媒體出版商包括《紐約時報》等領先的新聞機構,以及各式主題內容網站、部落格。不過,並不是任何內容都能登上Artifact,西斯特羅姆與奎格目前採取較嚴格的審查標準,只有一線媒體和公認專業可信的部落格能通過。

除了作為個人化的新聞閱讀器,Artifact似乎還向Twitter等文字型社群媒體下戰帖,它有分享功能、可以看見朋友都在閱讀哪些新聞內容,也可以對共享的文章按讚和評論。當用戶創建帳號並匯入聯絡人,就可以與朋友展開基於新聞事件的線上交流。

此外,Artifact具有統計功能,用戶可以掌握自己最常閱讀的類別、最常看的出版商。同時,他們也可以指名不喜歡的出版商,App就會減少顯示。

如果擔心新聞會隨著自己的閱讀口味趨於一致,用戶可以點擊「頭條」看各報的綜合頭條新聞,避免過於陷入單一主題的困擾。

實際使用過的科技記者Tae Kim分享,原本他以為Artifact就是一個行動版的Google News,但愈使用愈發現它的神奇之處,「AI內容個性化是有效的,我經常在Artifact的主頁上發現我想閱讀的好文章,在其他地方都找不到。」

會是下一個世代的潮流App嗎?

在眾聲喧嘩的網路世界,要找到高品質的新聞變得困難,因此Artifact主打高質感媒體內容、流暢好用的App使用者體驗,算是有市場。

《The Verge》記者牛頓(Casey Newton)也看好,「在很多方面,我認為這種產品的時機已經成熟,AI確實讓消費型App中的新事物成為可能。​​」他也提到,馬斯克領導下的Twitter每況愈下,給具有社群媒體經驗的Artifact團隊一個機會。

不過,質感新聞內容型App,與風靡全球的抖音、TikTok終究有很大的距離。事實上,它們某種程度上是邏輯相反的產物——一個內容很長,一個很短。

過往有不少人嘗試打造優質的個性化新聞服務,像是2014年出現的Zite和Pulse,但它們都無法培養用戶長期的使用習慣。上個月,總部位於東京、也是使用AI進行個性化新聞推薦的SmartNews,亦面臨用戶群下滑,裁撤了美國和中國40%的員工。

目前,Artifact甚至還沒有明確的商業模式,先用西斯特羅姆與奎格自己的資金撐著。基於他們過往做出Instagram的成功,投資者可能很快會找上門來,但Artifact要成為下一個Twitter,可能還需更多功能演進;而成為下一個抖音,更要看Z世代的閱聽習慣,是否又從輕薄短小的影音,回到長篇文字。就這一點而言,並不是太樂觀。

(資料來源:Barrons, The Verge, engadget, Platformer)

【延伸閱讀】

AI大戰》ChatGPT怎麼玩?優缺全解析,一文看懂

沒有One Boy的廣告預算,怎麼做到One Boy的成效?電商鬼才王志仁親自解惑

老師如何因應ChatGPT?中研院許文泰:我不會再叫學生寫報告

ChatGPT這麼厲害 為何我們還是缺工?

中國網民:為什麼ChatGPT不是中國發明的?專家這樣說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買房會讓人更幸福嗎? 哈佛快樂學教授這樣說

根據調查,「擁有房子」是美國人認為財務成功的首要指標。但買房後的快樂能持續多久?如何讓它永不褪去?長期研究幸福學的哈佛教授綜合研究與個人經驗給出指南。

現代汽車做對了什麼? 馬斯克讚:做的很不錯

《華爾街日報》分析,現代汽車在去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廠,銷售6百85萬輛汽車,只落後豐田(Toyota Motor)和福斯(Volkswagen);而目前現代也成為美國市場第三大的電動車廠。

防疫險、解約潮燒出營運大洞 2023兩千大調查:全台15家金控11家衰退

全球升息、股債重摔,去年台灣金融業總獲利,比起前年腰斬。最大關鍵是,金控雙引擎之一的保險業,防疫險幾乎吃掉所有獲利,由盈轉虧。未來還很辛苦,新時代會是什麼面貌?

2023營運績效50強:高爾夫衝榜首!疫情餘韻後 分析師看好這類IC

2022年台灣遇上疫後經濟大亂流,不只台股走過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最大跌幅,《天下》兩千大企業中,營收衰退家數也比2021年多出360家。但動亂中,仍有企業站穩腳步。疫情下,連燒3年的半導體族群,依舊盤據《天下》「營運績效50強」最新榜單。

中捷悲劇不是特例!營造業職災死亡居冠 工地為何比工廠更常出意外?

台中建案施工意外砸中捷運釀成1死10傷悲劇,回顧過去10年統計數據,營造工程業職災死亡人數七度居冠,高過有3倍多從業人數的製造業。我們能避免意外繼續發生嗎?

王品切青菜蘿蔔子公司變小金雞 挑戰營收3年翻9倍

對一般餐飲業來說,供應鏈通常用來支援第一線分店需求,是後援單位。然而,王品轉投資的供應鏈子公司萬鮮,卻被董事長陳正輝視為策略的核心,具備攻擊能力的要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