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搶搭預售屋「可換約」末班車 自住或投資差很大

苗栗市鬧區驚傳氣爆意外 攤位炸飛、3人受傷緊急送醫

蔡阿嘎拍「5間日本超難吃連鎖店」挨轟 急刪影片道歉

為什麼35%日本人永遠不想再旅行? 專家曝原因:留在國內的意願較高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文.樂羽嘉】

全球決策情報公司Morning Consult對15國1.6萬人的調查發現,亞洲國家的人民「永遠不想再去旅行」的比例最高。

調查顯示,約15%南韓人、14%中國人永遠不會再旅行。

這項調查發表於八月的「旅行與居住狀態報告」(The State of Travel & Hospitality)。

北美也差不多,約14%美國人、11%墨西哥人回答永遠不想再去旅行。

但不願旅行的比例以日本為最多,約35%日本受訪者表示無意再次旅行。

Morning Consult旅行與居住分析師羅雪可(Lindsey Roeschke)表示,這項調查詢問的是「任何休閒旅遊」,並未區分國內與國外旅行計畫。

約45%日本受訪者表示明年有意出去旅行,低於中國的65%、南韓的66%。德國則有77%受訪者未來一年有打算出去旅行。

日本對自家解封的反應也是不慍不火。旅行社Japan Localized創辦人宮本大表示,許多日本居民不想去海外,選擇在國內旅遊。

八月日本約有38.6萬民眾前往海外旅行,遠低於2019年八月的210萬人。

東洋大學國際觀光學科教授古屋秀樹認為,一個原因是日本文化「偏好風險趨避」。

若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很高,同儕壓力也會逼迫觀光客留在國內。

旅盛株式會社代表取締役花田哲也則認為,財務狀況的影響力更大。

花田告訴《CNBC》:「可以說疫情降低了決定去海外旅行的日本人人數,但我認為日圓走弱的衝擊更大。」

日本人不愛出國其實不是新聞。

根據《日經亞洲》,2019年,只有23%日本公民持有護照,是七大工業國集團當中最低的比例。

古屋表示,語言障礙和欠缺連續假期,都是日本人偏愛國內旅遊的部分原因。

此外,日本的勞動環境下很難請特休假,也是一個因素。

日本大自然的吸引力、歷史及文化,也都促使日本人留在國內的意願較高。這樣一來,台灣、南韓、夏威夷等日本觀光客喜歡的旅遊地點將備感壓力。

日本旅行社JTB Corp估計,新年假期間日本國內旅遊人數將比去年增加300萬人,不過依然只有疫情前的71.8%。JTB也認為,在第八波疫情期間,商品與服務價格升高限制了日本人的外出意願。

JTB指出,日圓今年快速貶值,高油價造成國際航班附加費高漲,都提高了日本人的海外旅遊成本。目前來說,日本人最愛的海外旅遊地點是首爾、檀香山和曼谷。

不過花田相信隨著時間過去,日本人會再次外出旅行。

花田指出,日本人很容易受到多數人的影響,而多數人的情緒可能在未來五年改變。他認為看到西方人的積極活躍,會使日本的海外旅遊需求更快恢復到2020年以前的水準。

除了日本人,還有其他人對出國旅遊興趣缺缺。

英國藝術家邁爾斯(Miles)告訴《CNBC》,他還要好一陣子才想出去旅遊。

新加坡人蔡寬量表示,有好幾個理由促使他不急著現在出國玩,新冠肺炎並非其中之一。

他六月前往歐洲出差,遇到嚴重的飛機延誤和人手不足問題,而且虛擬會議比實體會議有效率多了。

他認為有很多人跟他一樣不想出國,但有些人會因為害怕錯過(FOMO)的壓力而外出旅行。不過自己以前出國很多趟了,目前沒有哪個國家是非得現在去一趟不可的。

(資料來源:CNBC、Nikkei Asia、共同社)

【延伸閱讀】

「如果能重來,我不必當壞人」泰山前董座詹岳霖,脫離家族的3個覺悟

火鍋識人術:拿火鍋料的邏輯,已經透露你的為人處事

全台最難預約牛肉麵「門前隱味」改賣咖哩飯 店面被拆為何也能繼續紅?

過氣藝人翻身木曜最強阿公 邰智源:粉碎自己,你沒那麼了不起

「沒貢獻就不用來」 解密新加坡最精密選才策略:月薪11萬只是低標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相關新聞

買房會讓人更幸福嗎? 哈佛快樂學教授這樣說

根據調查,「擁有房子」是美國人認為財務成功的首要指標。但買房後的快樂能持續多久?如何讓它永不褪去?長期研究幸福學的哈佛教授綜合研究與個人經驗給出指南。

現代汽車做對了什麼? 馬斯克讚:做的很不錯

《華爾街日報》分析,現代汽車在去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廠,銷售6百85萬輛汽車,只落後豐田(Toyota Motor)和福斯(Volkswagen);而目前現代也成為美國市場第三大的電動車廠。

防疫險、解約潮燒出營運大洞 2023兩千大調查:全台15家金控11家衰退

全球升息、股債重摔,去年台灣金融業總獲利,比起前年腰斬。最大關鍵是,金控雙引擎之一的保險業,防疫險幾乎吃掉所有獲利,由盈轉虧。未來還很辛苦,新時代會是什麼面貌?

2023營運績效50強:高爾夫衝榜首!疫情餘韻後 分析師看好這類IC

2022年台灣遇上疫後經濟大亂流,不只台股走過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最大跌幅,《天下》兩千大企業中,營收衰退家數也比2021年多出360家。但動亂中,仍有企業站穩腳步。疫情下,連燒3年的半導體族群,依舊盤據《天下》「營運績效50強」最新榜單。

中捷悲劇不是特例!營造業職災死亡居冠 工地為何比工廠更常出意外?

台中建案施工意外砸中捷運釀成1死10傷悲劇,回顧過去10年統計數據,營造工程業職災死亡人數七度居冠,高過有3倍多從業人數的製造業。我們能避免意外繼續發生嗎?

王品切青菜蘿蔔子公司變小金雞 挑戰營收3年翻9倍

對一般餐飲業來說,供應鏈通常用來支援第一線分店需求,是後援單位。然而,王品轉投資的供應鏈子公司萬鮮,卻被董事長陳正輝視為策略的核心,具備攻擊能力的要角。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