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美設廠裝機典禮風光結束然後呢?三大重點看台積未來

【文.黃亦筠】
12月6日,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鳳凰城台積晶圓廠Fab 21,成為沙漠上耀眼的明星。全球科技產值破兆美元的科技大老齊聚,美國總統拜登遠從東岸飛來與會,將其視為美國製造的指標案例。盛宴背後,三大觀察點透露台積的能耐與新挑戰。
12月6日,下午2點,Fab 21施工現場。
在台積董事長劉德音的介紹下,剛到工地走了一圈的拜登帶著招牌微笑,在全場起立的掌聲中走上舞台。
這是一場台灣企業史上空前規格的盛會。除了當地的州長、市長,站立鼓掌的,還有多家千億美元市值企業老闆,包括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AMD)執行長蘇姿丰、艾司摩爾執行長溫尼克,以及世界第一大企業、蘋果執行長庫克。
而這只是台積美國新廠的首批設備進廠典禮儀式。
「這是台積第一次公開展示政府關係能力,」一位外資分析師讚嘆,「做的不錯。」
典禮前,台積送給拜登大禮,宣布未來將加碼投資亞利桑那州晶圓廠到400億美元,是美國史上最大的外國投資案之一。
Fab 21的二期,將生產3奈米製程,2026年量產,屆時,將在當地創造1萬3000個高薪工作。
亞利桑那的晴空下,大興土木的Fab 21外牆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原本掛著三面巨大旗幟,美國國旗、亞利桑那州旗,以及印著台積巨大商標的布幕,但拜登現身時,「台積旗」已被撤下,換成巨大張揚的藍底白字「美國製造」旗幟。
「美國製造回來了,這些是地球上最先進的晶片,驅動iPhone、MacBook…...」拜登熱切地說,「誰說美國不能在製造業再次引領全世界?」
這個小動作,在部份台灣人眼裡成了敏感的警訊——美國政府會不會為了美國製造,而犧牲台積,甚至台灣的利益?
不少人也注意到,拜登的十多分鐘致詞,不但因為「奈米」(nanometer)唸不出來鬧了笑話,而且,隻字未提到「台灣」。
雖然即便到2026年,Fab 21也佔不到台積10%營收,但台積會在美國政府壓力下,持續在美國擴產更多更先進的製程,以至於出現國人最恐懼的「去台化」嗎?
重點一:大客戶要台積移到美國?
其中,客戶的態度極為關鍵。
目前台積年產約150萬片的晶圓中,超過八成都是供給北美客戶,如果客戶願意為美國高昂的生產成本買單,則台積「去台化」的可能性就高出不少。
畢竟,台積創辦人張忠謀向來對部屬耳提面命,「台積可以為客戶赴湯蹈火。」
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在加州專程飛來參加典禮的庫克。蘋果是佔了台積營收25%的最大客戶。
庫克在致詞表示,期待在未來幾年擴增與台積的合作,「特別是台積在美國打造的新的、更深的根基,我們正在亞利桑那州的沙漠種下一顆種子,」他意有所指地表示,「蘋果很驕傲,能幫忙滋養它成長,」他並隨後在推特發文表示,蘋果將是Fab 21最大客戶。
事實上,科技圈普遍認為,台積會願意將4奈米,以及更先進的3奈米製程落地在美國,就是已經獲得蘋果支持。
代表國發基金擔任台積董事的國發會主委龔明鑫,也飛來參加典禮。
面對去台化問題,「怎麼可能?」龔明鑫解釋,「2026年台積亞利桑那廠3奈米投產,我們2奈米都量產了,最先進的一定是留在台灣。」
或許,台積另外兩個大客戶,超微和輝達兩位台裔執行長的說法,會讓台灣民眾稍微放心。
台積第二大客戶、蘇姿丰上台致詞時指出,「AMD期待成為台積(亞利桑那)兩座廠的大客戶。」但在台下面對《天下》詢問,在台南出生的她進一步解釋,「當然還包括台灣,我們會同時使用(台積)台灣和美國廠,」蘇姿丰說,「當然美國當地有先進製造也是好事。」
黃仁勳被詢問到同樣的問題,一身招牌黑皮衣的他用微笑四兩撥千斤回答,「我不認為,這個工廠(Fab 21)能製造全美國需要的晶片。」
「晶片需求一直不斷地成長,我很有信心,在台灣所有的廠都會滿載,」也是台南出生的他,說出讓家鄉民眾安心的話。
重點二:驚人的「台積速度」
不管台積未來在美國會蓋出多少產能,但「台積速度」已讓美國人震驚。
「這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在沙漠蓋一座先進的半導體廠,只有花了二十個月,」台積設備供應商ASMI執行長、新加坡裔的Benjamin Loh站在Fab 21外對《天下》讚嘆著,「如果美國人蓋,不會那麼快。」
身為Fab 21第一期、第二期工程總承包商,中鼎工程董事長余俊彥也說,以美國的勞工、成本、效率,「台積這個廠能蓋這樣,真的是一個奇蹟。」
挑戰包括施工審核程序的磨合,九成是由當地工會招募來的工人,有工時限制等,現場一名台積主管坦言,台灣的科學園區模式,政府提供進駐廠商許多便利,「這裡就是靠鳳凰城市政府,它們也是第一次,且美國已經很久沒有蓋半導體廠,這裡的工人都需要重新訓練,」他說。
然而英特爾在同為亞利桑那州的錢德勒,打造美國數一數二大的半導體聚落,那裡與鳳凰城僅半小時車程,難道無法藉助當地經驗嗎?
「我們早就問過,他們說錢德勒是錢德勒,我們這裡是鳳凰城,沒有互通的,」這名主管透露。
蓋廠經驗豐富的余俊彥解釋,在台灣蓋廠相對容易,全部設計還沒完成仍可以申請執照開工,但在美國你得把所有設計完成,送審、核准才能動工,施工時還要看你是不是按圖施工,流程十分花時間。
「現場看到真實的廠,我感到很驕傲,」特地飛到鳳凰城參加典禮的余俊彥忍不住說。
重點三:台積中美平衡正式終結
一位外資分析師表示,他全程收看進機典禮的感覺是,「台積比我想像更親美。」
他指出,在中美貿易戰的初期,台積一直小心翼翼地在中美之間維持平衡,例如中美兩座新廠的第一期都是月產能2萬片,量產時都是秉持「N-1」原則,較台灣落後一代。
台積南京廠2018年量產16奈米時,台灣已進入10奈米;Fab 21預計2024年量產4奈米(5奈米的小改款)時,台灣也進入3奈米。
甚至,當美國金額高達520億美元的晶片法通過,儘管轟動一時,但業界多數預期,台積根本不會去申請該法案的補助,而選擇拿地方政府的補助。
因為晶片法案規定,領取補助的業者,十年後不能到中國大陸投資較28奈米製程更先進的技術,等於逼廠商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這些顧慮,在6日的進機儀式都被打破。
台積宣布,將在Fab 21二期興建3奈米製程的同時,也宣告台積的中美平衡時正式結束。因為台積正在南京擴產的僅是28奈米的成熟製程。
接下來,庫克的上台致詞的第一句話,就更透露玄機,「特別感謝拜登總統簽署了晶片法案,會讓更多像(Fab 21)這樣的計劃實現。」
形同這位台積最大客戶,認為台積會申請晶片法案的補助,靠向美國;在近日公開、台積於11月14日回應「美國商務部要求針對晶片補貼計劃修正案」意見文件,也透露進一步的跡象。
台積在文件中向美國政府請求放寬晶片法案的限制,讓台積擴建南京廠的16奈米產能,理由是該技術「已經是落後製程」。
一位分析過該文件的外資分析師認為,台積態度已較之前有所改變,「似乎是有意思想拿(晶片法案的補貼),但還沒有確定拿不拿得到。」
一名台積主管不否認有申請補助,「多跟少而已,我們當然是希望要多,但問題是僧多粥少,它(美國政府)有很多要照顧,」他透露,具體金額要等商務部內部討論完才知道。
無論從台灣或全球半導體發展史來看,台積將先進製程廠落腳美國這一刻,註定了張忠謀創造全球半導體生態系中,中立、客戶導向的晶圓代工模式,被迫選邊站。
龔明鑫則認為,這背後更大的策略意義是,美國為了國家安全,勢必建立自身製造實力,就算不是結合台積,也會找英特爾、三星。「美國和我們台灣合作,然後達成Game change,這樣不是很好?」他說。
亞利桑那州的晚霞降下,橘紅天際籠罩盛大慶典落幕後的Fab 21,美國有著自己的盤算,台灣的驕傲、護國神山台積,要開啟的是新一輪的挑戰。
【延伸閱讀】
美國人值大夜班可能嗎?張忠謀26年前暴怒,為何台積3奈米還要出國?
現場直擊》美國人讚嘆「簡直是奇蹟!」租金漲蓋飯店,台積翻轉沙漠荒地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