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政府說不缺電「我們只能相信」 劉德音籲檢討綠能政策

強美元、弱景氣!台塑石化陳寳郎:這不是俄烏戰爭 這是俄歐戰爭

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看好未來油價會漲。 (謝佩穎攝)
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看好未來油價會漲。 (謝佩穎攝)

【文/盧沛樺;圖片/謝佩穎攝】

OPEC+減產惹惱拜登,但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卻說影響不大。展望油價,他不把眼光放在中東產油國,而是美國聯準會和歐洲戰事。為什麼?

油價跌至每桶80美元以下,較年中高點大跌四成,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給同仁的指令卻是「買油」。

即使上週OPEC+宣布大幅減產200萬桶,創下2020年初以來最大減產幅度,國際油市聞訊小漲,但陳寳郎依舊下令:繼續買。

從成大化工系畢業進入中油,陳寳郎在石化產業已經接近一個甲子。但今年戰爭,加上疫後產油國逐步恢復生產等國際政經局勢前所未見,他除了維持每天緊盯汽、柴、油價的習慣,更常召集同仁在辦公室辯論,希望不要漏掉詭譎局勢的任何一點蛛絲馬跡。年中,當油價攀上高點,陳寳郎卻預測價格將回落,因此減少購油庫存;反之,當全球看見油價回落,憂心全球經濟衰退,他卻已經有幾個月下令買油。

因為他認為,11、12月,油價會重返90~100塊。「因為看好未來會漲,所以趁現在低價買進,」陳寳郎笑咪咪地說。

11、12月油價預估:重返90-100美元

減產200萬桶當天,消息曝光,油價雖然應聲飆高,但旋即回落。「因為OPEC+先前離目標產量就少了125萬桶,因此實際只會減少75萬桶,」陳寳郎解釋,為何減產泛起的漣漪不大

在一片看衰的呼聲中,陳寳郎為何獨排眾議?他又如何預測明年的油價與天然氣的情況?

「因為已經看見中國清零政策,20大後可能鬆綁,」陳寳郎指出,今年最後兩個月的變數之一。

仔細估算全球原油供需,11到12月各國煉油廠密集歲修期結束,產能利用率提高,本來就帶動原油需求、北半球冬季取暖用油增加,取代高價天然氣,歐洲仍積極儲備取暖用油,加上歐盟制裁俄羅斯原油12月5日生效,俄羅斯原油將減產,三大可以預期的供需因素,都將支持油價

唯一目前不明的是中國。陳寳郎說,由於動態清零政策,過去兩年,產能利用率低,連帶出口很少的中國煉油廠,最近卻宣布要擴大成品油出口配額,從150萬噸增加至450萬噸。成品油包含汽油、柴油、煤油。

中國汽油即將搶市的影響。10月,新加坡92汽油離岸價格竟然比杜拜原油還便宜0.4美元,換言之,成品價還低於原料價。陳寳郎認為,中國煉廠產能打開且大量外銷,數量甚至大於以往。這似乎預告中國在二十大後,清零政策會鬆綁,經濟將全速、甚至超速恢復運轉來穩經濟。中國是全球最大石油使用國,屆時可望重新帶動油品需求復甦。

強美元、弱景氣,明年上半油價疲軟

儘管短期回春,但陳寳郎認為,明年上半,強美元與弱景氣將使油價保持疲軟;下半年,如果俄烏戰爭提早結束,資訊業庫存去化順利,油價才有可能反彈走強。

他解釋,對油價殺傷力最大的就是強美元,而強美元明年上半預期將持續

今年中,美國為打擊國內通膨,積極升息,帶動美元指數衝破二十年來新高。結果是,原本投資人在期貨市場買入黃小玉、原油的部位,悉數出場換成美元,使得多項原物料價格崩跌。強美元下,對美國以外的原油進口國來說,匯率貶值,代表買油變貴了,也削弱對原油的需求

壞消息是,強美元的趨勢,短期不變。芝加哥聯邦準備銀行總裁伊文斯最近公開表示,明年春季前,聯準會基準利率會達到4.5%~4.75%,等於要比現在再升6碼。

美國聯準會預估2023美國通膨年增率仍高達3.5%,雖已較今年為低,但仍將影響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消費意願。國際能源總署預估,2023年第一季全球油品市場需求將較今年第四季衰退69萬桶,顯示高通膨已衝擊油品需求。

制裁俄羅斯效果不如預期

另一大變數,就是制裁俄羅斯的效果不如預期。陳寳郎舉今年的柴油市場為例。歐洲以前進口俄國原油,在國內煉製成柴油。但今年由於經濟制裁,俄國原油變便宜,印度總理莫迪不甩美國要求,下令大量買入再煉製成柴油,銷往歐洲,藉機大發利市。

「現在海上的超大型油輪(VLCC),都不是裝原油,而是改裝柴油,」陳寳郎形容,新加坡作為亞洲油品集散地,油輪都趁機賺上一筆。

陳寳郎解釋,原本西方想拖垮俄國經濟,對俄的禁運制裁,中、印都不買單,歐洲卻將因能源危機惡化,影響煉油、石化與鋼鐵金屬等基礎產業,經濟重創。由於俄國原油出口降幅不如市場預期,削弱西方國家制裁俄國的效果,俄國有籌碼拖長戰事,讓戰爭一時半刻還不會結束,進一步衝擊全球經濟前景。

「現在不是俄烏戰爭,是俄歐戰爭。」他直言,1990年科威特戰爭、2003年伊拉克戰爭都是區域性的,而如今俄烏戰爭透過能源,幾乎已經威脅到整個歐陸,而歐洲是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加上美國提供烏克蘭武器,這已經不是兩國的戰爭,而是俄國與歐陸的戰役,影響將極其深遠

天然氣高價恐成中長期

「俄歐戰爭」有可能根本改變全球油品與天然氣的市場結構。最明顯的情況,就是天然氣和油價走勢徹底脫鉤。

俄烏戰爭以來,原油和天然氣價都大漲,但天然氣漲幅遠高於原油。陳寳郎解釋,原油期貨與現貨的流通性本來就比較好,當歐洲加速進口美國、中東、非洲與南美的油品;俄羅斯原油及成品油也將加速往中印與第三世界國家輸出。

但天然氣由於運輸與儲存限制多,仍以區域市場為主。俄羅斯天然氣出口,逾七成銷往歐洲。以前歐洲的天然氣價,是每mmbtu(百萬英熱)3~10美元,但今年一度達到100美元,大漲十倍。俄烏戰爭若持續,歐洲被迫持續進口液化天然氣,將使天然氣價格居於高點。

陳寳郎解釋,歐洲過去靠天然氣管線送氣,但現在要靠美國和中東的液化天然氣,液化成本本來就高,還要蓋接收站,需要時間,因此供應瓶頸仍在,天然氣價格降不下來。結果是,不只德國、丹麥相繼重啟燃煤電廠,等於開能源轉型的倒車。

在台灣,天然氣價格飛漲,全由台電、中油吸收,人民感受不深,但台塑集團卻很有感。

將燃煤機組改為燃氣機組是台塑集團現階段淨零減排路徑的最佳解。麥寮要新建天然氣接收站,環評、整地、設備發包都已順利進行,唯獨高居不下的天然氣,成了台塑脫煤大計的最大顧慮。

由於國內的民營電廠都是跟中油買天然氣,只有台塑自己進口。如今,民營電廠跟中油買天然氣,補貼後每立方公尺19.8塊美元,發電後賣回,還可以賺錢;但實際上,現在國際市場天然氣價格是28.9塊,「我不能賠錢賣啊,」陳寳郎拉高音調說,台塑與台電的購電合約如何簽署,將關係台塑脫煤的速度。

【延伸閱讀】

聽話的秘書、40年心腹高升中共常委 「習家軍」風光背後的代價

3個月內接連漲價、無預警裁員,蝦皮台灣擴張野心到此為止?

Costco聯名卡第三次搬家 一張賠錢卡,富邦砸大錢圖什麼?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759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

延伸閱讀

板橋27年屋開「這價位」被砲轟:根本搶錢 資料一攤開好心酸

油價小漲供應趨緊凌駕需求疑慮 美元跌助金價上漲

陸油價調升

中油宣布:明日起國內汽、柴油各調降0.1元

相關新聞

票價44萬仍完售!開箱台灣唯一頭等艙 星宇:最難服務環節是魚子醬

全球僅20多家航空有頭等艙,台灣更是多年未見,星宇在空巴A350重現頭等艙,首航北美4個座位都賣掉。空服員與乘客比1比2,來回逾44萬票價背後,有哪些服務祕訣?

買房會讓人更幸福嗎? 哈佛快樂學教授這樣說

根據調查,「擁有房子」是美國人認為財務成功的首要指標。但買房後的快樂能持續多久?如何讓它永不褪去?長期研究幸福學的哈佛教授綜合研究與個人經驗給出指南。

現代汽車做對了什麼? 馬斯克讚:做的很不錯

《華爾街日報》分析,現代汽車在去年成為全球第三大汽車廠,銷售6百85萬輛汽車,只落後豐田(Toyota Motor)和福斯(Volkswagen);而目前現代也成為美國市場第三大的電動車廠。

防疫險、解約潮燒出營運大洞 2023兩千大調查:全台15家金控11家衰退

全球升息、股債重摔,去年台灣金融業總獲利,比起前年腰斬。最大關鍵是,金控雙引擎之一的保險業,防疫險幾乎吃掉所有獲利,由盈轉虧。未來還很辛苦,新時代會是什麼面貌?

2023營運績效50強:高爾夫衝榜首!疫情餘韻後 分析師看好這類IC

2022年台灣遇上疫後經濟大亂流,不只台股走過2008年金融風暴以來的最大跌幅,《天下》兩千大企業中,營收衰退家數也比2021年多出360家。但動亂中,仍有企業站穩腳步。疫情下,連燒3年的半導體族群,依舊盤據《天下》「營運績效50強」最新榜單。

中捷悲劇不是特例!營造業職災死亡居冠 工地為何比工廠更常出意外?

台中建案施工意外砸中捷運釀成1死10傷悲劇,回顧過去10年統計數據,營造工程業職災死亡人數七度居冠,高過有3倍多從業人數的製造業。我們能避免意外繼續發生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