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出台灣海峽是內海、發表非戰綱要 中國高調發言背後的「切香腸」戰術

【文/陳育晟;圖片/Getty Images】
中國也要「非軍事行動」?北京發布「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台灣海峽內海化」,連科技大老都擔心,習近平將複製普丁攻打烏克蘭之舉,武力犯台。這機率高嗎?中國有何目的?
一位台灣科技界大老每年都會親赴美國,參加一年一度的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今年雖然同樣與會,卻格外憂心。
「中國近期的大動作,彷彿嗅到中國即將武力犯台的味道,」他告訴《天下》記者,其他商界友人也一致這樣認為。
「也許是可能發生的戰爭,會造成美中關係進一步緊張。這次選擇美國投資高峰會,在中國有投資的台商多半不敢參加,反而是年輕新創業者,在中國沒投資、沒包袱,勇於和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他接著說。
他口中的「大動作」,指的是中國在6月一連拋出「軍隊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台灣海峽內海化」兩顆震撼彈。
在俄羅斯總統普丁2月以「非軍事化」和「非納粹化」為名,採取特殊軍事行動攻打烏克蘭後,上述這種說法似乎更增可信度。
然而,學界主流意見卻認為,中國此舉仍是心理戰的一環。
複製過去對日本的切香腸戰術
中共官媒《環球時報》指出,「非戰綱要」將讓中國軍隊防止地區不穩定局勢影響中國,並保護戰略物資輸往中國的路線,和海外投資項目與人員。
專研軍事的中山大學亞太事務學程助理教授林穎佑認為,中國此舉只是在複製過往在東海對日本施行過的「切香腸」戰術。
2010年中日開始在東海上發生衝突,到了2012年日本把釣魚台列嶼收歸國有,中國開始派公務船、海警船不斷騷擾釣魚台列嶼,解放軍軍機也不斷現蹤東海空域。
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18年5月和中國簽署海空聯絡機制,但簽了以後才發現,中國完全沒有想要遵守協議的意思,反倒變本加厲在去年2月推出「海警法」,允許中國海警船面臨襲擊時可用武器回擊。
國策研究院執行長郭育仁解釋,中國一邊和日本談,同時也在破壞現狀,等到新現狀成立以後,下一步就頒布法律使其合法化。
中國在南海的「吹沙填海」造島、興建軍事設施成功後,不斷騷擾當地外國軍艦、封鎖航道,試圖阻止域外國家到南海發揮影響力,也是「切香腸」一例。
下個目標是南太平洋?
這種「切香腸」戰術,已經在東海、南海發生,南太平洋則是中國的下個目標。郭育仁認為,反觀台海因敏感度太高,容易引發美中擦槍走火,甚至是全面戰爭,尚不是解放軍的首要戰略目標。
中國在此刻加強對南太平洋「切香腸」,與內外情勢密切相關。
對外,在美國拜登政府大力推動印太經濟架構,持續對中國科技封鎖下,馬來西亞大學中國研究所高級講師李志良認為,中國此舉可以創造談判籌碼,爭取美國恢復對中國出口晶片等重要零組件。
對內則和10月將登場的中國共產黨第20次全國代表大會有關。林穎佑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意欲藉此爭取將領支持、鞏固軍權。
中國在南太平洋下個「切香腸」的戰場,很有可能發生在分別於2004、2019年與台灣斷交的兩個太平洋島國——萬那杜、吉里巴斯。
讓台灣斷交國,難逃中國懷抱
這一切都和4月下旬簽署的「中索安全協議」有關。根據該協議,索羅門群島將可以要求中國派遣公安、武警、軍事人員、執法與武警部隊赴當地協助維穩,中國船隻也可停靠在索國港口進行運補作業。
廣告
消息一出,引發以美國為首的西太平洋民主國家嚴正關切。美國將恢復29年前曾在當地建設的大使館,和索羅門群島合作對抗氣候變遷、疫情。
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也口氣強硬表示,若中國在當地設立軍事基地,美國將以軍事行動回擊。
然而,中國非但沒停止在當地擴張,外交部長王毅更在5月底出訪南太平洋10國,希望催生安全協議,雖然最後在美國強勢介入下功敗垂成,但萬那杜、吉里巴斯卻極有可能成為中國囊中物。
外交系統人士分析,台灣有不少邦交國都是美國暗中固樁,從台灣接連失守上述兩國,足以看出美國和中國在南太平洋影響力的此消彼長,如今萬那杜、吉里巴斯都欠中國鉅額債務,更難以脫離中國懷抱。
插旗第二島鏈,引發美國焦慮
雖然「非戰綱要」賦予中國在保護國家利益、達成政治目的前提下進行維和與人道救援,但林穎佑認為,中國確實可藉此賦予解放軍更多刺探美軍任務的行動。
由於索羅門群島、萬那杜、吉里巴斯均在第二島鏈重要航道上,美國的關切,反映的是對第二島鏈遭到插旗的焦慮。
李志良解釋,上述三個島國,位在澳洲通往太平洋的重要航道上。一旦中國插旗成功,第二島鏈恐怕會瓦解。
一旦第二島鏈被中國控制,日後若解放軍武力犯台,美國船艦要馳援台灣的航道也會遭到干擾。
再加上中國頒布「台灣海峽內海化」,也可能嚇阻美國、英國以外,尚未將船艦駛經台海的國家穿越。
因此,中國「非戰綱要」這把火看似尚未燒到台灣,但李志良提醒,台灣一方面要嚴守目前不挑釁、不冒進的基調處理兩岸關係,避免中國片面升高情勢;另方面要加強和美國、日本為首的民主國家合作協防。
特別是在中國「切香腸」的四大熱點——東海、南海、南太平洋、台海裡,台海是唯一沒有民主國家協防機制的區域,只靠國軍和零星美軍固守城池。
即將在6月底舉行的北約峰會,首度邀請日韓領袖與會,可望簽署延伸性協議。
郭育仁研判,最理想的狀態是北約國家將常態性派遣軍艦至印太地區,在前述四個中國切香腸的熱點,對中國的戰略壓縮和嚇阻會非常有效,台灣安全也更有保障。
【延伸閱讀】
媽媽自己挑好壽衣 提提研創辦人:面對死亡,才能珍惜活著的當下
台灣學生徒手打造的「台灣厝」,如何打敗80組國際團隊、奪下綠能建築首獎?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