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俄烏是否開戰 油價、天然氣價、電價都漲定了?

【文 劉光瑩】
俄國與烏克蘭的緊張情勢持續,讓油價與天然氣價格水漲船高,國際原油價格上週已是連續第7週上漲。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氣出口國,也是第二大原油出口國。
涵蓋世界原油交易量65%的布蘭特原油期貨價,今年2月初創下兩年來新高,跟2020年初相比將近翻倍。
油價上漲,觸動通貨膨脹緊張神經。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去年12月漲幅就高達7%,創下40年來新高。
油價漲的因素有幾個,包括俄國跟烏克蘭邊境衝突升高,以及疫情後經濟復甦力道大,導致供需情況緊俏。根據美國石油協會公布資料,美國承諾存量持續減少中,來到十年新低,目前還看不到減緩趨勢。
天然氣凍漲,中油賣愈多、虧愈多
至於台灣,主計總處統計,去年CPI年增率1.96%,創下13年來新高。
中央大學管理講座教授梁啟源指出,這近兩個百分點的漲幅,「有高達一半都是來自油價上漲。」台灣有超過98%的能源仰賴進口。
然而,不到2%的漲幅其實並無法反映出國際能源價格的上漲。因為在台灣,電價與油價具高度政治敏感性,不僅電價凍漲,氣價也凍漲,去年中油大虧400多億,就是因為供給發電業的天然氣價格未隨國際價格調整。
中油發言人張瑞宗指出,由於近半年天然氣價格大漲,去年中油在天然氣事業虧損就超過900億元。今年供應給發電業的天然氣價格若繼續凍漲,虧損將更擴大。中油進口的天然氣8成都用在發電,其中6成供應給台電,近2成供給民營天然氣電廠。
然而,「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還是中油最重要的任務,」張瑞宗斬釘截鐵地說。中油天然氣賣愈多虧愈多,也得默默吞下。
國際油價未來四大動向
不過短期來說,國際油價基於4個因素,可望止漲下滑。
第一是俄國與烏克蘭情勢。張瑞宗說,本週德法俄烏將舉行第二次的四方會談,7日法國總統馬克宏先後會面俄國總統普丁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顯示俄烏情勢走向緩和的機率較高。
況且,歐洲是俄國重要的天然氣市場,歐洲有三分之一天然氣來自俄國,油氣能源佔俄國出口一半以上,俄國與歐洲的供氣合約不僅有商業也有戰略考量,所以俄國與歐洲都不會輕言截斷。
第二是氣候回暖。張瑞宗說,4月過後,歐美天氣逐漸回暖,對天然氣的需求預計將緩解。然而,梁啟源也提醒,若全球經濟體復甦超乎預期,可能狀況又會有不同。
第三是美國與伊朗的核子談判。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裡產油第三多的國家,與美國等6國的核子協議談判,已經來到第8輪。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寶郎去年10月就預測,若美國順利與伊朗談成協議,放鬆經濟制裁,伊朗恢復原油出口,國際油價將走低。
「伊朗一天產250萬桶原油,如果美國不制裁,最多可以產350萬~360萬桶。從250萬到350萬,一天多了100萬桶,油價會馬上走跌,」他說。
倫敦布蘭特原油價格在2月8日盤中一度重挫2.7%,就是因為伊朗核子談判傳出正面消息。
第四是電動車取代燃油車的趨勢。張瑞宗說,近年淨零碳排蔚為趨勢,各國也紛紛宣告淘汰燃油車時間表,中油持續密切觀察全球汽油需求是否會隨之降低。然而,交通轉型速度快不起來,去年全台發油量仍高達1015萬公秉,創下3年來新高。
儘管如此,長期來說,油價與氣價仍將走高。
「高油價時代來了,不會再回到過去的一桶60美元,樓地板會在70美元以上,」梁啟源直言。他解釋說,由於減碳是大趨勢,石油產品未來要被課碳關稅,因此OPEC也不希望油價跌太多,會以供給控制價格。
衝擊電價:沒漲6成以上,台電賠定了
油價與氣價走高,對台灣未來的影響也會反映在電價上。
梁啟源認為,中油今年恐怕免不了調漲發電業的天然氣價格。他更指出,如果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佔到一半,未來發電成本只會愈來愈高,電價上漲幅度要到6成以上,才可能反映成本,否則就是台電默默吞下虧損。
簡而言之,氣價與電價愈是凍漲,未來要調漲的幅度就會愈劇烈,也更加難以減碳。「如果電價不漲,能源效率難以提升,怎麼可能達到零碳?」梁啟源反問。
【延伸閱讀】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