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恒大風暴只是序曲?股市該抄底還是逃命 2大關鍵看懂

【文 嚴珮華】
投資人在中國恒大門口高喊著「還錢!還錢!」時,中國龍頭企業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的股價也在短短數月同時相繼崩跌3至4成。「這些不是大到不會倒的指標企業?怎麼會這樣?」投資人心在淌血的問。恒大事件是「共同富裕」的最終收尾?還是繼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後露出的冰山一角?投資人是該趁機抄底?還是逃命?
中國恒大事件引發全球投資市場恐慌,目前仍在解決進行式中。市場傳出中國政府處理恒大事件多種版本,包括不救恒大、中國人行放行1200億人民幣、中國政府將恒大收歸國有等。恒大事件結果,掌握在中國政府手中,但恒大危機不論如何收場,已對中國經濟、投資造成立即性的打擊。
關鍵一:房地產業放緩,陸股企業獲利成長趨緩
高盛分析師指出,中國經濟成長將因為恒大危機而放緩,保守估計減少1.4個百分點;若進一步惡化,負面影響可能達到2.5個百分點;最壞情況下則是4.1個百分點。
高盛更預估,若恒大崩盤,中國企業明年獲利成長將大幅下修。高盛分析師認為,雖然上市開發商僅占陸企總利潤的4%,但房產市場可能透過金融、營造、消費和財富效應,衝擊上市公司15%的利潤。
高盛股票策略師因此下修明年MSCI中國指數獲利成長,由13%下調至7%,低於平均11%。由於獲利成長趨緩,合理本益比再調降,因此陸股將有再探底壓力。
「中國政府可能會允許企業出現違約,不排除一些中國境內的地產開發商在未來會面臨流動性壓力,」摩根投信市場洞察團隊環球市場策略師林雅慧也認為。
花旗則認為,除了房地產外,中國金融業受到影響最大,部份銀行可能會成為犧牲品。花旗對銀行高風險房企貸款分析顯示,民生銀行、平安銀行和光大銀行的信貸風險最大。
關鍵二:外資信心是否動搖?
另一個影響陸股的關鍵是「外資」。中國市場無疑今年外資的最愛。就在恒大危機爆發前夕,外資逆勢大買43億美元,居冠主要亞洲市場。累計今年至9月中下旬為止,外資大買超中國股市448.27億美元,幾乎等於是傾其所有的單壓中國。相對外資今年對其他亞洲主要股市,只小買雙印,而大賣台灣、南韓、泰國、菲律賓、越南等股市。
外資雖重壓中國市場,但中國股市卻是亞洲主要股市表現最差者,今年以來跌幅約7%。換句話說,外資今年大舉進軍中國市場卻慘遭套牢。
高盛指出,恒大事件影響正在擴散,外資開始拋售其他負債較高的房地產發展商的股與債。晨星數據顯示,今年基金巨頭貝萊德、投資銀行匯豐銀行、瑞銀集團為恒大債務最大的買家,其他債券持有人還有瑞銀資產管理公司、歐洲的東方匯理資產公司。
恒大事件的後續發展與外資連動密切。如果順利解決,外資買進中國市場有機會抄底成功,賺上一波。不過,一旦恒大發展方向不如預期,從持有恒大債務破口,可能導致外資對中國市場信心動搖,引發恐怖平衡的撤資潮,連動全球投資市場的風向與變化。
地產股與網路股先避開
面對中國不確定因素,投資人手中的中國股票、基金、ETF該怎麼操作?以中國ETF為核心持股之一的投資達人陳重銘,建議分三步驟:
第一步,檢視自己手中的中國基金、ETF,是否有恒大成份股以及新經濟的成份股,如果有先避開。
第二步,檢視手中的中國股票、基金、ETF,除了價差,是否有高配息保護傘。跟在大陸多配股票股利不同,在香港上市的H股,會用配現金股利吸引外國投資人。如果有這一層保護傘,雖然短線會賠了價差,但加上穩定高股息,仍可做為長期投資部位。
陳重銘以自己投資的中信中國高股息基金(00882)、中信中國50基金(00752)為例,由於高股息基金每年配息率有6%~7%,因此決定將210張全數留下並參與除息,7月除息後再將息拿來投資,目前已有220 張;但以網路新經濟股為主的中信中國50基金,他就出脫了。
更積極的專業投資者,陳重銘則分享自己危機入市的作法。他透露,年初,看見中國反壟斷法,他認為核心部位為阿里巴巴、騰訊的中國50基金將受影響,果斷賣出;但到了這檔股票股價砍半時,他卻買進更積極的中信中國50正2(00753)。「我以短線觀點搶反彈,並以2倍槓桿操作的買進中信中國50正2,」他強調,這是屬於快進快出類型,可能兩日就會出脫。
「如果恒大跌到1港元,我也會考慮進場買進,」陳重銘說,恆大今年已跌了8成,目前只有2.36港元。「我賭中國政府不會讓恒大引發金融風暴,因此敢放手一搏進場撿便宜。」
不過,陳重銘強調,中國市場掌控在中國政府手中,近期中國經濟型態正在大轉型,積極轉向製造工業實體經濟發展,對網路、遊戲、教育的新經濟產業急踩剎車。恒大事件不會是「共同富裕」的終曲,更有可能是阿里巴巴、騰訊、美團等序曲。他認為在中國經濟調整的過程中,雖然長線看好,但短期必會陣痛,因此目前投資中國變得複雜且不確定性升高,提醒想投資中國市場的投資人必先停、看、聽緊盯政策風向,絕不能貿然前進。
但「如果恒大事件在中國重演2009全球金融風暴,那絕對是長線進場的好時機,也是再一次下黃金雨的致富契機,」陳重銘說。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