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外賣送到變億萬富翁 DoorDash上市首日股價飆升86%

【編譯 田孟心】
三個男孩白天上課晚上外送,還得身兼客服、傳單小弟,突發奇想架設的小網站竟成美國市佔率最高的外送平台,他們為什麼能勝出?
七年前,還在就讀史丹佛大學的徐迅(Tony Xu)、 Andy Fang、Stanley Tang三個華裔大男孩,在加州舊金山的一間馬卡龍店鋪相遇。
當時,老闆娘總是對著一疊訂單發愁,她抽不出時間外送,但這些單量又撐不起另外聘請一位外送員。
三人靈機一動,何不試著架一個網站來幫這樣的小商家呢?於是,他們做了第一版的DoorDash網站,「超簡單又超醜,我們根本不抱任何期待!」幾年後,Tang回到史丹佛演講時笑著回憶。
網站上線後,他們就守在螢幕前等著,「真的會有訂單來嗎?」突然間,一位客人打來要一份泰式料理,那是他們的第一次送餐。
其後,三人一邊修課一邊進行外送事業,還得身兼客服、傳單小弟。
沒想到,幾年後迎來DoorDash上市,三名30出頭的年輕人都成了億萬富翁。
IPO首日股價飆86%
週三,DoorDash公司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收在每股189.51美元,大幅超越公開價格的 102美元,上漲86%。
根據完全稀釋後的股本數量計算,收盤時估值約為718億美元,這數字高於許多仰賴DoorDash外送的餐飲企業如達美樂披薩、奇波雷墨西哥燒烤(Chipotle Mexican Grill)、Dunkin' Brands Group等等。
DoorDash的大股東包括日本軟銀集團(SoftBank)、紅衫資本(Sequoia Capital),以及新加坡政府相關企業。
疫情加持,瞄準郊區勝出
創立七年來,總部位於舊金山的DoorDash其實一直沒獲利,直至新冠疫情助攻外送需求,
今年第二季才首度轉虧為盈,賺進2300萬美金。
目前DoorDash佔美國外送餐飲市場超過50%,領先UberEats、Grubhub和Postmates,與其瞄準郊區的策略有關,因為郊區用戶的訂單額普遍較高。且在郊區,外送員的停車與運送成本也比較低。
疫情期間,DoorDash更致力增加消費者能選擇的餐廳數量,並拓展超市食品雜貨配送業務。
有趣的是,DoorDash早期員工都有外送的「基層訓練」,瞭解商業痛點,也是致勝的原因之一。
雖然今年起一路勢如破竹,也有人不看好。
疫後能維持榮景嗎?
《Forbes》在一篇標題為「DoorDash:2020最可笑的IPO」的評論中嘲諷,「要出動全球疫情來讓這間公司終於有一季的獲利。」
分析師特納(David Trainer)指出,這家公司的獲利成長多來自短期的疫情刺激,投資者應冷靜判斷。即使疫情永遠改變了用餐習慣,外送平台差異化不大,導致消費者變心成本低、要和上游廠商(餐廳)競爭等,都是這個產業本身的困境。
事實上,DoorDash與餐飲店家抽成的爭議始終存在。
日前,UberEats併購第四大外送平台的Postmates時曾承諾,未來會加強抽成的透明度,預期會給DoorDash施加更大的壓力。
在今年美國外送平台大併購的新局之下,DoorDash能否在疫情退卻後保持衝勁,投資人都在觀望。
無論如何,從馬卡龍小店鋪的突發奇想走到證交所敲鐘,現在分別任職DoorDash CEO(徐迅),CTO(Andy Fang)和CPO(Stanley Tang)的三名年輕人,都已來到從未想像過的遠方。
「這一切真的是超現實!」持股27億美元的徐迅說。
(資料來源:WSJ, Bloomberg, Forbes)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