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中國當敵人!」全球最大半導體組織SEMI董事長獨家告白

【採訪整理/黃亦筠;圖片/SEMI提供】
美國試圖從半導體供應鏈,攔阻中國科技崛起,《天下》獨家專訪全球最重要半導體組織SEMI董事長,他為何主張合作取代對立?
今年4月初,擁有全球2400名半導體會員的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董事長暨執行長馬諾查(Ajit Manocha),罕見地寫信給美國總統川普,表達美國頒布出口禁令,將損害半導體和電子供應鏈,「置美國科技領導地位於風險。」
曾任全球第三大半導體晶圓廠格羅方德執行長,馬諾查如何解讀美國大選後,美中對決對半導體業的影響?以下是專訪摘要:
首先,「脫鉤」不是解決美中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答案。半導體是改善全球人類生活質量的技術基礎,但新技術發展驚人的複雜性,使SEMI服務的全球電子製造和設計供應鏈間,更加相互依賴。全球供應鏈斷裂不僅威脅創新,更可能損害美國半導體公司領導地位。美國應該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而不是敵人。
拜登當選總統,眾多跡象顯示,新政府將繼續透過半導體產業對中國施加壓力,但同時將會更加注重國際合作。
若攤開整個半導體製造和設計供應鏈,以半導體製造設備(SME)來說,美國供應商是市場領導者,全球市佔約五成。另外,美國在設計軟體中也有非常強的地位。美國可說推動著半導體製造和設計領域的前瞻技術。
但我認為,任何人都不能低估中國想實現半導體製造自給自足的承諾和決心。我們今天看到的出口限制,如果是10年前,這對中國會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但過去10年來,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經逐步發展,可以保持競爭力。
從政府政策的角度來看,反而更應該留意的是,美國單方面的出口管制,可能會侵蝕美國半導體產品項目的競爭力,因為這些產品是用美國設備和設計工具做出來的。在營收上的損失導致前瞻技術研發支出減少,長期來看,美國市佔率可能會因為出口量減少而跟著降低。
疫情加速分散化,東南亞受益
從2017年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供應鏈就逐步發生變化,今年疫情加速了分散化,這反而能給供應商更靈活的選擇。尤其是東南亞已從這個轉變中獲益。
對半導體產業的好消息則是,隨著包括AI、量子計算、5G到6G、自駕車和AR/VR等新科技出現,帶動整個半導體市場的成長,在未來10到15年內有望翻1倍以上,達到1兆美元。這樣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包括美國在內,許多國家政府都大力發展半導體製造。
美國就推動「美國晶圓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s)。這個法案將增加聯邦半導體研究經費,並建立一個美國商務部的計劃,為半導體設廠提供州和地方獎勵補貼。
該法案還包括半導體製造投資的40%稅收抵免。稅收抵免是制定全球競爭政策和吸引大量新投資所必須的,這將是重要的第一步。
台灣在全球半導體生態系中一直扮演核心角色,在過去10年,是最大的半導體設備支出國,持續投資半導體製造廠。
加上台灣政府將半導體列為戰略產業,這讓台灣在維持半導體製造前端與後端的領先地位上,處於有利的位置。
【延伸閱讀】
揭開蔡英文突襲六輕祕辛 為何六輕無法降空污,由燃煤改燒天然氣?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