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人投資太集中美國!專家示警:美債風險正在升高 不藏私給退休準備三心法

撰文.林韋伶
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經濟學家艾西亞(Alicia García-Herrero),目前是歐洲智庫Bruegel資深研究員,以及中山大學國際金融研究學院客座教授。
艾西亞在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舉辦的2025「贏領金融論壇」上分享,她發現台灣人的投資過度集中在美國市場。
「2025年美債殖利率可能再上升30至80個基點,反映投資人對風險溢酬的要求提高,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持有美債的風險正在升高,應高度警覺」。
艾西亞並建議至少在退休前10年要做準備,且該透過三心法為退休準備加分。
艾西亞在演講中指出,在美國總統川普重返白宮後,企圖重塑全球經濟秩序,對台灣在內的出口型國家造成深遠影響。她預估未來「波動」將成常態,通膨也會持續存在,若以臺灣民眾最早可退休年齡為55歲,建議大家至少須提前10年開始、也就是45歲必須啟動退休規劃累積資產。
關稅戰升級,全球經濟成長率恐再下修
根據艾西亞的分析,川普的三大目標包括重塑全球經濟與外交關係、創造美國就業,以及推動製造業回流以降低美國對他國的依賴。
她指出,美國對現行全球秩序並不滿意,尤其認為自身未能從投入的資金與實力中獲得應有回報;川普的新任期將致力於扭轉這一點,這樣的政策方向,對於台灣這類仰賴對美出口的經濟體來說,尤具關鍵意涵。
目前全球關注的焦點是對等關稅措施是否會在7月9日正式實施。艾西亞指出,雖然政策尚未落地,但市場已出現負面反應。
她預測,美國及全球在2025年的經濟成長率將放緩至約1.1%,2026年僅小幅回升至約1.2%。中國和歐洲等主要經濟體的成長也將同步趨緩,歐洲預估與去年持平,維持在0.9%左右。她強調,全球經濟減速對台灣尤其重要,因為出口需求將受到抑制。
美債地位鬆動,去美元化成長期風險
除了貿易風險,艾西亞也特別點出「去美元化」的潛在風險。她指出,台灣是美國國債的主要持有國之一,而美國國債過去作為全球資金避風港的角色,正因殖利率快速上升、價格下跌而受到質疑。她說,這與美國財政狀況惡化密切相關,未來若推動《大而美法案》這類大型財政刺激政策,債務赤字恐進一步擴大,市場將可能出現更重的拋售壓力。
她預估,2025年美債殖利率可能再上升30至80個基點,反映投資人對風險溢酬的要求提高。對於台灣投資人來說,持有美債的風險正在升高,應高度警覺。
在利率政策方面,艾西亞指出,聯準會預計在2025年進行三次降息,將終端利率降至3%,歐元區則約為1.5%。這意味著美元在全球可能持續貶值,而新台幣相對將呈現升值走勢。她指出,這對台灣投資人來說意義重大,因為不僅影響幣值,也使得民眾更需提高儲蓄比重,以備未來退休所需。
出生率急凍、高齡化加劇 專家:政府應開放銀髮就業
進一步談到台灣人口結構問題,她指出,台灣面臨生育率快速下滑與高齡化加劇的雙重壓力,與亞洲鄰近地區相比,僅次於香港,甚至比南韓惡化得更快。
她強調,即使現在提升生育率,18年後才能補足勞動力缺口,短期內唯一的解方只有移民。人口結構變化將使勞動市場更加緊縮,即使失業率下降,整體就業機會仍難以吸收新增勞動力,這將導致結構性通膨風險加劇,進而拖累經濟成長。
中信金子公司台灣人壽舉辦的2025「贏領金融論壇」,吸引滿滿的人潮。(攝影:今周刊攝影團隊)
面對人口結構轉變,她進一步建議政府應擴大退休後的就業機會,鼓勵銀髮族再就業,以補充退休收入來源。這不僅有助於提升社會勞動力,也可減輕退休壓力。
艾西亞提醒,利率在可預見的未來將長期維持低檔,使得儲蓄難以產生足夠報酬。她建議,若退休年齡為55歲,應至少從45歲起啟動退休儲備計畫,提早規劃不僅是應對低利環境的必要策略,更能為長壽風險做好準備。
三大重點提醒:抗通膨、避美元風險、資產分散
她提醒台灣應及早準備退休財務規劃,並從三個面向因應變局:對抗通膨、留意美元走勢,以及實踐資產多元化配置。
在投資選擇上,艾西亞指出,應以抗通膨為首要考量。除了國外可取得的通膨調整型固定收益商品外,若台灣市場不具備此類工具,房地產仍為可考慮的保值資產。她表示,台灣人偏好不動產的習性,在通膨環境下確實有一定的合理性。
此外,她也強調資產多元化的重要性。根據她的觀察,台灣民眾的資產配置過於集中,多數資金投向美國市場,她建議投資人應尋求專業理財協助,進行更廣泛的資產分散,降低單一市場風險。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豐原五口陷詐騙陷阱,刷卡買金豆賺3千、1個月倒欠500萬!母:我通通完了,求助內容、詐團手法曝光
房價太貴買不起,養生村每月3萬5、住到75歲也才630萬,幹嘛要買房?3個你沒想到的「老年破產陷阱」
1年賺到普通人一輩子財富!他從南寮漁村拚到年收2千萬坦白說:成功學都是鬼話「有錢人完全不是靠努力」
台幣見28.792續39月新高!美金匯率靠攏27?現在能買?大佛李其展點一關鍵:等它消息一起大發財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