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軍將進酒/歐美軍隊飲酒盛行 戰死名將防腐液變酒名

蘋果首款摺疊手機iPhone Fold最快明年登場!5大特色讓人好想買

影/越南下龍灣船難增至37死!大晴天秒下雷雨冰雹 失事搶救畫面曝

志願役加給齊頭式定為3萬元 反讓戰鬥部隊更難補!藍營「德政」為何不合理?

立法院表決通過「軍人待遇條例」第5條修正案,國軍官兵志願役加給每個月增加3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表決通過「軍人待遇條例」第5條修正案,國軍官兵志願役加給每個月增加3萬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林良昇】

政府四月才為國軍大幅加薪,不到3個月,國民黨團竟又大加碼,將志願役加給齊頭式拉高到3萬元。

這項看似造福國軍的「德政」,可能變相造成各軍階、軍種招募失衡,更有違法、違憲之嫌。

6月10日,立法院在席次占多數的國民黨團主導下,強勢三讀通過《軍人待遇條例》修正案,將國軍的「志願役每月加給」,不論官階,一率調升到3萬元,2026年元旦開始施行。

罕見的是,一向與藍營同調的「盟友」民眾黨團,在該條文修法中脫隊,因為反對齊頭式加薪,主張應分級加給,八名黨籍立委表決時全數投下棄權票。

三讀通過後,行政院預估,這次加薪案將讓國庫每年多支出逾290億元;閣揆卓榮泰表明,立法院審查法律案涉及歲出大幅增加,卻未徵詢行政院意見,已經違背《憲法》、《預算法》和《財政紀律法》規定,將提起適當的行政救濟。

這項提高待遇,有望為軍隊留才的加薪案,為何引來質疑聲浪,甚至讓向來緊密合作的在野陣營分裂?

反制罷免》藍委急修法加碼

時間倒回3月21日。

當天,總統賴清德親赴松山機場視察駐守部隊,當場宣布要大幅提高國軍待遇,以「基層官士兵」為優先,自4月1日起實施。

依照民進黨政府的調薪方案,原本每月1萬元的「志願役加給」將分級調整,少校以下的作戰部隊主力,每月調至1..5萬元、中校與上校1.4萬元、將官1.3萬元;至於「戰鬥部隊加給」,第一類型戰鬥部隊從5千元調升到1.2萬元,第二類型加給從3千元調至7千元。

在兩項加給(志願役與戰鬥部隊)調整實施後,志願役第一類型基層可一口氣加薪1.2萬元,待遇大幅提升。國防部長顧立雄更透露,對不能兼領「戰鬥部隊加給」的官兵,也會調整電偵、戰航管、網路戰加給,預告將有第二波調薪。

意外的是,隔不到3個月,國民黨團又透過修法「大加碼」,將4月剛調升的「志願役加給」,大幅向上推高。

以在本島擔任志願役的第一類型戰鬥部隊二等兵試算,原本待遇為4.2萬元,政府四月提高加給後,已實質加薪28%;這波修法過後,明年元旦上路,其薪資將提升到6.9萬元,加薪幅度高達64%。

其實以數字來看,4月那波軍人待遇調升,並非無感加薪;國民黨團前手大幅刪凍國防預算,現又急著在短時間內,端出軍人大幅調薪方案,不免令外界質疑,是否帶有濃厚的政治考量。

翻開立法院紀錄,近1年多共有8名藍委提出《軍人待遇條例》修法草案,除了不分區立委翁曉玲、林倩綺、許宇甄,區域立委徐巧芯、賴士葆、羅廷瑋、葉元之、廖偉翔都面臨「大罷免」威脅。

資深藍營國會助理不諱言,這次修法就是對大罷免的反制手段之一,法案最早由徐巧芯主推,經黨團討論後取得共識,最後整合為黨團版本,三讀通過。

齊頭加薪》減少戰鬥部隊誘因

即使不論修法動機,國民黨團透過修法增加軍人待遇的作法也過於粗糙,「本質上就有合法性跟正當性的疑慮。」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認為。

最顯見的問題,就是連民眾黨團都反對的「齊頭式」加給,由於沒有針對特定軍種與軍階做出區別,將降低志願役進入戰鬥部隊的誘因。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指出,近年各界疾呼提高軍人待遇,為的就是緩解國軍編現比下降,所凸顯的志願役人力流失危機。

根據國防部統計,國軍編現比從2020年的88%,到2024年只剩下78%,流失10個百分點。「其中,最吃緊的就是戰鬥部隊,非戰鬥單位的人力沒有太缺乏。」揭仲直言,政府提升國軍薪資時,若未就戰鬥跟非戰鬥單位待遇做出區隔,無法對症下藥,反而變相讓戰鬥部隊更難招募人力。

例如,這波修法前,本島非戰鬥部隊志願役二兵待遇為4.2萬元,加入第一類型戰鬥部隊,等同加薪近三成;但修法後,採齊頭式志願役加給,同條件的二兵待遇增至5.7萬元,戰鬥部隊加給的加薪幅度僅剩兩成,逆勢減少誘因。

此外,軍中不同單位的專業度和危險程度相差甚遠,齊頭式加薪不盡合理,國際上以專業別、地域性及部隊屬性,進行差別化的待遇調整,才是主流作法。

以面對北韓軍事威脅的南韓為例,南韓國防部推動的2023到2027年的中期國防規劃中,就著重擴編基層經驗豐富的中級軍官,以調整基層士官兵薪資為重心。

另外,南韓軍方也針對具體福利細項做出相應調整,如提高每名官兵的基本餐費、改善軍服品質、增加住房津貼等,更針對夜間、假期執勤的官兵,提供額外津貼補助。

其實過去8年間,民進黨政府曾至少16度調整軍人待遇,大多著重提升地域加給,增加可領取戰鬥部隊加給的單位,並以擴大發放留營慰助金、提高飛行軍官繼續服現役獎助金等方式,強化軍隊的留人誘因。

除了個別加給,2018年起,軍人待遇也四度隨軍公教調薪統一提升,每次調幅3到4%,蘇紫雲認為,「軍隊從津貼、加給著手,非齊頭式調整,較能妥善運用國家預算,是更合理的安排。」

沒有人會否認,政府應該給予國軍更多福利保障,但短期內第二度大幅提高待遇,有違比例原則。

蘇紫雲舉例,剛入伍的美國新兵本薪約為2100美元,換算為6.3萬元台幣;這次修法後,台灣志願役二等兵的本薪約為5.7萬元。對照兩國物價指數,以以衡量貨幣購買力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計算,台灣二等兵薪資的實質購買力高於同階的美國新兵,過去資深官兵卻沒有類似待遇,「調整幅度過大,反倒失去比例原則。」

違法爭議》缺彈性又干涉行政

揭仲認為,若台灣國防支出要達到美國的期望,至少占GDP3%,意味著明年度國防預算需較今年度增加1500億元。這次國軍待遇提升增加的290億元可涵蓋在內,政府接下來應研議調整戰鬥部隊加給,以因應修法的潛在影響。

儘管專家認為,台灣國防預算有上調空間,但不表示國民黨團這波修法操作,是合理且細緻的作法。

以基本法制面來看,我國軍公教人員待遇結構由「本俸」和「加給」組成,一般而言,攸關警消、軍公教人員待遇的法規,如《公務人員俸給法》、《警察人員人事條例》等,都是將加給條件、數額等,授權給行政單位,依據母法訂定細則,而非在法律中明定數額,以利後續調整更有彈性。

但此次修法,國民黨團為了掌握主導權,直接在《軍人待遇條例》中將「志願役加給」數額明定為3萬元,未來要更動得再經過修法程序,增加因時制宜難度。

蘇紫雲直指,要透過修《軍人待遇條例》幫軍人加薪,用提高比例而非直接寫明特定數額,才是更好作法。

最後,在根本的憲政秩序上,軍人薪資調整理應是行政機關責任,立法機關強勢實質立法介入,顯有破壞憲政秩序,行政、立法權責不符的高度隱憂。

對於面臨中共軍事威脅的台灣,提升軍人待遇是必然方向,但應提出全面性的規畫與時程,逕自推動不成比例的加碼,只會讓國軍加薪淪為政治對抗的戰場。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0050分割價出爐,暫停交易到這天!188元變47元「能漲回200」?施昇輝:得回歸2條件

0.2067!日圓換台幣「快要除以5」,現在該衝去換匯?林氏璧「7建議」教如何血拚最划算

00919除息日來了、配息0.72元這時入帳!未來還能配多少實力曝光…她領走86萬公開如何擁底氣

發錢了!勞保年金、勞退、國民年金…勞保局17項給付領到月底,這筆錢「有時效」一次入帳近10萬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上半年營收出爐 誰能抵擋關稅與匯損夾擊?3選股方向 12檔高成長強勢股出列

上市櫃公司上半年營收已全部出爐,緊接是財報密集發布期。眾企業第二季財報勢必受新台幣升值影響。建議投資人可從營收觀察,並參考3個趨吉避凶的選股方向

還稅於民?普發現金1萬背後的憲政與財政風暴:法案踩違憲紅線 陷雙重爭議

藍白聯手強推普發現金法案,號稱「還稅於民」,卻引爆憲政爭議與財政隱憂。學者批評立法院逾權,造成政府財務失衡,為了政治操作而債留子孫。

台積電2奈米戰隊出列!資料中心、蘋果i18…未來5年73兆終端產品都用它

「客戶對二奈米的需求,強勁到做夢也想不到(Never dream about it)。」去年10月,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大膽描述今年下半年即將量產的二奈米,市況超乎預期。

00919、0050…9檔台股ETF受益人逆勢創高 這檔配息維持高水準 存股族用力買

受到川普對等關稅影響,近期股市匯市動盪,連帶台股ETF也受到衝擊,根據最新統計數據,73檔台股ETF受益人近一周減少逾4萬人,總人數來到1122萬8138人終止創高。

台灣出口再創新高!半導體、資通訊產業成扛霸子 傳產卻在夾縫生存 謝金河:有喜也有憂

出口的半年報,告訴大家很多事!

愈來愈多年輕人 住不起台北市...都發局找地、捷運局賣房 TOD政策出了啥問題?

近年來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成為各國政府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政策。不過TOD同時也是一把雙面刃,難以避免推升了房價,導致居住其中的中產階級、基層勞工面臨「仕紳化」,漸漸被迫遷離都市。OURs都市改革組織政策研究員洛書指出,TOD不應只是「在捷運旁蓋共購宅」,更應提供一定比例「可負擔住宅」維持都市多元勞工階級。他認為政府目前各部門對於TOD的落實立場不一、互相拉扯,亦缺乏完善的計畫。建議可導入TIF機制(租稅增額融資),強化捷運興建基金。或是仿效日本的鎖定重要樞紐開發方式、韓國的eTOD明定住宅分配的比例與用途,使都市的發展更加健全。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