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三峽老翁肇事釀3死 高齡駕駛台灣規定夠嚴?日本75歲須路考…各國年齡比一比

文.李珍伶整理
新北市三峽車禍釀3死12傷,肇事駕駛年齡高達78歲,讓高齡駕駛的問題又重新引起社會討論。交通部週三(5/20)宣布高齡駕駛3大措施,包括換照年齡擬從75歲下修到70歲、換照考試增加「實地演練」,以及若70歲後繳回駕照後會給TPASS補助。
但你知道其實交通系統成熟的日本,好幾年前也曾發生過由高齡駕駛引發的「池袋暴走事故」,當時點燃日本高齡駕駛危機的話題,甚至勾起「老害上級國民扼殺日本年輕人未來」的輿論,可以借鑒他國之石,妥善處理「高齡駕駛」的議題。
新北市三峽區北大國小旁,周一(5/18)下午發生一起重大車禍,78歲余姓駕駛先是高速撞上等紅燈的機車,再闖紅燈高速衝撞,造成學童及用路人3人死亡、12人輕重傷。余翁事後也因昏迷被送醫急救,經抽血檢測未有酒精反應,目前還未查清事發原因。
日本高齡駕駛「池袋暴走事故」
日本也曾發生過高齡駕駛「池袋暴走事故」,當時已經87歲的駕駛飯塚幸三,在2019年4月19日因為誤踩車輛油門在池袋高速衝撞行人,最終造成2死10傷,事後以過失致死罪逮捕並起訴,遭日本法院判處5年徒刑,並於2024年病死於監獄。
而在這場車禍中被撞的母女二人重傷後送醫不治,死者家屬松永拓也先生事後以實際行動,加入關東交通犯罪受害者保護協會,他說:「我不想浪費妻子和女兒的生命。」,致力於創造一個交通事故更少的社會,希望以自身經歷推動相關交通法規的修法與幫助事故被害者家屬。
在這些受害家屬的持續努力下,日本自2022年5月13日起實施75歲或以上的司機,若有一定的駕駛違規記錄,必須在更新駕駛執照時參加實際駕駛技能測試。另外,早在2020年修正道路交通法,修改內容為:
對7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實際駕駛考試。設立安全駕駛支援車輛(Sapocar S)有限牌照。這是允許駕駛支援車的駕照,可以自行申請取得。相關配備有助於防止踏板誤用事故的功能的汽車,在老年人中比較常見。
加重對攻擊性駕駛的處罰力道。
據聞,肇事者飯塚幸三不是普通年長者,他過去曾經在日本政商界擔任過要職,當時也引發日本社會對於他是否藉由特權逃避法律責任的質疑,還被戲稱為『上級國民』。
我國高齡駕駛執照管理
三峽車禍引發台灣社會關心高齡駕駛的議題,據內政部警政署統計,A1類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以高年齡層之人數較多,如何就高齡駕駛人駕車安全,建立有效駕照管理制度成為國人熱切關切課題之一。
交通部公路局說明,我國綜合參考國外高齡駕駛人管理規定。包括各國高齡年齡界定為,日本年齡年滿70歲、新加坡年滿65歲、香港年滿60歲、西方國家則以英國年滿70歲起最低;管制駕駛執照有效期間,採縮短駕駛執照有效期間,通常為3年或2年;申請換照時特別要求,須具備醫師簽署之體檢表格、接受教育訓練及接受道路駕駛考驗等。其他特別管理措施、作法,例如限制白天時段或社區道路駕駛、法國對特定疾病駕駛人限定駕照效期;德國駕駛人倘駕車肇事,限制其駕車或提具合格體檢證明。
我國高齡駕駛人駕駛執照管理制度規劃辦理歷程係參考日本認知功能測驗作法,委託臺灣精神醫學會研究及規劃認知功能測驗制度,並自105年5月由全國監理所站針對年滿75歲以上之高齡駕駛人開始試辦認知功能測驗。
高齡駕駛執照管理規劃
交通部於 2017 年推出高齡換照制度。實施對象以75歲為年齡界限的普通汽車及機車駕照之駕駛人。
按規劃,換照期限及駕照效期為3年,駕駛人得於有效期間屆滿前後一個月內向公路監理機關申請換發新照。審查方式除「體格檢查」合格外,還需通過「認知功能測驗」或檢附「未患中度以上失智症證明」。
「認知功能測驗」由3個程序判斷駕駛人的認知功能:步驟一,對時間及空間的正確認知能力-由受測者回答當日的年、月、日、星期與當時所在地。步驟二,近程記憶思考的能力-讓受測者看十種日常生活與交通環境相關圖案,收起圖案兩分鐘後,由受測者回答剛剛看到的圖案。步驟三,測試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於測驗紙內畫出一個足夠大的圓形時鐘,將應該在時鐘內出現的數字及位置繪製完成,並於正確位置繪出指定時間之時針及分針。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北士科在哪?背後傳奇地主起底!百年神秘家族擁萬坪土地「房子只租不賣」…輝達台灣總部再來怎麼建?
80歲夫妻All in一檔股票,賺飽退休金!40年投資老手勸收手「翻倍無感、腰斬會致命」別讓貪婪毀了晚年
2026(115年)行事曆搶先看!過年放幾天?寒暑假何時放?國定假日多5天「9連假請假攻略必看」
2025端午敬老金、慰問金》17縣市發錢了!這群人最多領3.6萬…發放時間、對象、金額一次看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