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美議員遭連環暗殺57歲槍手落網!FBI懸賞150萬 狂過濾400多條線索

無印良品板橋車站店 驚見壯碩男脫光衣物「全裸滾床」

台幣升勢強勁 今日再現29.5關卡保衛戰

台99%網路通訊靠海纜!2023年受損10次、今年已2次 為何預算遭砍 極不利政府應變?

海巡署提供
海巡署提供

撰文‧林良昇

兩年前,馬祖一次長達50天的網路黑暗期,揭示台灣網路通訊的脆弱性;海纜損壞導致斷網,攸關民生、經濟及國安,政府理應投入的防衛經費,卻遭立法院動刀。

「你尚未連接網際網路」,如果有一天打開電腦和手機,螢幕只有這令人焦慮的9個字,這種被斷網的日子,你能忍受多久呢?

2023年2月,連接台灣本島到馬祖的兩條海底電纜「台馬二號」、「台馬三號」,在一周內接連疑似遭中國船隻損壞,導致通訊受阻。當時,馬祖許多民眾夜間聚集在中華電信服務站外,搶用備援微波系統的微弱Wi-Fi熱點克難上網,形成數位時代罕見的奇景。

在斷纜狀態下,馬祖人用手機傳一則訊息,耗時超過20分鐘,不只電話、電視訊號薄弱,旅宿業無法接訂單、交通系統打結、生活物流卡關,各行各業衝擊慘重,前後度過長達50天猶如孤島的網路黑暗期。

馬祖當年的夢魘,看似離台灣遙遠,畢竟台灣本島有14條國際海纜、10條國內海纜,可以相互備援;但是在專家眼中,台灣受限地理環境、國際情勢和相關技術,通訊韌性面臨挑戰,我們與斷網的距離,比你想像的更近。

海下通訊命脈 受損次數攀高

「台灣雖然是資通訊大國,卻有99%以上的網路通訊仰賴海纜。」台灣網路資訊中心董事長黃勝雄說明,作為海島國家的台灣,在低軌衛星還未充分建置以前,連結至海外的海纜幾乎是連接網際網路(Internet)的唯一管道。

儘管目前有微波、低軌衛星等備援技術,但與海纜所能提供的頻寬不能相比,無法穩定支應全國使用量,「就像加油站和油田,量體差別太大,至少差百萬倍。」黃勝雄形容。

海纜就像是「數位生命線」,不只提供生活日常的通訊上網,更會影響跨國金融交易、經貿往來及國家安全,是各國重要的關鍵基礎設施。「平常沒什麼感覺,只有海纜斷掉的時候,才會察覺它的重要性。」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強調。

然而,這條容易被忽略的通訊命脈,正遭受嚴重威脅。據官方統計,自2019至2023年,每年平均有7到8件海纜受損案,2023年更攀上12件的高峰。

在自然狀態下,海纜本來就會老化受損,但台灣近年有八成案例來自外力因素,如遭到抽沙船、漁船與貨輪破壞,也因為索賠不易,4年來30多件受損案件,只有兩案求償成功。

今年初,兩個月內連續發生兩起國外船隻斷纜事件,更讓台灣的海纜韌性挑戰直逼眼前。

船隻徘徊 放下錨爪輕易勾斷

1月3日,一艘具中國背景的喀麥隆、坦尚尼亞雙船籍「順興三九」權宜輪,疑似在基隆港外海下錨,拖斷野柳東北外海連接到美國西岸的國際電纜「橫太平洋快速海纜系統」,事發後船隻航行至韓國釜山,我國海巡署未能進一步調查。

另一案則在2月25日,具中國背景的多哥共和國籍「宏泰五八」權宜輪疑似拖斷國內海纜「台澎三號」,海巡署帶回船隻,不排除是中共侵擾行動,涉案的中國籍船長在4月11日被台南地檢署以違反《電信管理法》起訴,這是我國首件起訴涉案人員的海底斷纜案。

台南地檢署在起訴書中揭露,該貨輪電子海圖有標示台灣海纜位置,船隻在公告禁錨區不得下錨,但船長卻在凌晨指示船員將錨爪放入海中拖行,於「台澎三號」海纜上方以Z字形徘徊長達數小時,最終用錨爪勾斷海纜。

這個案例充分海纜通訊的脆弱性,「不需要高科技,只要有船錨就能輕易勾斷海纜!」黃勝雄直言,即使在深度較深的台灣東部海岸,破壞海纜的難度也沒有想像來得高。

現行海纜的事前防護和事後維修,都由中華電信負責,主要透過海纜自動告警系統和雇用船舶執行海纜巡查作業防範,並由國際的區域海纜維修組織,進行事後維修。

然而,不只事前防範不易,事件發生當下的處理和後續搶修的困境,更是強化海纜防衛網的挑戰。

首先,破壞海纜的風險低,不僅蒐證不易,法規面的究責工具也有限。黃勝雄解釋,國際海洋法授權由各沿岸國家自行訂定海纜遭破壞的相應罰則,但沿岸國的管轄範圍只有離岸12浬(約22公里),在12浬以外的公海,船旗國(視為船舶的國籍)才有管轄權,若要採取登檢動作,得經過船旗國與船主同意。

即使能夠順利登船,查緝也不容易。以宏泰案來說,海巡署當時監控長達3天,仍無法阻攔海纜被切斷,原因與船隻距離和海象有關;海巡署也表示,商貨輪與海巡艦艇存在噸位與舷高差距,有時會遇到無法登檢等窒礙情況。

更遑論船隻對海纜的威脅,只是中國對台灣「灰色地帶」侵擾的一部分,第一線執法的海巡署,還有防範船隻越界、護漁等任務,往往疲於奔命。

由於台灣地理位置特殊,斷纜不只影響民生通訊,更攸關產業發展與國安問題。

舉例來說,谷歌約10年前在彰化彰濱工業區建置資料中心,就投資4條於台灣上岸的國際海纜。「資料中心如果斷網,只能服務台灣本島,不能連到其他國家,不利產業發展。」蘇紫雲點出來台投資設廠的外國企業,對海纜防衛的重視。

按理說,高度仰賴海纜通訊的台灣,應投入更多經費,強化這項關鍵基礎設施的韌性。但弔詭的是,今年審查總預算時,立法院卻反其道而行,大刀刪減相關預算。

數發部今年度原本在「數位韌性應用強化計畫」編列5.3億元,推動非同步衛星網路通訊、增設與強化海纜登陸站、微波網路等,卻遭到立法院大砍3億元,刪減幅度高達56%,間接影響發放的補助款,降低業者強化資通訊韌性的誘因。

身處防衛海纜最重要的海疆第一線,海巡署的預算衝擊更為直接,一共遭刪減8.2億元、凍結8.8億元,影響新建海巡艦艇的交艦。

此外,台灣的國際海纜是與各國分擔投資,仰賴國際聯防,平時在法規和技術面的國際交流,至關重要。但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揭露,今年海巡署國外旅費遭刪減15%,且決議「不得流用」,代表連上級機關海委會的預算,也無法支援海巡署的出國旅費。

對此,行政院四月底提出4100億元的特別預算,當中包含強化國土韌性的1500億元,立法院應盡速針對必要的基礎關鍵設施維護,給足相關經費。

掌握船隻黑名單 強化監控

因應今年海纜斷裂事件頻繁,交通部航港局已建立96艘權宜輪的「黑名單」,強化船隻監控;為避免船隻未開啟自動識別系統(AIS),導致海巡署難以掌握航跡,航港局也預計修正《船舶法》,針對濫用或偽冒AIS的船隻開罰。

至於在設備層面,蘇紫雲則建議,政府可以投入更多預算,讓海巡署增加航空兵力,強化監控船隻效率,有效降低海巡負擔。

台灣資通訊與海纜息息相關,為防止台灣全面斷網的「最壞劇本」成真,對通訊韌性投資預算不能省,立法院應理性監督,才能彌補先前刪減預算的缺失。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2期)

延伸閱讀》

譚敦慈中年喪夫,如何打造退休後源源不絕的養老金?兒子從埋怨到感謝「活到老、領到老」

他買200張台光電跳空跌停、忍痛砍在7塊:每天吃一樣便當、讀K線贖罪「融資本身就是妖魔」

東沙環礁陷生態危機!棘冠海星大爆發如蝗災,恐2年內啃光石珊瑚

延伸閱讀

首創「海纜聯防地區應變平台」 海委會攜手屏檢護通訊韌性

海纜超搶手!這兩條海纜還沒蓋好 中華電信預售逾八成

「宏泰58」船長涉拖斷海底電纜遭訴 國台辦批:先定罪後調查

美退將任總長兵推顧問 蘇紫雲:象徵美偕藍軍抗紅軍

相關新聞

少年股神翻船「畢業文」啟示錄!從本金翻倍到3天慘賠2400萬 老將給新手3錦囊

時間回到驚心動魄的台股4月天,美國總統川普公布對等關稅後,加權指數在短短3個交易日重挫近2成;隨後,網路上開始流傳幾篇疑為「少年股神」們慘遭股災虐殺後的告白文章。部分或許真實性存疑,但其中一篇名為「畢業了,我只是風口上的豬」的文章,隨文附有對帳明細,因此受到更多討論。

護理師出走 飯店包住、工地加薪也招不到人…政府開放移工卻綁手綁腳?

從醫院到工地,你是否發現那些忙碌的身影,正逐漸變得稀少?隨著少子化與高齡化來襲,適齡勞動人口逐年減少,一場前所未有的缺工危機,正一點一滴浸蝕台灣的經濟活力,面對這波日趨嚴峻的人力荒,企業該如何調整思惟與對策才能應對?

高中生真4殺 當分科戰士爭157醫學系名額!不只他、只是沒被抓?學習歷程膨風能解?

個申二階放榜,現在正是選填志願的最後階段,台中私校高中生在錄取4校醫學系後,於社群平台Threads分享學習歷程檔案,卻因備審資料自稱獲「最佳辯士」,實際是「單場最佳辯士」,遭網友抓包造假,引發輿論發酵。

大陸內捲壓力 台塑、台泥、台玻都在找出路...謝金河:像大象轉身需要時間

中國產業內捲壓力,讓台灣很多產業虧損累累,每一家公司都在努力找出路,像王文淵領軍的台塑集團正思考全面轉型,不過企業規模太大,像大象般轉身需要時間。

輝達登市值王/00830、00911…16檔含「輝」量ETF表現、這檔漲破3成:哪些台廠也受惠?

輝達(NVDA)創辦人黃仁勳先前因COMPUTEX 2025來台颳起「仁來瘋」熱潮,掀起「黃仁勳概念股」話題;如今返美後,輝達市值再度超越微軟,重回全球市值第一,除了讓黃仁勳穩居華人首富寶座,國內多檔含「輝」量ETF也跟著備受關注。 目前台股掛牌的海外ETF中,持有輝達的含「輝」ETF有近20檔,如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富邦未來車(00895)、中信美國創新科技(009801)、國泰智能電動車(00893)等;其中,有9檔自關稅戰低點以來,漲幅飆逾22%。 《今周刊》本文帶讀者一次瞭解含「輝」量ETF及「輝概股」ETF。

餐飲喊缺人 這5家年薪卻不到40萬…門檻低?過來人:要很多綜合能力「別屈就低薪」

證交所近期公告 2024 年上櫃公司員工薪資排名,細數上櫃前10名低薪公司由7家觀光餐旅企業包攬,尤其排行榜前五名全是餐飲業。 飲食生活家林承彥說,他過去也是學餐飲出身,過去經常聽到很多人訕笑:「餐飲門檻低、人人都能做,當然薪水起不來。」因此要為餐飲業發聲,他說:「其實這一行,需要很多綜合能力。」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