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整理包/2025城鎮韌性演習北中南時程、避難指引一次看 違規最高罰15萬

32歲女星陳屍公寓9月無人知 生前最後訊息「幫我祈禱」成永別

桃園最「富」區曝光! 在地人感慨:20年前什麼都沒有

中鼎為何陷入196億呆帳危機?解開4大疑點 還原績優生踩雷始末

中鼎董事長楊宗興。聯合報記者蘇健忠/攝影
中鼎董事長楊宗興。聯合報記者蘇健忠/攝影

撰文.陳燕珩

中鼎公告旗下孫公司「中鼎美國」,因承攬工程業主聲請重整,未收回的應收帳款高達196億元。

穩健企業重踩雷坑,凸顯風險管控失靈,事發以來公司未即時對外揭露充分資訊,引發投資人質疑。

4月16日晚間,台灣最大的統包工程承攬商中鼎集團緊急發布一則重大訊息,揭露集團孫公司「中鼎美國」(CTCI Americas, CTCIA),承攬工程案業主GCEH(Global Clean Energy Holdings Inc)聲請重整,有高達一九六.○四億新台幣的應收帳款未收回,在資本市場投下震撼彈。

由於這筆未收到的帳款金額,幾乎等於中鼎淨值196.46億元,若全數認列呆帳,恐將讓公司淨值瞬間歸零、面臨下市危機。因此發布重訊隔天,中鼎股價直接跳空,連收4天跌停,市值蒸發107億元,直到4月23日才止跌反彈,

成立40多年來營運始終穩健、國際舞台身經百戰的中鼎,這次意外踩雷,其實是源於2021年簽約的工程案。

當年,位於加州中部、負責營運大型燃料煉油廠的再生燃料公司BKRF(Bakersfield Renewable Fuels),找上中鼎美國,發包將煉油廠改造生質柴油廠房的翻修工程。

BKRF的母公司,是成立於2007年、總部同樣位於加州的再生能源公司GCEH。該企業主打生產低碳、低成本的生質燃料,從種子研發、農場種植到燃料製造,都能一手包辦,並擁有以亞麻薺製作燃料的全球專利技術。

違反慣例 》實質完工才收款

雖擁有專利,但GCEH與同業相比,規模並不大,2023年營收約484萬美元、淨虧損近9千萬美元;與中鼎簽約的2021年底,股價曾寫下7.55美元的歷史新高,但受工程成本超支、投資回收時程延宕、美國能源政策變動等因素拖累,債務壓力沉重,近期向美國德州破產法院聲請重整。截至5月2日,GCEH股價跌至0.04美元,市值剩210萬美元。

一向被視為統包工程績優生的中鼎,捲入巨款呆帳風暴,出乎投資人意料之外;但回頭審視中鼎美國承包BKRF工程案的歷程,危機訊號其實早已浮現。

根據GCEH 2024年第三季財報,BKRF和中鼎美國在2021年5月簽訂EPC(統包工程)合約,由中鼎包下BKRF舊煉油廠改造工程的勘察、採購和建造等。2023年1月雙方簽訂合約修正案,同意變更GMP(保證最大金額)為2.75億美元;BKRF將於實質完工後,分18個月支付款項。

依該修正合約,雙方約定「實質完工日」是2023年3月31日;GCEH更簽署擔保協議,承諾若BKRF違約,母公司會負擔所有款項。

然而,這項讓業主在「實質完工後才分期付款」的合約條款,明顯違背中鼎歷來統包工程案的收款慣例。翻開中鼎2023年年報,針對工程收入認列方式寫明:「中鼎集團採完工百分比法,依合約期間投入程度認列工程收入……。完工程度是參照每份合約到(財報)報導期間結束日已發生的成本,占合約估計總成本的百分比計算。」

歸責不清》追加金額沒共識

「看到消息,我們都很納悶,怎麼會有那麼大筆款項沒收回!」一名在中鼎任職逾20年、熟悉內部運作的離職員工表示,中鼎無論承攬國內外工程,通常都會依合約金額要求10%到15%預付款,以支應前期所需費用,之後再每個月估驗工程進度收取各項進度款,符合年報說明,「這次卻累積那麼大筆金額收不回,確實很不尋常。」

這名前員工回憶,中鼎過去到阿曼、卡達等地承攬工程案,都會從台灣派駐上百人團隊前進第一線,層層掌握整體流程,盡可能降低風險。但據他了解,這次的BKRF廠房翻修案,由台灣派駐美國的專案人員還不到10人,再加上中鼎美國總經理、執行長和員工幾乎都是當地人,增加總部掌握現場狀況難度。

風險管控不如過往嚴謹,就可能導致後續工程延宕、成本增加,以及衍生而來的合約糾紛。

GCEH曾在財報中揭露,2023年4月,中鼎美國主張應將合約金額提高到5.5億美元,向GCEH提出調解和仲裁申請,但雙方對金額認知不同。

2023年底,GCEH又與中鼎美國簽署一份臨時和解協議(ISA),雙方同意將合約金額調高到3.6億美元,實質完工後由BKRF分30個月加計利息付款,當時評估工程要到2025年第一季才能實質完工。

然而,溝通千迴百轉,履約糾紛依然沒有排解。

中鼎美國持續向BKRF提出合約追加變更申請,2024年9月,要求將合約金額提高到7.6億美元。到了10月,換成BKRF主張中鼎美國有施工瑕疵和延遲完工情形,要求終止合約,剩餘工作由BKRF自行完成。

由此可見,雙方最主要的爭執點,是對工程延宕的責任,以及追加預算成本應由誰負擔的認知不同。據GCEH財報,截至2024年9月,BKRF已支付中鼎美國1.5億美元,剩餘款項及利息合計為2.54億美元,預計在未來3年,分批償還。這意味著BKRF認定須支付中鼎的總工程款約4億美元,與中鼎主張的至少7.6億美元,相去甚遠。

一名熟悉統包工程的資深會計師點出,美國業主對中鼎欠款高達196億新台幣,但中鼎去年前三季財報中,這些款項都是「未逾期」狀態,代表這份合約設計得「非常特殊」。

他分析,一般工程都是做一個階段、收一個階段款項,本案卻讓業主在前期只需支應少部分金額,直到快完工、甚至開始營運時,才分批慢慢還款,「工程方因此要承擔很大的財務風險,非常罕見。」

值得注意的是,中鼎美國與GCEH自2023年以來,就因合約有爭議,陸續簽訂合約修正案與臨時協議;但直到GCEH聲請重整的消息曝光前,中鼎都未對外說明細節。究竟中鼎美國已收取多少工程款項,應收帳款196億元占總合約多少比率,讓投資人霧裡看花。

合約爭議》法說會避重就輕

就算前期認為情況仍有轉圜餘地,但至遲於去年九月,中鼎就已得知BKRF不同意中鼎美國主張的應付帳款金額、這筆錢極可能無法全數收回。但中鼎一路拖到去年12月25日才發布重訊,說明中鼎美國與業主發生履約爭議、已進入仲裁程序,甚至針對爭議內容,僅以一句「目前對本公司財務業務無重大影響」輕描淡寫帶過。

時隔一季、在今年3月初的中鼎法說會上,面對法人提問BKRF案處理情況,中鼎工程董事長楊宗興依舊表示雙方正在協商,甚至語帶樂觀地說,該廠房已進入試營運階段,且有合格產品產出,「對我們是滿大的激勵,如果這個廠可以穩定運轉,這家公司應該會有穩定健康的展望。」然而,43天後,一切風雲變色,這家高層口中可望「穩定健康」發展的公司,成為引爆中鼎營運危機的大地雷。

一名持股逾20年的小股東質疑,中鼎美國與業主的履約糾紛,可能造成公司重大損失,但公司近兩年來不僅未透過財報或重訊揭露相關細節,審計委員會報告也隻字未提;甚至連一個多月前的法說會也避重就輕,令他對公司誠信大打問號。

經營異狀 》轉增資破億美元

其實早在這起合約糾紛曝光前,中鼎美國的營運就出現異狀。回頭爬梳近兩年中鼎重訊,不難發現中鼎美國早有資金缺口,需要集團不斷注資金援。

2023年5月到2024年底,中鼎五度透過子公司轉增資中鼎美國,總金額合計高達1.6億美元,換算同期匯率約49.3億新台幣。此外,中鼎工程和中鼎海外等公司,也七度以「短期融通資金之必要」為由,對中鼎美國新增資金貸與,總計64.68億新台幣。

根據中鼎今年2月發布的重訊,資本額約58億元的中鼎美國,2024年累積虧損已達實收資本額二分之一。

虧損不斷擴大之際,2024年1月,中鼎美國原總經理兼執行長Patrick Jameson宣布「退休」,由董事長陳裕仁同時兼任總經理及執行長。4月底,中鼎公告由Earl Mitchell接任總經理,但他任職不滿4個月又宣布辭職,改由陳裕仁「回鍋」兼任總經理,高層更迭頻繁,意味著公司治理亮起紅燈。

針對196億元應收帳款,幾年內可回收多少款項,中鼎至今給不出答案,僅在重訊記者會重申,業主明後年起有機會逐年清償,中鼎今年將先提列部分備抵呆帳,未來逐步認列,不會一次性全數提列減損。

資深會計師分析,如公司發生應收帳款未能回收情形,依會計專業準則,原則上會先全部提列備抵呆帳,後續若收回再沖抵。如華碩去年因為印度客戶延遲支付應收帳款,就在第四季直接認列53.5億元呆帳,因此拖累該季獲利表現,直到下一季客戶付清欠款,才以沖抵方式處理。「但中鼎案數字實在太大,196億元已經接近淨值,全部認列下去,公司就下市了,只能邊拖邊走。」這名會計師說。

中鼎強調,美國法院針對GCEH聲請重整一案,最快第三季會有結果,但會計師分析,中鼎在第一季或第二季前,就應該積極針對GCEH的財務預測,評估應收款項的可回收性,提前反映部分到財報。即使沒有全部認列減損,也必須充分對外說明評估依據,才能重拾投資人的信任。

中鼎:改建追加成本高 檢討管控機制

針對美國工程案踩雷爭議,中鼎回應,BKRF工程案的應收帳款,在專案啟動一年內都正常收款,但因部分設備和管線的整改,不在原本報價範圍內,中鼎美國申請多項追加,BKRF核可速度慢,以致爭議擴大。由於合約是設定保證最大金額(GMP),中鼎並不熟悉此種在美國工程案的作法,中鼎未來會加強確認明確的工程範圍、報價,同步評估風險金額。

中鼎表示,考量當地法規及美國工程慣例,BKRF案估價和議約都由中鼎美國團隊負責,由於當時BKRF資產高於工程估價總金額,且美國工程案有留置權作為擔保,風險應屬可控;未料本案是舊廠改建案,追加項目太多,造成風險不斷升高,中鼎已重新檢討海外報價的管控機制。

至於這幾波資金投入中鼎美國,是因應美國市場的業務增加,因為多家知名台商到美國建廠均請中鼎協助,有短期融通資金的必要。

中鼎強調,由於該案涉及履約爭議,雙方在2025年第一季仍就和解協議方案持續溝通,過程涉及業主談判保密條款,因而影響到財報及重訊中可揭露的細節範圍。未來中鼎會更加強化內部重訊評估流程,以確保資訊透明。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81期)

延伸閱讀》

新台幣暴衝!手上的美金該怎麼辦?我該趁便宜買美金嗎?美金還會再跌?達人2情境分析

新制勞退分紅首季沒得領…勞退基金轉虧348億、每位勞工平均賠2695元...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颱風能放假,高溫為何不行?最快年底送政院,那高溫津貼有譜嗎?

延伸閱讀

陳冲:六月前美國應不會打百年債券的主意 注意台幣是否為下一目標

美國經濟儀表板亮一黃二紅燈 整體仍維持擴張綠燈

梅爾茨當選德總理 要美國「勿干涉」其國內政治

中經院指美國無施壓韓國升值僅是「談匯率」?網轟:鴕鳥心態大爆發

相關新聞

愈來愈多年輕人 住不起台北市...都發局找地、捷運局賣房 TOD政策出了啥問題?

近年來TOD(大眾運輸導向發展)成為各國政府打造宜居城市的重要政策。不過TOD同時也是一把雙面刃,難以避免推升了房價,導致居住其中的中產階級、基層勞工面臨「仕紳化」,漸漸被迫遷離都市。OURs都市改革組織政策研究員洛書指出,TOD不應只是「在捷運旁蓋共購宅」,更應提供一定比例「可負擔住宅」維持都市多元勞工階級。他認為政府目前各部門對於TOD的落實立場不一、互相拉扯,亦缺乏完善的計畫。建議可導入TIF機制(租稅增額融資),強化捷運興建基金。或是仿效日本的鎖定重要樞紐開發方式、韓國的eTOD明定住宅分配的比例與用途,使都市的發展更加健全。

漢翔、龍德造船…陸制裁8家軍工業 謝金河:國台辦認證 為台在去紅供應鏈加分

中國幫忙認證台灣八大軍工產業。 今天國台辦譴責八家軍工企業分裂國家,將這些企業列入管制清單,就好像是中國幫台灣認證有競爭力的八家軍工企業。

土城家暴男釀憾事!保護令為何阻止不了?律師3點分析:關鍵時刻這樣做

新北市土城區周一(7/7)發生一起殺人案,有家暴前科的謝姓男子先是違反保護令,開車追撞妻子及小姨子後再持刀及棍棒攻擊2人,兩人送醫後雙雙宣告不治,引起社會譁然。 綜合媒體報導,謝姓男子與妻子結婚11年,育有2女,婚內曾多次對妻子暴力相向,直到今年6月妻子才成功申請保護令。日前,謝男又因違反保護令移送偵辦,但因情節輕微而無保請回。謝姓男子獲釋後又再度犯案甚至釀成悲劇,更讓不少人納悶保護令究竟有何效力?

「1元台幣兌5日圓」匯率升到夢幻價 !達人授教戰祕笈 11檔存股口袋名單曝光

過去投資人多以基金或ETF參與日股,近年複委託交易熱,可關注具中長線潛在報酬的優質標的。 而台幣兌日元匯率升破夢幻價,此際更是利用便宜日圓布局日股的好機會。

環球晶股價走低300元 營收下滑逾1成、獲利腰斬過半...沒搶到AI商機?衰退背後真相

相較於去年一度超過600元的股價,環球晶圓今年股價一路走低,如今在300元左右徘徊。市場競爭與投資上的雙重威脅,是它發展上的兩大難關。

《大而美法案》過關!川普擴企業優惠、砍綠能補貼 台灣企業赴美迎禮包

甫通過的《大而美法案》延續川普過去的減稅改革,更加大企業優惠措施。但台灣企業赴美是否能真正受惠?而法案終止綠能補貼的措施,可能撼動全球的綠能布局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