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東京地鐵驚傳「沙林毒氣事件」 竟是靠台灣毒物專家才解開謎團

【文.劉煥彥】
30年前的今天,東京地鐵驚傳駭人聽聞的沙林毒氣攻擊,造成6000多人受傷、14人死亡,不少生還者終生無法恢復健康。
在這起史無前例的日本本土化學武器攻擊事件中,背後出力解開謎團的一位重要人物,竟然是台灣出身、在美國揚名的毒物學家。
他就是已故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榮譽教授杜祖健,半個世紀以來以國際毒物專家的身分揚名於外。
在國內他較為人知的身分,是台灣第一位醫學博士杜聰明的三子。
東京地鐵毒氣攻擊事件 他教日方找到破案科學證據
1995年3月20日東京地鐵發生駭人聽聞的沙林毒氣攻擊事件前,奧姆真理教於1994年6月就在長野縣松本市以同樣手法行兇。
1994年9月及1995年3月東京地鐵攻擊後四天,日本警察廳(相當於我國警政署)旗下的國立警察科學研究所,兩度連絡杜祖健,請教他沙林毒氣的成分、合成過程,以及在土壤留下的分解物。
為何日本警方會越洋找上在美國的杜祖健?
原來好巧不巧,就在1994年6月的松本毒氣攻擊事件後兩個多月,杜祖健才在日本化學雜誌《現代化學》出版一篇文章,文中提到沙林和芥子氣這兩種毒氣,都可以從它們在土壤中的分解物找到鑑證,並提到了其分析方法。
日方調查單位看到這篇文章後,便聯絡上在美國的杜祖健。
日本警方後來在真理教設備場所附近的土壤中,找到了沙林毒氣的分解物。因為有杜教授越洋提供的相關技術資料及分析,日本警方得以在現場掌握科學證據,確定就是奧姆真理教的教徒在合成製造沙林毒氣。
東京地鐵攻擊事件引起了日本社會各界對沙林毒氣的高度興趣,杜祖健為此多次應邀至日本發表學術演講,他也成為日本政府及學術界的名人。
2009年11月杜祖健79歲時,還獲得日本明仁天皇頒授旭日中授章,以表彰他對協助日本危機處理的貢獻。
杜祖健生涯橫跨生物化學、毒物學至物理學
杜祖健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化學系,後來赴美深造,並從1962年開始在美國猶他州立大學執教,至1998年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退休,杜祖健的學術生涯從生物化學、毒物學,橫跨至一部分的物理學。
但或許更重要的是,從越戰期間他為美國海軍研究東南亞的海蛇開始,結合了父親杜聰明親手給他的蛇毒標本,杜祖健意外開啟了國際毒物專家的生涯,而且一直持續到他離世。
不僅美國陸海空三軍為了各自對生化武器的憂慮及應變,找他研究不同領域的毒素,連我國國軍許多單位都多次請他回台演講。
1963年父親給台灣蛇毒樣本 開啟他的毒物學生涯
話說1956年夏天,杜祖健在美國聖母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60年更拿到史丹佛大學的博士學位,並找到常春藤名校耶魯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工作,1962年開始在猶他大學執教。
1963年,杜祖健是赴美深造後首度回台,在離台前一天晚上,父親杜聰明拿著五種台灣本土的蛇毒樣本給他,並說「我不知道你對蛇毒有沒有興趣,假如你想做研究,這裡有的是材料樣本給你做」。
當時對蛇毒研究還沒有具體想法的杜祖健,絕對不會想到,蛇毒將為他開啟了往後數十年的國際毒物專家生涯。
退而不休 92歲仍在教學第一線
杜祖健1998年從科羅拉多州立大學退休後,仍不時有一些顧問工作,而且在退休前就獲邀至日本德島大學及立教大學擔任短期的客座教授。
他也於2004年日本新成立的千葉科學大學,擔任永久職的客座教授。
92歲老教授自己搭機回台 在中興大學客座、母校台大演講
時間快轉到2022年第四季,高齡92歲的杜祖健風塵僕僕,先是二度至中興大學擔任客座教授,在11月中至12月初的短短兩周,以全英文教授毒物學概論;12月也是活動滿滿,包括應邀在軍方單位演講、為他出版兩本著作的玉山社安排的作者見面會,以及在母校台灣大學化學系的傑出校友經驗分享。
92歲老教授親自授課,已經非比尋常了。
更令人驚訝的是,杜祖健竟然是自己一個人搭機回台,在台灣也是常常一個人活動。
直到那時他都持續投入教學,2022年12月在兩場台灣的公開活動都侃侃而談。當被問及如何養生時表示,杜祖健打趣道,就是「把不喜歡事情的通通忘掉」,連沒有申請到經費的計畫書也丟了。
2024年11月,杜祖健以94歲高齡在夏威夷長眠,一代毒物專家的跨世紀傳奇就此落幕。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00878破21.8元、00919測23元…高息ETF克服恐懼放膽買?1理由給答案:下半年看好戲
鴻海190➝160元、廣達300➝245元...台股現在是高檔築底、還是空頭反彈?這4檔股票「一個不好就反轉下殺」
台積電股價1160➝960元,長期持有也要停損?他1200萬退休金慘賠400萬啟示:再好的股票也不能跌破這價位
黃子佼竟喊看片紓壓…最小10歲被拐騙,判決書揭黑幕如何滿足高級會員!眾人吼:幫他說話的你們極兇殘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