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韓國瑜談訪美「爆大紅盤」:距川普僅25公尺、見新政府官員

京華城案台北地院今日首開準備庭 傳喚邵琇珮、彭振聲、李文宗

汽車活塞環龍頭泰茂「不務正業」 賣中國白酒獲利翻3倍!呂家兄弟怎做到?

唐紹航
唐紹航

【撰文‧徐采薇】

面對疫情及電動車崛起的挑戰,台灣最大活塞環廠泰茂意識到調整與轉型的重要性;泰茂呂家兄弟毅然將觸角伸入廣大的中國酒水市場,目標實體通路一年增加一個省分。

傳統製造業式微的現在,有家傳產企業卻因勇於跨界經營,在短短一年內讓公司獲利翻了3倍。

它,是台灣最大汽車活塞環廠泰茂實業。去年跨足中國酒水市場後,帶動今年營收、獲利雙創新高。前三季營收10.4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EPS5.12元,為去年同期的3倍之多。

今年前三季,泰茂酒水事業占比已超過整體營收7成,而原占大宗的活塞環則降至3成以下,平均每月僅為公司貢獻7千多萬元業績。儘管本業規模不斷萎縮,但在小廠逐一被併購、淘汰下,泰茂是少數堅持下來的台灣最大廠。

跨界經營有成,泰茂股價也跟著水漲船高,自2022年32元,一路飆破百元大關,今年最高曾達193元。儘管今年12月初回檔至155元,仍比2年前高出4倍。

應對電動車挑戰 跨足酒水業

究竟是什麼契機,讓這家台灣最大汽車活塞環廠「不務正業」賣起白酒?

其實,跨界做生意,對泰茂董事長呂萬賢與總經理呂萬傑兩兄弟並非新鮮事。

回到1980年代,泰茂第一代創辦人呂祥禮,先以汽車零件貿易起家,因緣際會下,與掌握日本活塞環技術的中國交通創辦人成為結拜兄弟。1991年,眼見中國交通二代無意接班,呂家父子便抓準機會,買下其工廠、技術,並成立泰茂,正式從貿易跨足製造。

有貿易商經驗的他們,第一步是瞄準外銷市場。呂萬賢回憶,當時為爭取客戶,不管是特殊規格或是少量訂單,泰茂都統統接下,不只爭取客戶信賴,也能累積技術養分。後來,他們更開發出兼具耐用和節能的「黑鑽活塞環」等專利產品,客戶遍及全球110個國家。

只是,再順利的生意也會遇上逆境。

近年,電動車在市場上崛起,使用在傳統油車的活塞環產品遭逢挑戰,加上疫情期間生產線因航運受阻的影響,泰茂2020年和2021年出現連續虧損,單季最高虧損7百多萬元。儘管疫後營運回穩,但呂家兄弟卻意識到,若不超前部署,公司勢必無法長久生存。

這次,他們相中白酒代理商「北海杜宇松豪電子商務」,該公司擁有金扶酒的中國代理權,去年卻因資金短缺決定出售。

於是,泰茂決定透過中國子公司「浙江普禮」收購,並在江蘇和河南省經銷金扶酒及中國營收第一、第二的茅台及五糧液,單價從幾十塊人民幣到九百多人民幣不等,去年第三季起平均每月可為公司挹注上億新台幣業績。

酒水事業和製造業邏輯大不同,他們為何有能耐做這門生意?

原來,呂萬賢本身是中興大學食品科學系(現為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 畢業,對餐飲市場有一定的興趣和了解,加上觀察到當時台商紛紛到中國設廠,有團膳的外包需求,因此於2016年左右便買下「江蘇池上便當」,專攻團膳。

跨足中國餐飲業後,他發現,即使中國內需疲軟,但從員工聚餐到大老闆們應酬,席間仍少不了酒,這個市場有一定剛性需求,讓他決定大膽切入。

加上,泰茂與在中國擁有3、40萬家零售門市的中國煙草(簡稱中煙)關聯企業簽訂商品陳列銷售協定,有利於在短時間內快速鋪貨。呂萬賢雖不願透露具體鋪貨店數,但他強調,當前的營收表現就是最好的擴張證明。

一切看似暢通無阻,但生殺大權掌握在單一通路手中,仍有風險。最近,泰茂另闢蹊徑,與中國電商京東酒世界、酒仙網合作,可透過網路將產品銷往全中國。

一位長期在中國耕耘的台商觀察,近來中國消費降級,連茅台價格都跌了約15%,泰茂在不能破壞品牌行情的前提下,恐怕得面臨削價競爭的挑戰。

無畏削價戰 續擴據點、品項

對此,呂萬賢的應對辦法是引進平價酒,像是五糧液旗下只有一百毫升的「歪嘴酒」,1瓶僅1百多新台幣,鎖定消費低的年輕客群,「五糧液大家都知道,但很少人聽過歪嘴,我們會挑一些大品牌底下沒那麼知名,但市場又有需求的產品。」

呂萬賢樂觀表示,不論通路據點或產品品項,泰茂均以持續擴大為目標,「我們希望實體通路一年增加一個省分,每年營收成長2、3成。」

酒水以外,泰茂其實並未放棄活塞環本業,也正積極尋找新的市場機會。「一家公司不是今天什麼東西好做就做,其他不好做就放棄,這才是永續經營。」呂萬賢眼神堅定地說。

他認為,油車要被正式淘汰,至少還要15年,這段時間公司將積極物色汽車面板等併購標的,並切入儲能相關事業,盡快接軌電動車領域。

貿易商轉型製造業,再跨足酒水和儲能,不斷挖掘新商機,是泰茂永續的經營之道。能否再度華麗轉身,考驗著呂家兄弟的智慧。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60期)

延伸閱讀》

42歲才存股,10年竟能月領10萬股息!他不買兆豐金、富邦金,今年暴賺41%:2025看好這2檔金融股成長潛力

房市從小妖變大妖,2025年有破盤價能撿?顏炳立奉送「7個字」、甲山林董座:錢太多就買這產品

日本旅遊注意了!「蘋果病」確診數創新高,孕婦恐流產、症狀像感冒…噴酒精沒用?醫曝終身免疫條件

現金、定存、銀行存款,長期最危險!建議準備六個月到一年的現金需求量,剩下投資這2個

巴菲特股東信》99.5%遺產全捐,我不願意財富變成世襲!永續慈善事業,比人的壽命更長

延伸閱讀

台達電品牌價值 寫新猷

電動車ETF 長線馬力強

基隆電動車新方案 限車款可0月資或選Gogoro等補助6萬

Lamborghini電動車計劃不變!首款純電車仍於2030年前推出

相關新聞

新版《財劃法》營業稅歸地方 財政調度工具恐癱瘓:年金撥補、產業紓困沒餘地

新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能讓「營業稅率」這項重要的財政調度工具癱瘓。行政院後續的作為,將攸關中央政府未來開闢財源與扶持特定產業的彈性。

只存金融股 年領800萬股息!車床學徒翻身「黑手大戶」:儒鴻成本2元、賣在29元

2010年,邱永章登上《今周刊》報導,當時他被稱為「黑手大戶」,靠著長期持有中鋼、儒鴻、豐泰、佳格等個股,累積上億身家,每年穩定領息超過400萬元。

鋼鐵股變「慘業」 他批日是元兇、教會陸傾銷、產能過剩…謝金河:內捲全球化今年顯學

美日鋼鐵大戰意外插曲。 日本鋼鐵計劃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的併購案,在拜登卸任前正式遭到駁回,這個案子胎死腹中。這也讓人想到二戰期間,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能夠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迅速造艦,在中途島戰役逆轉勝的美國輝煌的「鋼鐵時代」。

日本流感疫情高峰 這13縣最嚴重!他看診31年沒中過 吃什麼保養?日醫分享秘訣

日本是許多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但當地近期流感疫情爆發,連4週都破百萬人感染就醫;不過台大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在臉書分享一則日本新聞,一名東京診所院長聲稱自己31年來幫流感病人看病卻從未得過流感,他大方分享保健的5大祕訣。

99.9%的人不適合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 專家:買孩20年終身壽險 不如買他身上

儲蓄險、投資型保單是國人喜愛購買的險種,但不少人因此進入理財誤區,認為透過儲蓄險存錢,效率比定存快,還能擁有保險保障;購買投資型保單,保險之餘還能理財。真是如此嗎?定方財務顧問總經理洪哲茗、副總邱茂恒認為,保險重點在於轉嫁風險,應與投資目的分開,購買保險確保收入中斷時生活無虞,並使用有效率投資方式累積財富,退休後達到財務獨立、保險愈買愈少的生活。

2025繼續跟著AI衝一波?精材、達發…「雙層濾網」篩好股 10檔名單出列!

展望2025年,AI相關題材仍是投資主軸,且大浪延伸至上下游及周邊產業。 眾多AI概念股中,有哪些2024年營運成績亮眼、未來還可望持續乘勢上揚的公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