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韓國瑜談訪美「爆大紅盤」:距川普僅25公尺、見新政府官員

京華城案台北地院今日首開準備庭 傳喚邵琇珮、彭振聲、李文宗

瓊瑤、朱銘相繼走絕路...長輩「3狀況」輕生風險高:面對死亡全家都需被教育

隨著年紀漸增會經歷各種失落,長輩若出現「3狀況」輕生風險會提高。示意圖。圖/ingimage
隨著年紀漸增會經歷各種失落,長輩若出現「3狀況」輕生風險會提高。示意圖。圖/ingimage

文.林依榕整理

知名作家瓊瑤輕生享壽86歲震驚社會,2023年4月雕刻大師朱銘,同樣因久病厭世走上絕路,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呼籲,親友一定要多定期關心,因為隨著年紀漸增會經歷各種失落,長輩若出現「3狀況」輕生風險會提高。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面對死亡不只是長輩,家庭成員都需要受教育,不要逃避並用正面態度面對,除了多傾聽陪伴,也為身後事提早準備及安排,不是誰世面見多就能坦然面對,「畢竟死亡,長輩從未有過,不是嗎?你又如何叫長輩,孤獨一個人去面對呢?」

年輕或許有很多璀璨時刻

但有天,你也會老...變成「長輩」易遇到的3難題

2019年知名作家瓊瑤,送走了自己摯愛的丈夫、皇冠集團創辦人平鑫濤,5年後,86歲的她選擇告別這世界,「時間已到,生命不會更好,不拖累所愛,也超越病魔,我心翩然自如奔放快樂」、「不要哭,不要傷心,不要為我難過。我已經『翩然』地去了。」

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張家銘表示,喪偶的痛確實會造成心理很大的失落,尤其隨年紀漸增,許多人的人生慢慢經歷各種失落,又可能因為退休沒有收入或健康不佳、親人逝世等,出現負面情緒。

張家銘指出,分析近年台灣輕生個案,年紀較大的長者選擇離世的原因多和身體疾病、久病厭世或憂鬱有關,對於自我價值感到失落。

2023年4月雕刻大師朱銘,同樣久病厭世輕生,張家銘呼籲周遭親友,雖然大家不見得會和親人同住,但對獨居的長輩,可以多關懷他們的作息,打電話、傳訊息問候、偶爾喝喝下午茶互相關心,讓他們感到被重視、有與社會連結,陪他們健康度過晚年,不留下遺憾。

瓊瑤一封生死公開信:

擔心子女的愛會成父母「自然死亡」最大阻力

「《瓊瑤的死亡教育》也是你的死亡教育?」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指出,你們知道,長輩面對死亡是需要全新的教育嗎?而不是長輩世面見多,他們都會坦然面對的!畢竟死亡,長輩,從未有過,不是嗎?你又如何叫長輩,孤獨一個人去面對呢?

瓊瑤的選擇並非孤例,在很多高齡人群中,有些人因為身體或心理上的痛苦,也曾萌生了離世的念頭。

黃軒表示,其實早在2017年3月,瓊瑤就在網絡上公開了一封寫給兒子和兒媳婦的信,信中涉及的正是過往身為父母對孩子,避而不談或者不直說的「死亡」話題。

當時文章中提到,之所以要公開寫下這封人生中「最重要的信」,是擔心子女對父母的愛,成為她「自然死亡」最大的阻力。

在這漫長的人生,我沒有因為戰亂、貧窮、意外、天災人禍、病痛...種種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這個年紀,已經是上蒼給我的恩寵。所以,從此以後,我會笑看死亡。---瓊瑤

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 瓊瑤5點聲明叮囑子女

瓊瑤在生前列下5點聲明叮囑其子女:

一、 不論我生了什麼重病,不動大手術,讓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時讓我作主,萬一我不能作主時,照我的叮囑去做

二、 不把我送進「加護病房」

三、 不論什麼情況下,絕對不能插“鼻胃管”!因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於也失去吃的快樂,我不要那樣活著

四、 同上一條,不論什麼情況,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種維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種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

五、 我已經註記過,最後的「急救措施」如氣切、電擊、葉克膜...這些,全部不要!幫助我沒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計讓我痛苦的活著,意義重大!千萬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給困惑住

瓊瑤曾說「人生最無奈的事,是不能選擇生,也不能選擇死。 好多習俗和牢不可破的生死觀念鎖住了我們,時代在不停的進步,是開始改變觀念的時候了」、「生命是偶然的,死亡卻是必然的,為何我們要為誕生而歡喜,卻為死亡而悲傷呢。」

黃軒醫師認為,瓊瑤的故事,早已成為幾代人的青春記憶,而她的人生態度,也成為晚年生活的另一種注腳。或許,我們可以從她的選擇中學到「如何真正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如何讓我們家中長輩的死亡教育,更要深入到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

不是只有生病的長輩要面對 他們的選擇也是你的「死亡教育」

黃軒進一步指出,當長輩因疾病或失能面臨生命終點時,死亡教育變得尤為重要。它可以幫助長輩和家人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的最後階段,並共同準備和接受這一不可避免的自然過程。

為何家人需要一起接受死亡教育?因為這是幫助當事人認識並接受老化的事實,這是自然的一部分,可以減少長輩們的恐懼跟焦慮。

同時也要教導家人理解死亡,沒有必要逃避或否認,促進生死溝通可減少家人之間對死亡話題的忌諱,讓長輩有機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鼓勵長輩和家人回顧自己的生命故事,總結人生的價值與貢獻,不僅增進彼此的情感連結,還能提升提升生活質量,通過關注生命的意義與價值,讓老年人更有尊嚴地度過餘生。同時也能預防孤獨與後悔,及早準備和反思,減少未完成的心願和心理壓力。

最後黃軒表示,「落實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才能安樂善好自己的死亡,家人也能鼓勵長輩明確自己的醫療意願,例如是否需要插管、心肺復甦等。

除了關心聊天外,也可以協助他們了解其保險、退休金及其他福利的使用方式,制定遺囑或信託、明確資產分配、幫助長輩整理好聯絡人和重要文件的資訊,並且引導他們參與自己的喪禮計劃,確保喪禮符合他們的文化和個人意願。

死亡教育並非讓人更害怕死亡,而是讓我們更懂得珍惜生命。長輩可以透過這樣的教育,更有尊嚴地面對生命終點,家人則能在關懷與陪伴中,學會如何更好地告別與感恩。

瓊瑤走了,但她的故事、她的愛情、她的生命觀,將繼續感動每一個曾經的我們,黃軒表示「她!也曾是我青春生命中的文學作品的偶像」。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房市從小妖變大妖,2025年有破盤價能撿?顏炳立奉送「7個字」、甲山林董座:錢太多就買這產品

00919配0.72元將除息,24元能買?年化配息率要10%「這價位」都OK,為何說可能漲贏0050

0056、00878大前輩們「股息不會大縮水」…施昇輝解密背後原因:買ETF時也別忘了這句警語

醫美舒眠麻醉卻致命,主打像睡覺、胃腸鏡也常用…1600位麻醉醫如何cover全台?醫教怎判斷誰操刀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新版《財劃法》營業稅歸地方 財政調度工具恐癱瘓:年金撥補、產業紓困沒餘地

新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能讓「營業稅率」這項重要的財政調度工具癱瘓。行政院後續的作為,將攸關中央政府未來開闢財源與扶持特定產業的彈性。

只存金融股 年領800萬股息!車床學徒翻身「黑手大戶」:儒鴻成本2元、賣在29元

2010年,邱永章登上《今周刊》報導,當時他被稱為「黑手大戶」,靠著長期持有中鋼、儒鴻、豐泰、佳格等個股,累積上億身家,每年穩定領息超過400萬元。

鋼鐵股變「慘業」 他批日是元兇、教會陸傾銷、產能過剩…謝金河:內捲全球化今年顯學

美日鋼鐵大戰意外插曲。 日本鋼鐵計劃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的併購案,在拜登卸任前正式遭到駁回,這個案子胎死腹中。這也讓人想到二戰期間,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能夠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迅速造艦,在中途島戰役逆轉勝的美國輝煌的「鋼鐵時代」。

日本流感疫情高峰 這13縣最嚴重!他看診31年沒中過 吃什麼保養?日醫分享秘訣

日本是許多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但當地近期流感疫情爆發,連4週都破百萬人感染就醫;不過台大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在臉書分享一則日本新聞,一名東京診所院長聲稱自己31年來幫流感病人看病卻從未得過流感,他大方分享保健的5大祕訣。

99.9%的人不適合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 專家:買孩20年終身壽險 不如買他身上

儲蓄險、投資型保單是國人喜愛購買的險種,但不少人因此進入理財誤區,認為透過儲蓄險存錢,效率比定存快,還能擁有保險保障;購買投資型保單,保險之餘還能理財。真是如此嗎?定方財務顧問總經理洪哲茗、副總邱茂恒認為,保險重點在於轉嫁風險,應與投資目的分開,購買保險確保收入中斷時生活無虞,並使用有效率投資方式累積財富,退休後達到財務獨立、保險愈買愈少的生活。

2025繼續跟著AI衝一波?精材、達發…「雙層濾網」篩好股 10檔名單出列!

展望2025年,AI相關題材仍是投資主軸,且大浪延伸至上下游及周邊產業。 眾多AI概念股中,有哪些2024年營運成績亮眼、未來還可望持續乘勢上揚的公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