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是你嗎?9、10月高額中獎發票15張未領 財部籲中獎人快來

0050調低費用率!現階段…經理費0.32降至0.10%、保管費0.35變為0.30%

前特派漫談/華府鏡頭後的辛酸事 採訪靠電郵愈訪愈宅

買零股或ETF都很好 達人點大忌:別三心二意!怎買才能贏「一招搞定」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林韋伶

根據統計,2004年集中市場股票價格超過100元的股票僅有11檔,在證交所推出盤中零股交易制度的前1年,也就是2019年年底,股價超過100元的股票為122檔。

但以2024年10月底數字來觀察,股價超過100元檔數已高達至250檔,超過1000元的股票更有12檔,隨著高價股數量不斷增長,投資門檻隨之提高。

在盤中零股交易與台股ETF商品盛行下,高價股不再高不可攀。以盤中零股交易制度來說,讓投資人能以1股至999股為單位,在盤中進行交易,不再受限於整張交易的千股門檻,降低了高價股對小資投資者的門檻。

盤中零股成交值及占比顯著提升

根據證交所統計,自2020年10月26日實施盤中零股交易制度至2024年10月底,零股交易日均成交金額達29.68億元,占集中交易市場成交金額比率約0.91%,相較新制實施前(2020年1月至9月)的2.23億元及占比0.12%相比較,分別成長近12.57倍及7.58倍,顯示零股交易在金額及市場占比上都有顯著提升。

40歲以下投資人交易零股戶數大幅成長

其中,自然人成交金額占盤中零股市場的82.5%,遠超過其他投資人類型,每月零股交易戶數自盤中零股實施後,也大幅成長逾4倍,其中在21~30歲和20歲以下年輕族群戶數分別增長5.6倍及5.2倍,合計占比達47.93%,顯著高於整股市場的31.44%,體現制度對年輕及小資族群的吸引力。

盤中零股交易投資標的以權值股為大宗

至於投資人透過零股喜歡買些什麼股票?統計開辦至今年10月底數據,盤中零股交易投資標的以權值股為大宗,有58.4%集中在臺灣50成分股、18.8%集中在臺灣中型100指數成分股,其他個股占比則約15.0%。

以11月25日證交所公布的「盤中零股交易行情單」來看,成交金額排名前10名的台股中,全都是超過百元的高價股,其中有5檔是股價破千元的千金股(包含3檔股價破2000元的個股);另外,在入榜的ETF部分,唯二的兩檔0050與006208,股價也都超過百元。

買零股、買ETF投資人怎麼選?理財達人教一判斷指標

理財達人郭莉芳表示:「不管是買零股或存ETF,都是對小資很友善的投資方法。只是部分小資族會有一個盲點,在股市一路向上、股票價格穩定上漲時都沒有問題,但一遇到波動,很容易被嚇跑。」

郭莉芳分析,像是今年以來台股波動比去年下半年大,尤其是今年8月台股突然下殺,讓許多錢不多的小資族嚇暈,「這些小資族損失的錢不多,但他們的投資經驗也不多,因此更容易被嚇跑」。

郭莉芳因此提醒小資族,其實不管買零股或ETF都好,一定要找到一個長期向上的市場,如果是買ETF,建議買市值型的、傻傻扣下去,「市值型ETF有自動選股機制,像台股ETF就只選台灣最厲害的50間公司」。

她建議,投資人買進一檔ETF商品,至少要堅持1年或2年的時間,至少是要一個循環,不應該出現「今天這個好買這個,明天那個好又改買那個」的情況。

至於怎樣的投資人適合買零股、怎樣的投資人適合買ETF?郭莉芳分析,由於一檔ETF最少也有10檔到30檔標的,投資人面對市場波動相對比較容易把持得住,「個股就很吃投資信心,能不能撐過波段,在走跌的時候持續買?相當不容易。

如果投資人不耐波動,尤其是2025年市場波動可能因為川普上任而變大,對零股投資人會是很大的考驗」。

延伸閱讀: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勞退基金前10月賺6240億,每位勞工平均領4.9萬...帳戶怎麼查?何時能領?

00929最新配息剩0.05元,年化配息率3.3%…握150張達人:我爸這樣搭月領4.2萬「比給銀行糟蹋好」

台塑四寶至暗時刻!除了南亞,台塑、台塑化、台化股價跌破2008年低點...定存股變壁紙,還有救嗎?

當年假球毀滅中職,彭政閔怕到飯局有不認識就走人…球迷們PTSD怎麼好的?一文看16年來職棒如何改變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新版《財劃法》營業稅歸地方 財政調度工具恐癱瘓:年金撥補、產業紓困沒餘地

新修正的《財政收支劃分法》,可能讓「營業稅率」這項重要的財政調度工具癱瘓。行政院後續的作為,將攸關中央政府未來開闢財源與扶持特定產業的彈性。

只存金融股 年領800萬股息!車床學徒翻身「黑手大戶」:儒鴻成本2元、賣在29元

2010年,邱永章登上《今周刊》報導,當時他被稱為「黑手大戶」,靠著長期持有中鋼、儒鴻、豐泰、佳格等個股,累積上億身家,每年穩定領息超過400萬元。

鋼鐵股變「慘業」 他批日是元兇、教會陸傾銷、產能過剩…謝金河:內捲全球化今年顯學

美日鋼鐵大戰意外插曲。 日本鋼鐵計劃以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的併購案,在拜登卸任前正式遭到駁回,這個案子胎死腹中。這也讓人想到二戰期間,美國在珍珠港事件後,能夠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迅速造艦,在中途島戰役逆轉勝的美國輝煌的「鋼鐵時代」。

日本流感疫情高峰 這13縣最嚴重!他看診31年沒中過 吃什麼保養?日醫分享秘訣

日本是許多台灣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但當地近期流感疫情爆發,連4週都破百萬人感染就醫;不過台大感染科前醫師林氏璧,在臉書分享一則日本新聞,一名東京診所院長聲稱自己31年來幫流感病人看病卻從未得過流感,他大方分享保健的5大祕訣。

99.9%的人不適合買儲蓄險、投資型保單! 專家:買孩20年終身壽險 不如買他身上

儲蓄險、投資型保單是國人喜愛購買的險種,但不少人因此進入理財誤區,認為透過儲蓄險存錢,效率比定存快,還能擁有保險保障;購買投資型保單,保險之餘還能理財。真是如此嗎?定方財務顧問總經理洪哲茗、副總邱茂恒認為,保險重點在於轉嫁風險,應與投資目的分開,購買保險確保收入中斷時生活無虞,並使用有效率投資方式累積財富,退休後達到財務獨立、保險愈買愈少的生活。

2025繼續跟著AI衝一波?精材、達發…「雙層濾網」篩好股 10檔名單出列!

展望2025年,AI相關題材仍是投資主軸,且大浪延伸至上下游及周邊產業。 眾多AI概念股中,有哪些2024年營運成績亮眼、未來還可望持續乘勢上揚的公司?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