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平:全球有這三大危機…台泥首發TNFD報告 揭2023年低碳產品服務營收佔達37%、逾405億元
文.鄭鴻達
台泥(1101)周三(9/18)最新發布的「自然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usures, TNFD)報告,首度針對低碳與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所驅動的自然相關機會進行財務評估。
報告顯示,台泥因低碳新能源轉型計畫,逐步採替代循環新技術,減少自然資源使用、提升再生能源與利用模式及增加水資源循環效率等,2023年所創造之低碳產品與服務營收超過405億元,占合併總營收37%。
台泥董事長張安平在報告書中指出,世界正處於歷史最重要的岔路口,面臨著最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和挑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與自然相處,「人類每一個行為都在影響著世界大自然的基礎」。
台泥發布最新TNFD報告 自我檢視自然風險與機會
台泥這次最新發布的TNFD報告,今年台泥與台大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合作,依TNFD正式版架構進行港、電、廠、礦四合一LEAP分析,並採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WBCSD推出之水泥業專屬方法學NIA,設定2040年為台泥自然淨正向影響NPI的時間點,為國內第一個明確訂定自然正成長路徑之企業。
台泥指出,透過TNFD架構,除檢視可能面臨的自然風險,同時將長期投入之自然機會包括替代原料、替代燃料、替代能源、水資源回收與自然生態保育等五項自然機會,進行量化評估。
台泥估四項自然機會 省成本也創低碳收益
台泥說明,自然相關機會財務評估分為四大項。第一,以替代能資源所提供之低碳產品與服務收益,逾405億元;第二,因減少使用石灰石、煤炭、太陽能自發自用、餘熱發電與增加回收水等,節省內部成本逾27億。
第三,因替代能資源相對減碳之擬制性減少碳費成本,與創造碳交易可能之收益逾5億元;第四,生態正向影響價值,包含對生態系統及人類的有益影響,如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種中心提供新藥效益及礦區復育生態系服務價值等,內外部減碳效益達220萬噸當量。
台泥說明,其中,所有財務資訊皆與2023永續報告書、2023年報及IFRS永續及氣候財務揭露專章一致。
人類是大自然一部分 台灣白及登台泥TNFD報告封面
台泥強調「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並表示繼去年8月發布TNFD試行報告,台泥受邀參與TNFD先行者(Early Adopters),成員同時有逾100家金融與指數、投資評級機構,包括S&P Global、Moody’s 、MSCI Inc等,掌控超過14兆元資產,顯示自然議題已成為金融市場關鍵指標。
台泥表示,今年發布的TNFD正式版報告,報告書引用張安平詩作「春水盈,夏雲幻,秋月傲,冬嶺秀」,透過美麗的四季變化作為自然報告篇章,封面照片是生長於台泥礦區的台灣原生特有種蘭花「台灣白及」。
台泥說明,經復育團隊與保種中心共同努力,嬌柔的「台灣白及」在1000多公尺岩壁上綻放,象徵生命的韌性,如產業在逆境中不斷尋找適性位置與新價值。
全球危機不只自然、氣候危機 張安平:還有認知、思想、想像危機
張安平在報告書中指出,我們正面臨著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遷的雙重挑戰,這是由於不斷快速和持續地利用地球有限資源造成的,我們不能將這些緊急情況視為兩個單獨的問題。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不僅是環境問題,也是經濟發展、安全和社會道德倫理問題。
張安平在報告中強調,我們的思考方式必須從「我」改成「我們」,但全球危機不只是自然和氣候危機,還有三種危機。第一是認知危機,大家認知上懷疑氣候危機真的會來嗎?答案是:是,氣候不改變,危機一定會來。
第二是思想危機,大家懷疑自己做的有用嗎?我們必須要有信心,要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會幫助這個地球;第三是想像危機,大家無法想像,如果氣候危機來臨,恐怖性會到什麼地步,我們現在80幾億人口到底可以剩下幾億人口都不知道,這些都是我們的危機。
張安平最後強調,世界正處於歷史最重要的岔路口,面臨著最深刻的系統性變革和挑戰。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與自然相處。人類每一個行為都在影響著世界大自然的基礎。
台泥表示,台泥以水泥業起家,原料取自於自然,與自然息息相關,如今跨足11項產業,秉持「以大自然為本的經營哲學」逐步落實產業與大自然和諧共生之目標。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全球首個水泥廠「無水泥窯」,燒果殼非煤炭!台泥低碳水泥進軍中非喀麥隆,新廠如何做到減碳4成?
台泥首揭永續財報》去年綠色事業進帳458億元、佔全年營收逾4成,永續及綠色融資現金流入增308億元
台泥、Volvo引進全台首輛電動水泥曳引車!最高續航300公里、充滿電僅需2.5小時,還有哪些優點?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