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幣四天升逾5角!出口商嚇傻、爆恐慌性拋匯潮 匯銀估近日升抵價位

大陸山西社區發生大爆炸 男渾身是血衝出火場…已知17傷、4重傷

南韓醫「超時低薪」掀罷工 政府祭鐵腕:全吊銷執照!一文看懂白色風暴

圖/中央社
圖/中央社

【撰文/黃明惠整理】

南韓政府今年2月初宣布自2025學年度起,每年將大規模增收2千名醫學生,藉此解決國內醫療人力不足、高齡化社會需求問題,然而這項政策卻引發南韓醫界不滿,數千名實習住院醫師為表達抗議集體請辭,導致醫院人力不足,病患跟傷患求助無門,在醫院到處詢問:「這裡有醫生嗎?」

南韓政府宣示立場不會在「必要」改革上讓步,週一(3/4)更宣布將啟動程序,針對參加罷工行動的7千名住院醫師,全部吊銷執照。韓國保健福祉部第二次官(副部長)朴敏守更直言這項懲處將無法逆轉,會永久留下紀錄,不利於醫師未來職涯。

這場醫療改革掀起的白色風暴,至今已持續將近半個月,《今周刊》整理相關重點,帶讀者了解始末。

南韓多次推動改革卻都未果

時序回到2000年,當時南韓政府推動一項「醫藥分家」改革,解決醫生以藥養醫,老百姓醫藥費過重的弊端,卻導致醫生罷工。

最終醫藥分家改革雖然成功進行,但政府也做出妥協,承諾減少醫學院招生人數10%,這也是為何南韓全國醫學院錄取人數從2006年開始,連續18年每年被限制在3058人,低於此前的3507人。

南韓最近一次醫界罷工則是在2020年疫情期間,當時南韓醫療系統一度因人手不足而崩潰,時任文在寅政府因此提出在10年內每年招收多400名醫學院新生,當時的實習住院醫師隨即展開無限期罷工,後續考慮到當時疫情嚴重,文在寅政府最後作罷。

尹錫悅喊多收2千名新生 成本次罷工事件導火線

南韓政府今年2月初拍板,自明年起醫學院總招生名額,將從現有的3058名,增加到5058名,每年增加2千人,預計2031至2035年間,會多出1萬名醫學生進入職場。

南韓政府的給出的理由是,對於準備照顧老化人口和培養足夠的醫師,此舉可緩解當前醫師短缺的問題。

如果政策最終定案,將會是南韓自2006年後,相隔快20年後首度增加醫學生名額。依照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數據顯示,南韓每1000人只有2.6名醫師,遠低於37個已開發國家3.7名的平均水準。

而OECD發布《2023年健康狀況一覽》(Health at a Glance 2023)報告也指出,南韓醫生在2021年的年均總收入比韓國全體勞動者的平均收入高出2.1至6.8倍。

南韓醫師長期待遇:低薪、長工時

路透社報導,南韓的實習住院醫生採36小時輪班制,每週值班時間經常超過100小時,相比之下,美國醫師的輪班時長則少於24小時,每週工時也不超過60小時,且成為住院醫師後,第1年月薪約5000美元(約台幣15.8萬元)。

然而,一名25歲的柳姓住院醫師透露自己薪資是靠「血汗工作」換來的,柳醫師說他每週值班逾100小時,包括加班費在內的月收入僅200萬至400萬韓元(約4.7萬至9.5萬元台幣)。

另一名金姓住院醫師也說自己某次值班34小時後,喝了一杯咖啡接著就昏倒了,他更透露自己每週值班長達80小時,換算下來時薪僅約237元台幣。

罷工醫師訴求什麼?

主導這次罷工的韓國實習住院醫師協會(Korea Intern Resident Association)發布聲明,對於政府增加醫學生的手段不表贊同,認為除非解決「醫療服務工資低和濫訴等基本問題」,否則增加醫師總數不會有任何幫助。

也有醫師表示,政府改革計畫應該正視「長期忽略的真正問題」,追根究柢是由於國民健康保險的財政激勵措施不當、醫療訴訟風險,才使得兒科和心臟內科等某些關鍵領域的專科醫師短缺。

醫生罷工、病患遭殃「手術無限期延後」

南韓醫界自2月20日開始大罷工,在全國100間主要教學醫院中,有萬名專科醫師集體遞出辭呈,等於占全體醫師超過7成。

然而,罷工事件一天未趨緩,隨著開刀日將近,更多的事被通知手術無限期延後的病患,就有癌症患者表示:「如果罷工時間拉長了,院方說沒辦法保證能進行手術,為什麼我好像成了罪人、為什麼偏偏非要犧牲我呢?」

民眾表態支持 或讓尹錫悅民調加分

正因為不少南韓民眾無法看病、手術時程延後,社會也出現怨言,反向挺南韓政府對醫學院擴招一事,更認為醫療人員只是自私地為保住自己的飯碗。

路透社報導,南韓政府強勢應對醫生群體罷工潮,被民眾視為是對特權階級開刀,因此讓尹錫悅的支持率飛升至3個月來的最高點。

根據蓋洛普2月26日公布的民調結果,尹錫悅的支持率已上升到41.9%,為2023年11月以來的最高水平;也讓尹錫悅所屬的國會保守派在4月選舉之前可利用此議題,有機會重新獲得國會多數席位。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3場劫難1年內全發生,病到連張衛生紙都拿不住…叱吒科技圈的吳惠瑜劫後體悟:別為榮華富貴賣命

台積電進軍熊本不是美國黑船再現!「三星教訓」讓台日雙方知道:不要跟對手合作

新制勞退分紅來了!319萬人能拿超過5萬、半數勞工領逾2萬...勞退帳戶怎麼查?4種方法一次看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擁「麥味登」金雞母…揚秦獲利新高!桃園開首間智能店 用AI提升效率

揚秦(2755)周四(3/13)召開法說會,總經理林麗玲公布,揚秦2024年營收、獲利都創下歷史新高。去年合併營收達25.34億元,年增17.44%,全年稅後淨利1.76億元,年增32.94%,每股純益5.84元,營收、獲利同步改寫新高紀錄。 揚秦董事會決議配發每股5元股利,包含現金股利3元、股票股利2元,總配發率達86%。 林麗玲表示,揚秦將首次代理海外品牌,於第3季引進馬來西亞80年歷史的知名餐飲品牌「檳城煎蕊」,首間店將設於高人流的百貨商圈,這也是揚秦旗下第5個美食品牌。

出身基層空服員、機師!華航新董座高星潢40年資歷完整 如何布局拚續高峰?

華航前董事長謝世謙1月猝逝後,由總經理高星潢代理職務,行政院核定董座由高星潢真除,台灣虎航董事長陳漢銘接任華航總經理,華航召開董事會通過。

黨內孤鳥石破茂 四度問鼎首相失敗為何這次成功突圍?「兩大原因」讓他意外出線

從政三十八年來,石破茂素以敢言聞名,尤其在安全保障和外交政策有獨到見解,卻始終缺人和。在自民黨聲望跌落谷底之際,這位非主流政治家,能否做出一番新氣象?

0056、00878...ETF換股潮來了!陽明、可成...13檔個股坐等抬轎 卡位前留意3問題

第二季適逢產業淡季,今年更有關稅調整的不確定性,高殖利率股因此有望成為資金避風港。隨高股息ETF換股潮臨近,獲納入或增持的個股因市場關注度高,投資價值也同步提升。

持股1%的外資狙擊千億市值機殼大廠!可成董座獨家告白:一席都不能讓

可成預計在5月27日改選董事會,來自新加坡的外資股東TIH,在3月突然提出1席董事、3席獨立董事候選人名單,投下一枚空爆燃燒彈。

浩鼎再度解盲失敗!謝金河盤點「股價慘崩」生技公司嘆:10年一覺生技夢

持續進行15年研發的浩鼎乳癌用藥解盲再度失敗,股價一直下跌到35元,這是一個令人驚駭的數字!十年前,浩鼎乳癌新藥號稱這顆藥可以救全世界,全市場為之瘋狂,很多朋友爭相買入浩鼎,而浩鼎也一飛沖天炒到755元。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