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小公司如何靠戒毒癮藥 創台灣生技授權金新高?故事要從昱展老董說起
【撰文‧段詩潔】
昱展新藥創下國內生技業授權新高,董事長林東和在生技產業資歷近40年,當年帶領美時化學製藥從本土邁向國際,如今這位沙場老將又再創新紀錄。
一家成立7年的本土小公司,不但改寫了國內生技業史上授權金紀錄,更創下台灣生技公司開發505(b)(2)新藥再授權回國外原廠的首例。
預計將在2024年1月轉上櫃的昱展新藥,旗下長效注射戒毒癮藥物ALA-1000的全球市場(除大中華區外),已授權給原開發廠——在那斯達克掛牌的全球戒毒癮藥龍頭Indivior,除了合約總授權金高達8.62億美元(約新台幣275億元)外,另有額外10%至15%的上市銷售分潤。
由於Indivior將全權負責後續的開發與支出,昱展不僅不需要再花錢進行後續試驗,且最快在2024年第四季,就有機會認列合計1500萬美元簽約金(約新台幣4.8億元),有望開啟獲利元年。
敢做研發 主導本土廠登國際
昱展的進展迅速,董事長林東和是靈魂人物之一。在生技產業資歷近40年的他,最為業界熟知的戰功,即是當年擔任美時化學製藥董事長時,成功讓本土公司邁向國際舞台,後來又與美時大股東、國際製藥大廠艾威群(Alvogen)結盟,如今美時年營收已超越150億元。
美時前副總經理洪堯樂回憶,當年台灣實施健保之前,藥品製造與行銷都很賺錢,股東分紅也很不錯,正是林東和一手主導,將美時從一般藥品行銷公司轉型成研發公司,「要說服股東把這些錢留下來做研發,但研發又很燒錢,敢去做是很不容易的。同樣地,當時台灣第一個本土藥廠與國外藥廠合併,也需要很大的決心。事後都證明了林東和的眼光與膽識。」
林東和的台灣大學藥學系同學、昱展董事方承猷觀察,林東和不像生意人,反而比較像學者,不喜應酬,一輛速霸陸一開就是20年,「30年前,他就開始看醫學期刊,非常了解製藥的發展趨勢。例如藥廠一定要通過認證,歐、美、日三方查廠要通過,通常要五到十年的時間。當年的南投小廠美時,是台灣第一家通過這三方查廠的藥廠。艾威群當初為何要買美時?買的就是時間。」
至於昱展新藥成立的緣起,則是林東和退出美時後,美時要撤掉台中實驗室,原本擔任美時製劑開發處處長、現任昱展總經理文永順,當時想要開發新藥,林東和特別找來文永順夫婦溝通,「你要想清楚喔!從事新藥開發,就是要破釜沉舟,一旦跳脫舒適圈,就是一翻兩瞪眼。」
當時昱展團隊只有不到5人,在中科基地埋頭苦幹,林東和也不領薪水,決心支持過去的開發大將,共同往目標邁進,「就很省啦!因為我怕後面萬一沒有授權,時間拖長了,公司還必須要活下去,所以都要斤斤計較。」
文永順透露,昱展在開發每項產品時,都會先想:「你今天選這個題目,你就要想到買家是誰?有沒有足夠實力?我們的目標是要直接授權給像Indivior這樣的藥廠,它就是垂直整合,而且有通路了,能夠接觸到終端使用者。」
而參展就是接近目標對象的機會,例如全美最大成癮學會,「我們就故意把攤位選在Indivior的對面,讓它不能忽視!」 文永順說。
找競爭者合作 讓對方變買家
Indivior雖然有一個月劑型的戒毒癮產品,但因針劑很粗,藥癮患者接受度不高,但Indivior看到昱展一個月劑型的針更細,同時3個月劑型馬上就可進入三期試驗,因而攜手合作。
昱展的目標,即是藉由原料藥改質與劑型創新,提供更佳的治療新解方。林東和解釋,ALA-1000共有三種劑量,分別為1個月、3個月與6個月,目前昱展正在與Indivior討論三期臨床的劑量組合及試驗設計,預計2024年第一季完成後向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提出申請,第二、三季展開臨床。
至於後續Indivior何時會啟動三期臨床試驗?以及最終數據如何,由於隨著臨床進度順利與否,將攸關昱展後續發展權利金入帳,是觀察重點。
全球鴉片類物質成癮症問題日益嚴重,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數據,2023年1月統計,過去12個月美國鴉片類藥物過量致死人數近8萬3千人,較疫情前增加162%,屬於利基型市場。
林東和不諱言,毒癮是一種腦部疾病,也有不少人為了止痛因此上癮,除了倡導不要去接近毒品外,更重要的就是這些已成癮的患者,能被好好治療。
目前昱展的主力產品——長效注射戒毒癮藥物,已在商業上取得不俗成績,里程碑金也將視臨床進度入帳,7年的開發可說初步發揮了功效。若後續三期試驗數據如預期,一路見證台灣生技產業史的林東和,有機會讓團隊的開發成果,幫到更多毒癮患者。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410期)
延伸閱讀》
過1個月只花1萬2極簡生活!他27歲醫學院畢業、不當醫師跑外送:目標35歲前存到3千萬財富自由
台灣特有種油芒飯捲現身COP28!為推廣素食,一群台灣長輩竟飛到杜拜做便當
73歲嬤拋夫獨旅,搭郵輪環遊世界!108天不開手機「離了家就忘了家」:別為兒女綁住晚年自由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