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拒開巴氏量表被毆...為何修法嚴罰效果不彰?台大雲林分院這樣做

圖/取自南投縣政府網站
圖/取自南投縣政府網站

【撰文‧陳彥宇】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5年妨礙醫療業務執行的通報案例,累積達1548件,平均每年309件,幾乎每天都有一件醫療暴力案發生,除了修法加嚴罰則,事前預防能怎麼做?

5月8日,台北市三軍總醫院的病房長廊,被陣陣咆嘯聲劃破寧靜。「我被打了,你已經違反《醫療法》,我要提告!」穿著白袍的醫師彎腰撿起被打落的眼鏡,憤怒地警告對方。另一端,身材壯碩的動手男子邊激動回嗆,邊甩開周遭多位護理師的攔阻,再度衝向醫師揮拳。

立委主張重罰加害者

但遏止效果有限

這起駭人的醫療暴力案,起因於一名病患家屬要求院方為母親開立巴氏量表,因不符標準遭拒,就憤而出手毆打醫師。短短一分多鐘內,醫師至少三度中拳,造成頭部與顏面多處受傷,影片曝光後,引起社會關注。

為遏止層出不窮的醫療暴力事件,立法院國民黨團在事發後3天,火速提出《醫療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研擬將妨礙醫療業務執行者的罰鍰,由現行3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提高到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刑罰部分,由現行3年以下有期徒刑,提高到5年以下有期徒刑。

立委盼藉由提高罰則,增加嚇阻效果,出發點立意良善。不過,這種「亂世用重典」的修法思惟,實際上對於減少醫療暴力事件發生,成效可能相當有限。

攤開過去修法紀錄,立法院曾經兩度修正《醫療法》第二十四條及第一○六條條文,逐次加重涉醫療暴力刑度。2014年修法時,明定醫療暴力行為須負刑事責任;2017年則再調高刑度,取消原有的「拘役」處罰,讓涉犯醫療暴力者,至少處以兩個月以上有期徒刑,罰則高於《刑法》規範。

然而效果如何,數字會說話。據衛福部統計,2015年醫療暴力通報件數為214件,2016年為290件,2017年為411件,平均每年發生305件。

對照2017年《醫療法》修法後,2018年到2022年間,醫療暴力通報件數仍介於兩百到四百件之間,每年平均309件,顯然並未因刑責加重產生遏阻作用,讓案量顯著減少。

不只如此,儘管妨害醫療人員執行醫療或救護業務,最高可處三年有期徒刑,不過據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代表、衛福部雙和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陳信儒,逐筆統計司法院判決資料,在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間的醫療暴力案判決,刑期中位數為兩個月,平均判2.58個月。

換言之,一般醫療暴力案件,法院量刑幾乎從「樓地板」,也就是最低刑度起跳。國民黨立委想修法再提高醫療暴力刑度的「天花板」,不論從嚇阻醫療暴力,或事後重罰的角度來看,結果可能都不如預期。

現行法規規範不足

無法涵蓋非醫療機構

比起提高刑度,護理人員出身的民進黨立委陳靜敏認為,現行法規對醫療暴力發生的場域,規範明顯不足,是更迫切待解的問題。

目前《醫療法》僅限發生在醫療機構,對執行醫療業務的相關人員施暴,才會劃分在醫療暴力範疇,實務上若是提供醫療照護行為的護理之家與長照機構等場域,發生強暴、脅迫、恐嚇、公然侮辱等事件,因不符法規對醫療機構的定義,很可能不被認定為醫療暴力,不能以《醫療法》處理。

據陳靜敏掌握,近兩年就曾發生過,某護理之家向地方衛生局通報醫療暴力事件,卻被打回票,不予受理通報,讓受到暴力威脅的當事人十分心寒。為此,她將針對這部分推動修法,期盼讓醫療職場的工作安全更有保障。

事發後的究責機制固然重要,不過第一線醫事人員普遍認為,遏止醫療暴力的重點在於事前預防,而非事後處罰。

「亂世不一定只能用重典,防範醫療暴力的概念,其實跟醫學很像,都是『預防勝於治療』。」陳信儒直言,既然「嚴刑峻法」效果有限,或許不該執著於修法提高刑度,應聚焦如何防患未然,畢竟《醫療法》也明文規定,醫療機構應確保醫事人員執行醫療業務時的安全。

親眼見過許多急診暴力案件的台灣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李建璋分析,醫療暴力不是一觸即發,多數是衝突逐漸升高的過程,由於醫師與病患或病患家屬,對醫療處置的認知不同,導致最初先是出現言語衝突,第二階段則是怒目相向、作勢攻擊,一旦繼續摩擦、衝突升高,就會釀成第三階段的暴力衝突。

「如果在前兩階段能適度溝通,就能有效降低暴力衝突的發生。」李建璋7、8年前擔任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主任時,在時任院長王崇禮支持下,建立了全院「白色小組」機制。這個小組由行政總值、值班護理長和保全組成,負責緩解緊張的醫病關係,避免演變成暴力事件。

通報白色小組介入協調

預警機制能降溫衝突

對比多數醫院等到暴力衝突發生時,緊急呼叫保全阻止,白色小組較偏向預警機制。只要醫師、護理人員察覺病患或病患家屬有異,在言語及肢體上愈來愈有「火藥味」,即能立刻透過電腦系統或撥打專線通報,醫院會馬上廣播專用術語「白色一號」,接著兩至三分鐘內,白色小組就會趕赴現場介入協調,安撫情緒激動的病患或家屬,將他們帶到其他空間「降火」。

李建璋回憶,導入第三人協調機制之後,運作效果良好,當時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每年平均有十餘件醫療暴力事件,實施後,隔年降為零件。

除了透過白色小組「調停」,院內軟硬體設計,也隱含小巧思。王崇禮說,院內各診間都設置兩道門,若發生緊急狀況,醫療人員不會只有單一出入口能迴避;白色小組也設有「白色專員」,會專案追蹤、回覆病患和家屬疑問。

針對較易發生衝突的急診部、精神病房等「熱區」,院方也特別安排醫療人員接觸心理學及溝通課程。這一連串措施,讓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的醫療暴力案,每年都控制在個位數。

「白色小組機制並沒有花費額外經費,或是額外增加人員來執行。」王崇禮認為,要防範醫療暴力,整合院內團隊資源,建立出一套系統性的制度,會比單一部門各自因應來得更有效率。

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執行長林雅惠則分享,美國面對醫療暴力事件,同樣認為透過《刑法》遏阻效果有限,最好方式是搭配院方的行政管理,針對潛在風險事先預防,「這部分台大醫院雲林分院做得很好、很全面,但可惜的是,國內大部分醫療機構仍然缺乏建置暴力預防的決心。」

她進一步補充,去年7月底,勞動部曾頒布《醫療機構職場不法侵害預防指引》,作為行政指導,提供醫療機構業者與雇主,預防醫療職場遭受不法侵害的基本原則與建議作法,像是建置相關工作小組與委員會、建立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機制等,她呼籲各醫院應該視各自規模與人力配置,著手規畫與執行。

三總毆醫案再度喚起各界對醫療暴力的關注,如何讓救人的醫事人員,能擁有安全的執業環境,除了修法加嚴罰則來遏止暴力,台大醫院雲林分院所採行的預防作法,也值得借鏡參考。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81期)

延伸閱讀》

北投知名牛肉麵爆「抹布水煮麵」,老闆稱員工個人疏失:「石牌店即起暫時歇業」,道歉全文曝光

退休後打包行李,到台東開餐廳!老闆一天只賣「20組快樂的客人」不為錢、只為自己

日本推出半杯水都裝不下的超迷你保溫瓶,為何卻超級熱賣?背後有這些考量....

延伸閱讀

范雲控台大醫院18年前姑息性騷養大惡狼 院方回應了

未取得資格執行護理人員業務 立院三讀最高可處3年徒刑

這個病毒回來了 台大醫院院長示警:今年疫情可能會很厲害

薛瑞元視訊談WHA 台灣做法更超越

相關新聞

為何中鋼面臨史上最大挑戰?謝金河指1關鍵「很吃力」:中國超大產能才是殺戮源頭

中鋼翁朝棟董事長的震撼教育 中鋼公司董事長翁朝棟公開發表「給員工的一封信」,指出今年營運面臨史上最大的挑戰!這封公開信引發熱議,有人罵他沒有能力就應該自己求去,也有人對他勇於面對現實,表示高度肯定。我熟識翁董事長,他是勇於任事,任勞任怨的好董事長,這次公開要求員工面對史上最大挑戰,顯然他已經預見鋼鐵產業未來可能的肅殺。

中鋼120萬股民變「存骨」 翁朝棟:恐遇建廠來最大挑戰!高檔買進已跌3成 要認賠殺出?

鋼價底部訊號浮現,下半年鋼市景氣,可望優於上半年。」中鋼6/16股東會上,董事長翁朝棟才對今年鋼市景氣發表上述看法。不過,在中秋節前夕,翁朝棟發出1封內部信指出,「今年恐遭遇建廠以來最大挑戰」,全體必須戰戰兢兢,引起業界熱烈討論。

近1成55歲以上勞工曾被歧視…超高齡時代來臨 高年級勞工尊嚴誰來護?

66歲的米姊在30多年前於一家公司當會計,生下二女兒後成為全職母親不再上班,當女兒長大後,米姊決定重新和這個社會連結;然而,傳說中的「職場年齡歧視」潛規則,終究還是壓上她的肩頭。

勞保局12筆給付入帳「集中這3天」快查本子…勞保老年年金如何能多領?

中秋節連假即將到來,本周僅4個上班日,根據勞動部勞保局網站資料,其中有3天,陸續有勞保年金等12項給付入帳,民眾別忘記刷簿子。

下載「這檔案」秒變窮光蛋!酷炫慘遭盜刷10多萬…臉書詐騙3點自保

社群平台詐騙、投資廣告猖獗,一不小心就會落入陷阱,YouTuber「反骨男孩」團長酷炫日前透露臉書被盜、信用卡也遭盜刷「瞬間變窮光蛋」,週日(9/24)晚間他分享自己被騙過程,提醒網友3件事預防詐騙。

曾一天賠掉500萬!張克帆用4千萬學到:具備3種學問再進場

想要透過股市大撈一筆,也就要有賠錢的心理準備!藝人張克帆日前分享自己在股市慘賠的經驗,25歲第一次投資,30歲就輸光存款,金額高達上千萬,讓他不禁用自己的慘痛經驗勸世,「不要賭身家!」而張克帆也透露過去是哪些股票讓他在股市跌一大跤。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