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退休力大調查/準備太晚、低估花費… 國人退休力連3年不及格

今北台灣濕冷 下周一鋒面到…降雨明顯

延續11月漲勢…美股道瓊再漲飆300點 史指收今年新高

全球172檔主權基金 台1檔都沒有…央行操盤40年成長不到3倍 專家提解方

攝影/劉咸昌
攝影/劉咸昌

【撰文‧黃煒軒】

台灣是否應該成立主權基金,近日在一場中央銀行修法公聽會中,引起朝野各方與專家學者的熱烈討論,究竟央行的外匯存底應該如何運用?在主權基金的設立上,它又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5月10日,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舉行「《中央銀行法》第二十條及第三十三條條文修正草案」公聽會,會中,除央行總裁楊金龍、外匯局長蔡烱民等相關部會代表受邀列席之外,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健全、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洪福聲、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周治邦,以及華梵大學特聘教授杜震華等十一位國內產經專家學者,亦都出席與會。

如此大規模的陣仗所為何來?答案是四個乍看之下有些「高大上」的字眼:主權基金。

攤開由包含執政黨在內64名立委共同提出的《中央銀行法》第二十條修正案,條文指出,「為強化國家競爭力與安全,並累積國家財富,本行應提撥外匯儲備總額百分之10,設立外匯投資基金,對外投資於策略性產業、關鍵技術等以財務目標為前提之事業或計畫。前項基金應依《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八條之一成立政府獨資之股份有限公司,組織及運作等相關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

至於第三十三條修正案,則是將原「本行持有國際貨幣準備,並統籌調度外匯」一文,改成「統籌調度『及運用』外匯」。

外匯存底運用太保守 投報率無法極大化

所謂「外匯投資基金」,即是一般俗稱的主權基金(SWF,Sovereign Wealth Fund),指由政府所建立並擁有,用於長期投資的金融資產或基金,基金的資金來源,一般來自於國家財政盈餘、外匯儲備或自然資源出口盈餘;代表國家如挪威、中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新加坡等。

草案的主要提案人、民眾黨立委吳欣盈,於公聽會中表示,之所以訴求成立主權基金,核心目的有兩個,一方面當然是希望「活化國家資產」,但另方面,顯然也試圖藉此解決央行沉疴。

「鑑於台灣的外匯存底持績累積……,但央行貨幣政策的沖銷措施卻未能完全發揮,無法抑制貨幣供給的大幅增長,導致社會游資充斥,長期來對資產價格上漲壓力影響甚大,造成年輕世代的生活壓力。」草案開宗明義寫道並直陳:「在央行長期採取低利率與低匯率的政策下……,甚而是導致當前產業發展不平衡、民眾所得和財富分配不均的主因……,而其中尤以央行的外匯政策為甚。」

簡單來說,提案立委期望透過主權基金的成立,能為外匯存底瘦身,導正央行貨幣政策的長期扭曲。

回到活化國家資產的角度,吳欣盈指出,央行是政府財政主力,但與其他國家主權基金相比,投資報酬率卻低得可憐;她以新加坡主權基金GIC為例,指1981年至今,GIC的平均年化報酬率約7%,40年來基金成長了17倍;相較之下,台灣央行平均年化報酬率僅2.64%,40年來成長不到3倍。究其原由,吳欣盈觀察,因為央行投資的「都是債券與外匯。」

她進一步表示,過去國內已有不少研究指出,央行的外匯存底運用過度保守,缺乏生產性,「全球目前已有172檔主權基金,但台灣一檔都沒有。」吳欣盈認為,央行在目前的職責下,以穩定市場為前提的外匯存底維繫,做得很好,但在「貨幣支持」以外的剩餘部分,就應以活化資產為前提去運用,例如投資股票、另類資產等,盡可能使「報酬最大化」。

對此,周治邦也認為,台灣央行的外匯存底資產組合,確實不夠分散,而且報酬率偏低,也因此,若能提撥外匯存底的10%成立主權基金,相信是一個很好的嘗試。

主權基金未必穩賺 挪威退休基金也曾大虧

相較於立委與不少學者專家的躍躍欲試,央行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國家主權基金的操作原則,因為訴求高報酬,往往偏重於較高風險與低流動性的資產,在承擔較大的「短期價格風險」前提下,未必能穩定增加國庫收入及支應預算支出。

報告以挪威政府退休基金(GPFG)為例,指其雖然在2020年及2021年間,創造雙位數的年化報酬率,但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損失了907億美元,又去年主要經濟體採取積極緊縮貨幣政策期間,其損失金額更高達1670億美元,以致當年GPFG的投資報酬率僅為負的14.1%。

不過,楊金龍在公聽會上也強調,央行並非反對成立主權基金,也沒說不能動用外匯存底,但不應「無償」從外匯存底撥付。他解釋,因為外匯存底資產有相對應的「負債」,例如民間部門所持有的新台幣通貨發行額與轉存款,以及央行的可轉讓定期存單(NCD)。換言之,央行認為,在未「等額」減少新台幣負債下,不宜直接無償撥用外匯存底予政府獨資的投資公司。

對此,洪福聲建議,台灣或可參考新加坡GIC的作法,由財政部發債,取得新加坡幣後,委託給GIC,GIC再自外匯市場購入外幣進行投資,或利用政府的預算盈餘或稅收,換取外匯存底後成立主權基金。

悖離「聖地牙哥原則」的精神 難以實現全球軟性外交

另方面,部分專家學者則認為,透過主權基金,台灣可取得關鍵技術發展戰略產業,或是透過入股他國優秀關鍵企業,進而獲得高層次全球「軟性外交」的機會。不過楊金龍質疑,如是的想法或許過度天真,他解釋,主要問題在於這樣的出發點,恐與當前國際主權基金普遍遵守的「聖地牙哥原則」精神相悖離。

「聖地牙哥原則」是一套適用於主權基金的自願性指導原則,2008年由全球26個主權基金於國際貨幣基金(IMF)工作小組中提出,該原則主要宗旨,包含了協助維護全球金融穩定、遵守「被投資國」的監管要求等。值得留意的是,「聖地牙哥原則」提出的背景,正是中東和亞洲國家主權基金競相入主歐美銀行之際;也因此,外界普遍認為,該原則即是為了防範部分主權基金假投資之名,行「國安滲透」之實。

至於公聽會中的另一爭議焦點,則是關於主權基金應該「由誰管」的問題。

對此,清華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黃朝熙解釋,央行政策操作主要是「維持穩定」,主權基金則強調「風險下的操作」。換言之,在兩者任務相衝突的狀況下,央行若同時經營主權基金,可能因基金營運考量,影響貨幣政策的推動。

因此,黃朝熙建議,若欲成立主權基金,宜以「專法」,而非修改《中央銀行法》的方式,讓主權基金的經營能獨立於央行之外。

呼應黃朝熙的說法,央行也在報告中指出,綜觀韓國、挪威、愛爾蘭、澳洲等國家經驗,都是以專法規範主權基金的設立及運作,因此建議應由政府全額出資,設立具獨立法人資格的「主權基金管理機構」,且明訂管理機構的政策目標。

建議成立獨立機關 專責營運、避免政治干擾

不過,杜震華則認為,雖然他國主權基金多由財政部主導營運,但考量台灣的特殊國情,「社會上到底是比較信賴每年都錯估稅收,讓社會上要求政府對每個公民退款6千元的財政部,還是比較信賴在國際上連續獲得14個A的中央銀行呢?」

他引述央行前總裁彭淮南曾說過的一段話,「由於央行為政府部門的一分子,在達成物價與金融穩定目標的前提下,尚應配合政府之政策,提高民眾的福祉。」言下之意,是在必要時,央行還是可以從事「非傳統性」的業務。

然而,綜合多數與會者的意見,另成立「獨立機關」以營運主權基金的方式,或仍較為適切,對此,曾任台灣貝萊德投信董事長及美國商會執行長的李豪,即在其提交給立法院的報告中指出,獨立機構的好處之一,是可讓央行將精力集中在現有的職責上,而無須分神處理涉及外國股權投資的資產管理業務,至於另一個好處,則是可避免受到政治或私人目的的影響。

「我很高興看到央行願意支持……。」在公聽會中,李豪回憶,三年前,他代表商會向台灣政府提出成立主權基金的計畫建議時,仍可感受到央行濃濃的排斥與抵制,但不過短短幾年,央行態度已有了明顯轉變。

李豪更期許,隨著獨立機構的設立,未來五到十年,基金從外匯存底提撥的金額,可考慮漸進提升至15%,「全球前20大主權基金規模均超過1千億美元,台灣應逐步成為前20名。」

更多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今周刊》(第1378期)

延伸閱讀》

台大法律系高材生頂撞賣臭豆腐的父母:阿母的沉默讓我羞愧「以為辯贏了,其實輸得徹底」

22歲的我辭去年薪百萬的工作

照顧44年後,她親手了結腦麻二兒子生命:希望照護在我這代結束,讓大兒子過自己人生

延伸閱讀

高齡化長照需求大 民眾黨:應放寬移工限制

民眾黨團盼導入修復式司法 輕微殺人罪新增不得已事由

新光金大戰!痛批大股東干政、不思改革 洪士琪:我不是來狙擊的市場派

民眾黨立委呼籲個資法要更完善 不應該「一言堂」

相關新聞

陸黴漿菌來勢洶洶怎麼辦?台人抗藥性達6成 醫師:不要濫用抗生素

中國近期爆發黴漿菌肺炎疫情,台灣嚴陣以待,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擔憂,台灣明年春節可能出現新一波疫情。

股神戰友蒙格過世 巴菲特:沒有他就沒今天的波克夏!曾給年輕人建議:致富,成功1次就夠了

2023/11/29編按:波克夏海瑟威(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於美東時間週二(11/28)清晨於加州洛杉磯醫院安詳過世,享耆壽99歲,他原本將在明年1/1慶祝100歲生日。 「股神」巴菲特在聲明中表示:「沒有查理的靈感、智慧和參與,波克夏不可能達到今天的地位。」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和他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以優異的投資績效聞名於世,但股神背後其實有位合作逾50年的副手,那便是波克夏副董事長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 巴菲特曾盛讚蒙格大大改變他的投資思維,甚至打趣比喻,蒙格讓他的投資思維從猩猩進化成人類,如果不是蒙格,他會比現在窮得多,波克夏可能便沒有今日耀眼的成績。

操盤史曝光!20幾歲買2、3間房…趙少康教戰怎麼賺一桶金搶年輕票

國民黨副總統參選人趙少康日前稱侯趙配的年輕人支持度還是太低,因此喊話接受5個學校邀請,要與年輕人面對面,任何問題都不迴避、互相溝通一下。 趙少康週四(11/29)到新北板橋查看立委參選人葉元之競選看板時,對於此事改口,趙少康說有人提醒他,因為登記後身分不一樣,「進校園好像會有爭議,我也煩惱這件事」。 至於如何替國民黨營爭取年輕人選票?趙少康上節目專訪時表示自己20幾歲時就買了2、3間公寓,若有機會與年輕人對談,可以教大家如何理財創業、賺進第一桶金。

第三類半導體漸成主流!為何讓台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商 有機會變全球A咖?

台灣是全球公認的半導體製造重鎮,但為何台灣似乎叫不出一家名震國際,大家不能不來下單的半導體設備商或材料商? 以設備商為例,市場上叫得出名號的A咖大多是歐美日品牌,例如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柯林研發(Lam Research)、艾司摩爾(ASML)或東京威力科創(TEL)。 但在部分國內半導體業界人士眼中,歐美日大廠獨霸現今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的局面,可能隨著第三類半導體(或稱化合物半導體)需求激增而有所改變。 因為,與當前的矽基半導體相比,碳化矽(SiC)、砷化镓(GaAs)或氮化镓(GaN)等第三類半導體儘管市場規模相對不大,近幾年卻快速成長,前景極佳,成長空間非常大。 而且,第三類半導體的設備主流尚未「定於一尊」,給了台廠迎頭趕上、甚至與國際A咖平起平坐的機會。 或許在10~20年後,專攻第三類半導體的本土設備商或材料商,可望成為台灣半導體霸業在矽基半導體之外的第二隻腳。

台泥砸266億搶低碳水泥市場 張安平為何在最低迷的時刻做出重大投資?

台泥(1101)昨(11/27)日深夜召開記者會發布重訊,宣布斥資266億元投資土耳其、葡萄牙水泥廠並擴大持股,其中葡萄牙Cimpor水泥合資子公司持股從40%增加為100%,預計2024年第一季結束前完成交易。 消息一出也帶動台泥股價,周二(11/28)早開盤從前一日33.95元上衝到最高35.50,一度攻上半年線,隨後來回震盪,截至上午10:50每股來到34.95元。 台泥堅持轉型之路,今年4月股價一度最高來到58.7元後,卻又無情再下殺一波,10/24盤中見低點31.35元,讓不少持有台泥的股民心情不美麗,不過低點若有加碼,至周二盤中高點35.5元也已反彈超過13%。

日本「鋼鐵香蕉」全球熱銷!民眾困惑怎麼用 答案揭曉:就是那麼單純

日本廣島縣最近一款「鋼鐵香蕉」在全球市佔率第一名,每根香蕉大小、造型都不盡相同,獨特富有創意外觀吸引許多人關注。這根鋼鐵製的香蕉,到底拿來做什麼用,你猜到了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