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創立台積電時在想啥?「我只想活下去!」 原來他晶圓代工想法 早在1976年就萌芽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聯合報系資料照

【撰文・劉煥彥】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周四(3/16)出席天下雜誌的「半導體世紀對談」,在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Chris Miller)的全英文對談時娓娓道來,原來他為台積電奠定半導體霸業的晶圓代工模式,早在1976年他還任職半導體大廠德州儀器時,就開始萌芽。

只不過,當時這個想法太新,時機也不成熟。

直到1984年11月,他擔任另一家企業通用儀器(General Instrument)總裁暨營運長時,才因為一個商場上到手又失去的機會,確定他對於晶圓代工模式的想法。

1976年德儀珍貴史料 米勒特別展示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今天在20分鐘演講中,特別秀出他在為本書研究素材時,從德州儀器公司史料中驚喜發現的一份文件,說明張忠謀對於半導體業晶圓代工模式的想法,其實早在1976年就萌芽了。

米勒說明,在1976年3月德儀公司管理層的一場策略規畫會議中,張忠謀提出了一份報告,堪稱是他晶圓代工想法的起源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當時張忠謀向管理層指出,德儀必須「積極追求內部及外部市場,包括那些先進技術的市場。(德儀)半導體事業要想經營下去,就一定要有夠大的市佔率」,也就是達到經濟規模。

張忠謀也寫道,「大家可能會問,如果我們擁有其他人沒有的先進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為什麼德儀不自己獨享一段時間?」

「這個領先態勢,是因為在終端設備及半導體產品的構思及設計階段,就有緊密的團隊合作,才能做到的。」

米勒指出,大家現在熟知台積電對於生產設備及產品的大同盟概念,可以說早在1976年就出現了

張爺爺:1976年那份報告,可能是第一片拼圖

張忠謀在與米勒對談中也說明,為何他對晶圓代工模式的想法,比較像小朋友玩的拼圖,是多年來一片一片拚上去,才最後定型。

「1976年我在德儀策略規畫會議,對管理層提出那份報告,可能是第一片拼圖。」

「我那時想,德儀不可能設計所有的半導體,總會有其他公司設計其他的半導體,像是用在洗衣機、汽車、電腦的晶片,而這些公司可能不想自己做(生產自己設計的晶片)半導體,但當時這個想法還不算成熟。」

張忠謀回憶,1970年代中期,晶片設計還不複雜,也尚未標準化;Cadence或Sypnosis等EDA(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業者還沒有起來,加上經營一座晶圓廠也不貴,與今天有天壤之別,因此推動晶圓代工模式的時機還沒來。

「但最後一塊拼圖,應該是1984年Gordon Campbell(坎貝爾,有無晶圓(fabless)公司之父的外號)。」

晶圓代工之父遇上無晶圓廠公司之父 奠定張忠謀晶圓代工想法

張爺爺提到,1984年11月他擔任通用儀器總裁時,坎貝爾造訪他在紐約的辦公室,一開口就說希望通用儀器投資5000萬美元,給坎貝爾想創立的一家晶圓廠。

「我說Gordon,你有營運計畫嗎?我要向董事會提案需要用到。他說沒有,都在他腦子裡,但你要的話我兩個星期就可以生出來。」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沒想到三個星期過去,坎貝爾一直沒有音訊,張忠謀去電詢問怎麼回事,沒想到對方說「Morris,我不需要你了,因為我只需要500萬美元就可以」。

「我問說為什麼?他說,我不用自己製造(晶片),因為把生產外包給IBM或日本公司就好了!」

張忠謀回憶,與坎貝爾這次失之交臂的投資機會,反而是奠定他對晶圓代工模式想法的最後一片拼圖,而且他後來發現,台灣剛好有投入這個新模式的競爭優勢。

「我哪會有什麼十年後的願景,我只想活下去!」

另外,米勒在對談中詢問張忠謀創立台積電時,對於10年、20年後有什麼願景,張爺爺給了大家一個爆笑的答案。

「1987年我成立台積電,頭幾年其實很艱難,我哪會有什麼對十年後的願景,我只想要活下去,只想要公司活下去!」

「到了1991、1992、1993年,公司開始快速發展,每年業績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四成,甚至是45%,而且是整個90年代都在快速成長。」

「其實我對公司的預期,那時一直變化,但也沒想到公司會像今天這麼大,這麼重要。」

「一直到2010年後,我才開始期望,台積電能像現在這麼大。」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張忠謀也舉英特爾共同創辦人,現年94歲的摩爾(Gordon Moore)為例提到,摩爾退休後,有次被媒體問到,「有想過英特爾會這麼成功嗎?」

那時摩爾一本正經地回答,「我才不會想到呢」。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宏碁跨界賣空氣清新機「售價僅Dyson一半以為會瘋搶」…如何從碰壁1千天,登日本熱銷榜賣到缺貨?

寧願不刷,也不要隨便剪卡!理財達人告訴你:為什麼信用卡至少要有2張,額度越高越好

美銀行地雷連環爆,存股族嚇壞!別人恐懼我貪婪,除了兆豐金…台股達人推「這1檔」利空好股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衰老可逆?哈佛20年實驗找到「逆齡開關」 想活百歲還有這段路要走

不久前,一名45歲的矽谷富豪為追求抗老、永保青春,竟將自己17歲兒子的血液注入體內,同時,為了延緩70歲父親持續衰老,這位科技大亨也把自己的血液貢獻給父親,完成罕見的「三代換血」,相信這樣可以實現逆齡回春,事件一曝光引發外界譁然。

月存2.5萬退休金 想拿8%報酬很OK!基本開銷靠「這款ETF」:夠穩讓人有信心

如何對抗綠通膨?從「2023退休理財暨永續投資大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投入永續投資的受訪者,似乎已「嘗到甜頭」,對於未來退休金準備也更具信心。

「鴻海在這幹大事」特斯拉、電子五哥全落地墨西哥 直擊毒梟之國變身路

電子五哥長年在筆電與伺服器市場爭搶代工訂單,現在,它們在墨西哥,也在比拚蓋廠速度;其中,電子代工業公認殺傷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企業——鴻海,也正在墨國,複製一個「小鄭州」。

陸「世界工廠」時代結束?日企坦言「日產CP值較高」半導體大國能重振雄風?

日本經濟自平成時代以來衰退了30年,許多日本企業為求發展,接連不斷在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海外國家設廠、增資。但隨著疫情衝擊、烏俄戰爭、當地原物料上漲、日圓貶值等外力衝擊,日本製造業不得不開始向本國回流,尤以新創公司腳步最快…

台南女兒曾年薪17億 居全球最有身價CEO! 超微蘇姿丰跟張忠謀都有「這淵源」

矽谷半導體女王、超微半導體(AMD)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於台灣時間3日於美國德州奧斯丁,獲頒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由清大校長高為元親自飛往美國德州奧斯汀頒授。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