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被裁員跑去跳啦啦、拍片跳進國際影展!她42歲華麗轉身全靠熱情挺下去

【撰文・彭蕙珍】
曾在日航擔任空姐的朱岩蘭,2011年經歷被裁員、父親失智等人生低潮,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她,想起在銘傳就讀時跳的啦啦舞,決定組一支啦啦隊,只要是銘傳人就可以參加,這支從10多歲到80歲的啦啦隊鼓勵了她,情緒有個出口,還「活了過來」。
慢慢地,她想記錄這支隊伍,催生《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經歷8年拍攝,2020年5月無畏疫情上映,8月代表台灣,勇闖韓國首爾網路影展,自全球294支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最佳紀錄片和最佳概念片,奪得影展壓軸特別獎。
素人出身,從沒拍過紀錄片,就在國際影展中嶄露頭角。朱岩蘭趁勝追擊,將紀錄片改編成電影,經歷3年籌設、拍片,2月3日這部熱血的啦啦舞電影《一起一起》上映。她感性道:「跳啦啦給我很多感動,希望這份力量分享給更多人。」
朱岩蘭是個好強的女生,很有想法也很會跳舞。在銘傳念書的5年,她是啦啦隊長,「一年級我帶著全班跳啦啦,第一次比賽就是全校第一名,證明我們的專業足以打敗學姐。」在那年代,銘傳啦啦隊名聲響亮,經常奪得大專盃啦啦隊比賽冠軍,由她編舞、編曲的啦啦隊總是能獲得好成績,自然感到驕傲。
21歲當日航空姐 42歲被裁員
畢業後,她想當空姐,不會日文卻去考日航,竟然被錄取了。後來她詢問主考官為何錄用她,「他說,我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日本人,我是矇上的。」她笑道。
21歲成為空姐,她樂在飛來飛去的生活,對工作盡心盡力。沒想到,2010年日航宣布破產,在全球第一波被裁員的竟是表現最好的台灣空服員,「公司派杮子挑軟的吃,他們認為台灣員工很乖,不會抗爭。」她決定挺身而出,「我們要求工作權。」
長達9個月抗爭的日子,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42歲的她不但要面對經濟壓力,還要照顧失智的父親。最後,她爭取到工作,但不是回去當空姐,而是地勤人員,這份工作她做到現在。
街頭抗爭逢低潮 組校友啦啦隊
在街頭抗爭的這段日子,朱岩蘭返回母校演講,正好銘傳即將成立55年,希望有一支校友組成的啦啦隊表演。她接下這份任務,組建校友啦啦隊,四處招募隊友,「最高時有60~70人,連家屬都拉進來跳。」
她是金牌隊長,由她籌組的校友啦啦隊表現極佳,吸引表演邀約,「在60周年校慶後,亞培找我們拍廣告,那個當下覺得好像可以替大家留下什麼,才有拍紀錄片的想法。」她還返回校園深造,取得新傳媒暨傳播管理所碩士。
《老娘就要這麼活》記錄這群啦啦隊雜牌軍,隊友不只年齡層很廣,更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電視新聞主播、空姐、秘書、工程師、歌手等。大夥兒利用下班或課餘時間勤練啦啦舞,以不放棄的團隊精神,跳進國際影展。
砸逾千萬拍兩片 挫折無法打倒她
朱岩蘭從來沒想過,《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能在戲院演出,她笑道:「這是一個推坑。」光是紀錄片8年的拍攝,她自掏腰包至少300萬元,決定拍成電影後,狠砸逾千萬元,對上班族出身的她,壓力不小。
「因為在國際影展入圍,得到特別獎,讓我對這個題材是有信心的,好像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然而,她沒想到將紀錄片變成電影的過程,遭受到許多挫折,讓她感嘆自己是誤入電影圈的小白兔。
首先是找了一個劇組拍片,這個劇組竟烏龍拍成電視格式,還對她提告。後來,她好不容易再籌資金錢拍攝,也換了新劇組,發行權又出現問題。
「過程中好幾次都覺得拍不下去,但這是勵志片耶!」只有42公斤的朱岩蘭、外表瘦弱,卻有股不服輸的精神,無論眼前遇到任何困難,她都堅持咬牙挺過。她在臉書寫下,「是什麼讓我能堅持到最後呢?那就是『熱情』。」
半自傳電影 老中青感動全場
《一起一起》電影最特別的是,一位啦啦隊友的小孩是唐寶寶,她將他們的家庭故事放進劇情,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及認同唐寶寶。
朱岩蘭不諱言這部電影是半自傳,不只講述跳啦啦隊的故事,還有她和失智老父的動人親情。去年12月12日《一起一起》舉辦試映會,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許多人被感動到從頭哭到尾。
「《一起一起》的觀眾年齡層很廣,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看的重點都不同,有人看到搞笑、有人看到熱血、有人看到團隊、有人看到友情、有些人是親情及愛情。」她希望每個人透過電影,都能找尋到不同的感動,還有鼓勵自己前進的力量。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從小夢想當畫家、30歲棄教職拍紀錄片…金馬導演楊力州:人生沒有走錯的路,終將成為推一把的力量!
一次性底片相機、低腰牛仔褲後,復古折疊手機竟成新歡!只剩通話簡訊,為何他們推廣手機革命?
多久該照大腸鏡?「3高風險族群」每3年必做一次,醫提醒照完沒問3個問題:等於白做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