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姐被裁員跑去跳啦啦、拍片跳進國際影展!她42歲華麗轉身全靠熱情挺下去

朱岩蘭曾在日航擔任空姐,非新聞當事人。 示意圖/ingimage
朱岩蘭曾在日航擔任空姐,非新聞當事人。 示意圖/ingimage

【撰文・彭蕙珍】

曾在日航擔任空姐的朱岩蘭,2011年經歷被裁員、父親失智等人生低潮,對未來感到茫然的她,想起在銘傳就讀時跳的啦啦舞,決定組一支啦啦隊,只要是銘傳人就可以參加,這支從10多歲到80歲的啦啦隊鼓勵了她,情緒有個出口,還「活了過來」。

慢慢地,她想記錄這支隊伍,催生《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經歷8年拍攝,2020年5月無畏疫情上映,8月代表台灣,勇闖韓國首爾網路影展,自全球294支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最佳紀錄片和最佳概念片,奪得影展壓軸特別獎。

素人出身,從沒拍過紀錄片,就在國際影展中嶄露頭角。朱岩蘭趁勝追擊,將紀錄片改編成電影,經歷3年籌設、拍片,2月3日這部熱血的啦啦舞電影《一起一起》上映。她感性道:「跳啦啦給我很多感動,希望這份力量分享給更多人。」

朱岩蘭是個好強的女生,很有想法也很會跳舞。在銘傳念書的5年,她是啦啦隊長,「一年級我帶著全班跳啦啦,第一次比賽就是全校第一名,證明我們的專業足以打敗學姐。」在那年代,銘傳啦啦隊名聲響亮,經常奪得大專盃啦啦隊比賽冠軍,由她編舞、編曲的啦啦隊總是能獲得好成績,自然感到驕傲。

21歲當日航空姐 42歲被裁員

畢業後,她想當空姐,不會日文卻去考日航,竟然被錄取了。後來她詢問主考官為何錄用她,「他說,我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日本人,我是矇上的。」她笑道。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21歲成為空姐,她樂在飛來飛去的生活,對工作盡心盡力。沒想到,2010年日航宣布破產,在全球第一波被裁員的竟是表現最好的台灣空服員,「公司派杮子挑軟的吃,他們認為台灣員工很乖,不會抗爭。」她決定挺身而出,「我們要求工作權。」

長達9個月抗爭的日子,壓力如排山倒海而來。42歲的她不但要面對經濟壓力,還要照顧失智的父親。最後,她爭取到工作,但不是回去當空姐,而是地勤人員,這份工作她做到現在。

朱岩蘭和父親(右)的感情極好,她和弟弟親自照顧失智的父親。今周刊提供
朱岩蘭和父親(右)的感情極好,她和弟弟親自照顧失智的父親。今周刊提供

街頭抗爭逢低潮 組校友啦啦隊

在街頭抗爭的這段日子,朱岩蘭返回母校演講,正好銘傳即將成立55年,希望有一支校友組成的啦啦隊表演。她接下這份任務,組建校友啦啦隊,四處招募隊友,「最高時有60~70人,連家屬都拉進來跳。」

她是金牌隊長,由她籌組的校友啦啦隊表現極佳,吸引表演邀約,「在60周年校慶後,亞培找我們拍廣告,那個當下覺得好像可以替大家留下什麼,才有拍紀錄片的想法。」她還返回校園深造,取得新傳媒暨傳播管理所碩士。

朱岩蘭(左二)將她組啦啦隊的過程,拍成《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
朱岩蘭(左二)將她組啦啦隊的過程,拍成《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

《老娘就要這麼活》記錄這群啦啦隊雜牌軍,隊友不只年齡層很廣,更來自各行各業,包括電視新聞主播、空姐、秘書、工程師、歌手等。大夥兒利用下班或課餘時間勤練啦啦舞,以不放棄的團隊精神,跳進國際影展。

砸逾千萬拍兩片 挫折無法打倒她

朱岩蘭從來沒想過,《老娘就要這麼活》紀錄片能在戲院演出,她笑道:「這是一個推坑。」光是紀錄片8年的拍攝,她自掏腰包至少300萬元,決定拍成電影後,狠砸逾千萬元,對上班族出身的她,壓力不小。

「因為在國際影展入圍,得到特別獎,讓我對這個題材是有信心的,好像不是自我感覺良好。」

《老娘就要這麼活》得到韓國首爾網路影展特別獎。
《老娘就要這麼活》得到韓國首爾網路影展特別獎。

然而,她沒想到將紀錄片變成電影的過程,遭受到許多挫折,讓她感嘆自己是誤入電影圈的小白兔。

首先是找了一個劇組拍片,這個劇組竟烏龍拍成電視格式,還對她提告。後來,她好不容易再籌資金錢拍攝,也換了新劇組,發行權又出現問題。

「過程中好幾次都覺得拍不下去,但這是勵志片耶!」只有42公斤的朱岩蘭、外表瘦弱,卻有股不服輸的精神,無論眼前遇到任何困難,她都堅持咬牙挺過。她在臉書寫下,「是什麼讓我能堅持到最後呢?那就是『熱情』。」

半自傳電影 老中青感動全場

《一起一起》電影最特別的是,一位啦啦隊友的小孩是唐寶寶,她將他們的家庭故事放進劇情,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及認同唐寶寶。

唐寶寶也來跳啦啦舞。
唐寶寶也來跳啦啦舞。

朱岩蘭不諱言這部電影是半自傳,不只講述跳啦啦隊的故事,還有她和失智老父的動人親情。去年12月12日《一起一起》舉辦試映會,看過的人都讚不絕口,許多人被感動到從頭哭到尾。

「《一起一起》的觀眾年齡層很廣,老中青、不同年齡層看的重點都不同,有人看到搞笑、有人看到熱血、有人看到團隊、有人看到友情、有些人是親情及愛情。」她希望每個人透過電影,都能找尋到不同的感動,還有鼓勵自己前進的力量。

今周刊提供
今周刊提供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從小夢想當畫家、30歲棄教職拍紀錄片…金馬導演楊力州:人生沒有走錯的路,終將成為推一把的力量!

一次性底片相機、低腰牛仔褲後,復古折疊手機竟成新歡!只剩通話簡訊,為何他們推廣手機革命?

多久該照大腸鏡?「3高風險族群」每3年必做一次,醫提醒照完沒問3個問題:等於白做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曾一天賠掉500萬!張克帆用4千萬學到:具備3種學問再進場

想要透過股市大撈一筆,也就要有賠錢的心理準備!藝人張克帆日前分享自己在股市慘賠的經驗,25歲第一次投資,30歲就輸光存款,金額高達上千萬,讓他不禁用自己的慘痛經驗勸世,「不要賭身家!」而張克帆也透露過去是哪些股票讓他在股市跌一大跤。

東證出手、日股失落族群甦醒 謝金河提「股價淨值比」:向日本借鏡

沉睡卅年的日本,今年終於甦醒過來,令人最有感的,除了日圓匯率貶值到151.94兌一美元外,過去總是敬陪末座的資本市場,今年日經指數創下33年新高,東證指數創下歷史最高,外資今年持續加碼買超。

結束74年上市歷史 東芝年底前下市!昔日電機霸主一手好牌為何打到爛?

東芝收購案落幕,新東芝正式由日本產業夥伴(JIP)當家,今後的新東芝體制將成市場人士與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不過,過去被行動股東處處制肘的東芝管理層,是否能透過脫胎換骨的新東芝再創利潤高鋒,前景不可說不看好,但疑慮確實不少。

和大(1536)砸15億赴美設廠 車用零件直供北美!為何選新墨西哥州?原來和富士康有淵源

和大(1536)集團周三(9月20日)宣布將投資15億新台幣,遠赴美國新墨西哥州設廠,屆時新廠將直接供貨給第2大客戶特斯拉,以及其他美國車廠。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說:「首條產線2025年第2季就要開始投產,目前首年產能已全被客戶包下。」

Fed升息還降息即將開牌 我央行這次會動嗎?為何他建議楊金龍要「預防性降息」

央行週四(9/21)將召開今年第3季理監事會議,學者吳大任預估此次央行維持利率不變的機會較大。 但他認為與歐美面對高通膨的問題不同,台灣等出口為主的亞洲國家,面對的是經濟衰退挑戰,因此央行應超前部署預防性降息,以降低出口企業違約風險。 學者吳孟道則是認為,美國聯準會台灣時間周四凌晨將公布的利率決策,很可能會持續觀望,主因是通膨雖仍在反覆,但還需更多數據才能支持作出升息決定。 反觀台灣通膨率已降到2%以下水準,加上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能會下調,因此央行不升息機會較大。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