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稅於民新加坡、香港有前例!為何國際信評資優生台灣須舉債發錢?1表2數字露端倪

政府宣布普發現金6000元。 本報資料庫
政府宣布普發現金6000元。 本報資料庫

【撰文・蕭婷方】

政府宣布「還稅於民」普發現金6000元,預計要發出1400億元,但政府可用歲計賸餘剩1250億元,估至少舉債150億元,在野黨怒轟政府財政管理失準。

近年因疫情衝擊,各國難於降低國債,反觀台灣國債占GDP比重逐年下滑,至今年僅剩28.5%,遠優於世界平均,而台灣的國際投資部位(NIIP)截至2021年也高達GDP 205.1%、世界排名第四。

台灣堪稱家底雄厚、世界財政資優生,政府舉債發錢給全民有問題嗎?關鍵就在價值選擇與世代正義。

提及這個問題,首先要回答的問題是:台灣是否真「債台高築」?

調閱國際統計資料庫Statista,2021年亞洲地區29個國家債務占國內生產毛額(GDP)份額,以高到低排名,台灣以28.36%排名第24,優於日本、南韓與新加坡;昔日亞洲四小龍之中,僅次於香港。

總統蔡英文執政6年多以來,雖然以特別預算舉債逾2兆,不過因為還債表現優異,全球經濟數據統計資料庫CEIC資料顯示,台灣國債占GDP比重已從2016年35.36%,下滑至2021年30.17%。另據財政部統計,今年國債占GDP更降低至28.5%

回顧近年,台灣政府因審慎的財政管理、還債表現優異,以及經濟成長穩健,國際信評機構連續調升台灣長期主權信用評等。

包含惠譽(Fitch Ratings)在今年9月就確定維持台灣長期主權信用評等「AA」,展望「穩定」,主因之一就是台灣穩定稅課收入成長及審慎財政支出,使2022年度各級政府財政赤字較預算數小,並預測各級政府預算赤字占GDP比率為0.7%。標普全球評級(S&P)2021、2022年連續2年調升台灣主權評等的等級「AA+」,評等展望「穩定」,財政赤字減緩也是關鍵。

國家主權評等好,借貸成本就會降低,現金流動性增強,國內金融機構放貸成本較低,企業就容易向銀行借到錢,償債能力會比較好,連帶企業資金狀況比較健康,國家朝正向循環。

台灣還債能力是國際資優生,政府舉債發現金是合理的嗎?

台灣財政相對各國優異,堪稱世界資優生,因此向國際舉債底氣厚,那超徵稅金不還債,卻選擇予全民發錢同樂,顯見是政府的選擇問題。

為何政府要舉債發錢?詳見:

滿手現金最實在!全民樂普發6千元背後心態的隱藏危機…財政學者論戰:政府如何掏出1800億?

政府撒幣給人民是不是有先例?事實上,昔日的亞洲四小龍中,香港與新加坡政府都曾大發紅包,不過背後思考邏輯卻十分不同。

香港財政穩健,國債占GDP僅2%,是明顯優於台灣的世界級資優生。香港政府因財政有餘裕,曾在2011年、2019年分別發4000元、6000元港幣予市民,不過第二次發錢另設置領取資格。

至於新加坡,2021年國債占GDP比重雖然高達159.87%,是世界名列前茅的高債務國,但新加坡發放次數卻相當頻繁,分別在2006年、2008年、2011年、2018年及疫情間都曾普發現金給國民。

新加坡看似舉債「大撒幣」,不過新加坡其實是淨債權國,以2021年國際投資部位(NIIP)來看,新加坡對外金融資產減去負債,還有1兆多新幣,約新加坡年度GDP的276.1%,僅次於香港的586.8%。

至於台灣,2021年NIIP占年度GDP的205.1%,世界排名第四。

雖然如此,新加坡有舉世聞名的「財務平衡政策」,從不「以債養債」,法律就明文規定政府不能舉國債籌集資金來補貼預算,因此政府盈餘從未拿來償還長短債務,而是轉向更有價值的資產投資,再從投資中獲益來償債。

總結台灣體檢結果,家底堪稱雄厚,政府近年特別預算雖舉債2兆,不僅拿來擴大建設、刺激經濟景氣正向循環等,實際債務僅增3千多億,成果有目共睹。

只是這次台灣狀況遠不同於新加坡、香港,舉債150億元發現金給全民且未排富,未來每年都要編列預算逐漸攤還,仍將是「債留子孫」。

台灣財政現況分析,詳見:

政府「還稅於民」是民主還是民粹? 台灣6年超徵逾1.3兆,舉債卻更多 領現金你該知道的3件事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滿手現金最實在!全民樂普發6千元背後心態的隱藏危機…財政學者論戰:政府如何掏出1800億?

政府「還稅於民」是民主還是民粹?台灣6年超徵逾1.3兆,舉債卻更多 領現金你該知道的3件事

去年此時很多人看「台股2萬點,台積電1000元」…謝金河引華爾街百年名言:行情在絕望中誕生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月存2.5萬退休金 想拿8%報酬很OK!基本開銷靠「這款ETF」:夠穩讓人有信心

如何對抗綠通膨?從「2023退休理財暨永續投資大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投入永續投資的受訪者,似乎已「嘗到甜頭」,對於未來退休金準備也更具信心。

「鴻海在這幹大事」特斯拉、電子五哥全落地墨西哥 直擊毒梟之國變身路

電子五哥長年在筆電與伺服器市場爭搶代工訂單,現在,它們在墨西哥,也在比拚蓋廠速度;其中,電子代工業公認殺傷力最強、規模最大的企業——鴻海,也正在墨國,複製一個「小鄭州」。

陸「世界工廠」時代結束?日企坦言「日產CP值較高」半導體大國能重振雄風?

日本經濟自平成時代以來衰退了30年,許多日本企業為求發展,接連不斷在勞動力相對低廉的海外國家設廠、增資。但隨著疫情衝擊、烏俄戰爭、當地原物料上漲、日圓貶值等外力衝擊,日本製造業不得不開始向本國回流,尤以新創公司腳步最快…

台南女兒曾年薪17億 居全球最有身價CEO! 超微蘇姿丰跟張忠謀都有「這淵源」

矽谷半導體女王、超微半導體(AMD)董事長兼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於台灣時間3日於美國德州奧斯丁,獲頒國立清華大學名譽博士,由清大校長高為元親自飛往美國德州奧斯汀頒授。

黃仁勳揭AI新時代 台股「重振雄風」有望!老謝:甩開港股指日可待

過去30年,香港背靠中國,成為海外資金進入中國的中繼站,香港也因為低稅,資金進出方便的特優條件成為東方之珠。到了反送中,港版國安法,黎智英遭到拘捕後,香港的角色逐漸蛻變,未來這個東方之珠會變成什麼?這可能是這個世紀最值得關注的一件大事。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