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傳大陸漁民登上馬祖高登島?軍方:未登主島 是在附近島礁發現

捷警隊警官遭女兒控性侵 北市警局火速出手了

小米為4字傳裁員逾5千人!員工曝:遣散費比年終更優…一文看小米怎麼了

小米集團繼2022上半年裁員900人後,年底再傳將裁掉5,000人。(新華網)
小米集團繼2022上半年裁員900人後,年底再傳將裁掉5,000人。(新華網)

【撰文・翁申霖 整理】

2022下半年初,小米集團(Xiaomi)才在3個月內解僱超過900名、約占總數3%的員工,如今,又有消息傳出,小米將要在年底再次啟動裁員潮,估這波裁員人數將會超過5,000人,有小米員工透露,此次裁員規模較大,涉及手機部、互聯網部、中國部等多部門,不過,與人事部溝通的結果是「好說好散(好聚好散)」,而公司給出的補償也較年終更勝一籌,許多被裁員工對於補償方案相對滿意。

小米在2022上半年,陸續在3個月內解僱了逾900名、約占總數3%的員工;若再把時間回撥到2022年2月,小米創始元老、當年跟創辦人雷軍一起喝小米粥的李偉星,也離開這家他待了12年、歷經草創到上市的公司。

儘管如此,小米的裁撤力道依然不減,據悉,本輪裁員整體力度尚未明朗,據估算或達15%;而在此前已有消息稱小米計劃大規模裁員,以減少人力成本,並預估本輪裁員人數將達到6,000名,以目前小米全職員工約3.5萬人推算,裁員幅度恐怕接近20%。

由於經濟低迷衝擊消費市場,再加上小米正投入大量資源在造車業務上,「降本增效」正是小米當前最需面對的挑戰。「降本增效是我們從今年年初以來一直在做的事。」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第三季度財報會議上也曾提到,「我們現在正在做進一步的規劃,怎麼樣提高我們的人效,降低我們的成本。」

小米董事長雷軍。(網路照片)
小米董事長雷軍。(網路照片)

據「界面新聞」報導指出,小米給出的補償方案為「N+2」,未休完的年假則是按照雙倍工資折算;部分員工認為,按照今年的形勢,補償方案相較年終獎金更勝一籌。不過,針對上述消息,小米官方暫未置評。

2022年以來,小米前3季度經調整後利潤分別為人民幣28.6億元、20.8億元、21.2億元,相較於2021年單季人民幣50、60億元(約220億到264億元新台幣)的水準落差相當大;除了單季營收接連下滑之外,造車的成本投入也在逐步攀升。此外,再看小米的核心業務「手機出貨量」來看,表現也相當疲軟,據第3季財報,小米手機業務實現營收425.1億元人民幣(約1,872億元新台幣),年減11.1%;出貨量為4,020萬台,年減8.4%。

據全球分析公司Counterpoint釋出的數據顯示,小米手機2022年在中國智慧手機市場的占有率,從2021年同期的14%跌至13%,排名僅落在第5位。

這個一度被擠出全球市占前5、到重返手機「三哥」的中國手機品牌,為何短短兩個季度就風水輪流轉,成為同業裡衰退最甚的業者?

「小米喪失了增長動力,而且,可能難以重振旗鼓!」這句評論,是2022年8月「華爾街日報」在一篇專文裡,為小米劈頭所下的第一句注解。

小米到底怎麼了?雷軍遇上了什麼麻煩?

數個月前,「今周刊」就曾針對小米衰退進行深度解析,首先,第一個大麻煩是「市場分散的反噬」,而這也是雷軍遇上的最大麻煩,全球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正因為通膨肆虐,而歷經過去13年來最嚴重的產業負循環。

研調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估,2022年全球手機市場將出現至多10%的衰退;但從IDC的分析看來,今年儘管整體手機需求將衰退,並非所有市場都是如此。事實上,小米與其他中國品牌最大不同,就是它有近5成營收是來自海外、堪稱最全球化的中國品牌,這樣的體質,理應最能抵禦產業亂流;從第二季出貨量觀察,小米的衰退幅度卻是最慘的,為什麼?

背後原因指向市場「分散化」,「過去幾年,小米因為市場夠分散,造就了它的成長,但今年以來,它也因為市場分散,導致反應速度太慢。」IDC副總監嚴蘭欣說。

早在俄烏戰爭前,手機的需求翻轉就已經開始,當時又以中國市場率先開始下滑,因而引發OPPO 、vivo等品牌開始降低庫存,「可是在同一個時間點,小米的海外市場都還在成長。」意即當競爭對手有感於中國需求的反轉,而開始調整策略,相對最不依賴中國的小米,反而錯失了放慢腳步的先機,使得後來小米的存貨持續升高,接著卻面臨手機貨量出不去的窘境,造成小米獲利衰退。

小米第二個大麻煩是「華為重返『榮耀』」,過去4年,由於美國制裁華為後,導致這家曾是中國第一大、全球第三大手機品牌被迫淡出市場,而小米就是被公認「吃」掉最多華為遺留的市場;不過,隨著2020年11月華為宣布出售子品牌「榮耀」後,榮耀便以幾乎是華為「分身」的姿態,重新奪回華為失去的市場。

「小米遇到另一個逆風,就是榮耀起來了,尤其中國的消費者,普遍有『華為情結』,很願意買單榮耀的產品,」研調機構CounterPoint總監蓋欣山這麼說。

而第三個大麻煩正是「印度禁售令衝擊」,小米第一大海外市場印度,從2021年底以來,該國政府就陸續對小米、OPPO、vivo等中國品牌,進行查稅行動;今年1月,印度財政部更公開表示,將對小米追繳65億盧比(約26億元新台幣)的稅款。

也因此登上印度手機一哥的小米,被市場認為是受衝擊的「海嘯第一排」。曾經,分散化、華為淡出、印度,是小米的三大順風牌;而今,當順風變逆風,該公司能否重振旗鼓,將考驗雷軍的跨國操盤力。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已多年沒外銷中國」,義美坦承這件事做不到…標示「中國台灣」也非保命符?多家業者仍闖關失敗

雷軍3個月解僱900人,當年一起喝小米粥的元老也離職...深度解析:小米手機為何賣不動了

富邦金、國泰金、中信金...壽險拉後腿、11月金控股EPS觀察:存股撿便宜「低於10年線這檔」可考慮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鴻海「輪值CEO」上路…為何制度不明、劉揚偉也要推?背後恐和郭台銘有關

原本以為僅是初期討論階段,實際上已在「摸石過河」的步調中正式上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布輪值CEO制度已在4月實施,積極推動新制的背後,他究竟有哪些盤算?

台灣會重演日本113悲劇嗎?專家揭1關鍵:島內不可能有規模8地震!看台日差別

花蓮403強震喚醒台灣人對大地震的恐懼記憶,回顧921大地震規模為7.3、918池上大地震規模6.8,而這次的403強震規模則為7.2,令許多人不免擔心台灣是否會發生規模8以上大地震,甚至也讓人想起日本觀測史上首度出現的規模9.0強震「311地震事件」。

年領百萬股息 年化報酬率24%!存股達人心法教戰:高息股存股看好「這6檔」

編按:從投資素人變存股達人,現為《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的謝富旭,在「高股息投資哲學」方面有他一定的見解;近14年來,締造出年化報酬率24%的績效,如今並已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成果,他的心得分享,值得參考。

勞保恐在賴清德任內破產!「繳少領多」成國際奇觀 年金改革4大解方

據勞保局公布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截至2023年潛藏負債飆破13.04兆元,較4年前暴增近2成,財務黑洞正以驚人速度擴大。

全聯遭罰2千萬!併大潤發未履行「1承諾」公平會動手 怕獨吞市場開7大負擔

全聯於2022年7月併購大潤發,公平會要求「7大負擔」,有條件同意兩強結合。然而公平會周一(4/22)公告,全聯未履行在申報併購大潤發時提出的結合承諾,因此公平會依照「公平交易法」第39條第1項規定,處全聯2000萬元罰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