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捷警隊警官遭女兒控性侵 北市警局火速出手了

美上季GDP增速遠不如預期!美股道瓊早盤挫跌500點 台積電ADR跌1.5%

台灣還有規模8強震?專家還原推論地點:絕對不是花蓮米崙斷層

「報復性旅遊」是2023年大事! 謝金河:投資、經濟的重大變數就是它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 本報資料庫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 本報資料庫

【撰文・謝金河】

旅遊業新局:Outbound取代Inbound!

這期經濟學人雜誌預測2023年全球10大趨勢,我在前幾天有跟大家分享,這當中的第八點:報復性旅遊,可能會是影響明年投資,經濟的重大變數。

美國公布11月的PPI指數7.4%,比預期高出0.2%,照理說,油價已經大幅下跌,糧食,天然氣價格也至少跌三成,但PPI仍然在高檔,這是因為疫情解封後,市場供需出現大逆轉,原來在疫情蔓延中被裁減的人力,多數人已轉換職場,現在必須大幅調整薪資才能找到人。

像機師,空服員,行李搬運工,飯店服務人員,尤其是打掃房間的清潔工,這些在疫情受創的行業,現在開始出現逆轉性的需求。

星期五遇到雄獅旅遊的王文傑董事長,他說他困了三年,現在終於等到大顯身手的時機,他預告雄獅明年會轉虧為盈。疫情重創全球旅遊業,愈是觀光大國,像是歐洲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德國,亞洲的泰國,日本都受到很大影響。

台灣在2019年疫情前,一年出國人次達1710萬人次,出境旅遊的逆差逾8000億,這三年,大家困在台灣,也創造很多國內旅遊的機會,像雄獅旅遊的鳴日號,戴勝通的董事長旅遊,都是逆勢崛起的代表作,台灣也因為入境旅遊(Inbound)取代出境旅遊(Outbound),造成民間消費的成長,間接也提升了GDP的表現。

但接下來,Outbound會成為主流,我發現大多數人在過去三年都沒有出境紀錄,世界各國紛紛解封,連清零最徹底的中國也將逐漸解封,大多數國家都解除口罩,跨境旅遊將出現報復性的需求,這會是2023年的大事。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過去三年,飛機靠貨運,現在客運會大熱,航空公司獲利會下滑。旅遊業苦三年,會有大成長的機會,飯店業者也可以鬆口氣,這次晶華酒店股價從90元大漲到259元,已經開始反應疫情解封後的商機。波音股價最慘113美元,現在180美元左右,國內相關航太及零組件廠也結束冬眠,開始奮起⋯。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2023年10大趨勢…經濟衰退衝擊難擋?張忠謀「全球化已死」…謝金河嘆:早已死了很多年

捷兔跑山見一處墓園,停下腳步致敬…憶尹仲容獨排眾議發行百鈔,謝金河讚「台灣財經界好官」

「中國原來就是吃人體制,數位科技使其更獨裁專權」 謝金河:台灣人如何避免戰爭 是大家共同挑戰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鴻海「輪值CEO」上路…為何制度不明、劉揚偉也要推?背後恐和郭台銘有關

原本以為僅是初期討論階段,實際上已在「摸石過河」的步調中正式上路,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宣布輪值CEO制度已在4月實施,積極推動新制的背後,他究竟有哪些盤算?

台灣會重演日本113悲劇嗎?專家揭1關鍵:島內不可能有規模8地震!看台日差別

花蓮403強震喚醒台灣人對大地震的恐懼記憶,回顧921大地震規模為7.3、918池上大地震規模6.8,而這次的403強震規模則為7.2,令許多人不免擔心台灣是否會發生規模8以上大地震,甚至也讓人想起日本觀測史上首度出現的規模9.0強震「311地震事件」。

年領百萬股息 年化報酬率24%!存股達人心法教戰:高息股存股看好「這6檔」

編按:從投資素人變存股達人,現為《存股助理電子報》總編輯的謝富旭,在「高股息投資哲學」方面有他一定的見解;近14年來,締造出年化報酬率24%的績效,如今並已達到年領百萬股息的成果,他的心得分享,值得參考。

勞保恐在賴清德任內破產!「繳少領多」成國際奇觀 年金改革4大解方

據勞保局公布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截至2023年潛藏負債飆破13.04兆元,較4年前暴增近2成,財務黑洞正以驚人速度擴大。

全聯遭罰2千萬!併大潤發未履行「1承諾」公平會動手 怕獨吞市場開7大負擔

全聯於2022年7月併購大潤發,公平會要求「7大負擔」,有條件同意兩強結合。然而公平會周一(4/22)公告,全聯未履行在申報併購大潤發時提出的結合承諾,因此公平會依照「公平交易法」第39條第1項規定,處全聯2000萬元罰鍰。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