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不到這點 你這輩子只能當青貧族!巴菲特點出一般人「最大錯誤」

【撰文・翁申霖 整理】
國內「青貧族」問題逐漸加劇,根據人力銀行2021年調查,39歲以下青年平均存款僅有13.3萬元,甚至有近2成的人沒有存款;時間拉近到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39歲以下有超過2成青年沒有存款,讓「零存族」比例又破紀錄,甚至有36.3%屬於「出現財務赤字」的狀況。存錢的重要性人人都知道,但為什麼多數人存錢是困難的?
大多數人之所以存不到錢,背後原因在於,做不到「領薪先存錢再消費」這件事。許多人都會在發薪日當天,選擇清空購物車裡的商品,心中想著「好不容易熬到發薪日,要好好犒賞自己一下,若到月底有剩的錢再存起來」,結果通常會是如何?
如此的消費模式,往往到了月底不僅沒存到錢,甚至還出現透支的情況,下個月的錢再拿去繳卡費,開啟了無限惡性循環。根據「市場觀察(MarketWatch)」報導,「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過去在一場對大學生的演講時就提到,「一般來說,在積重難返之前,習慣都自然養成,令人渾然不知」,直指多數行為是習慣使然所導致。
巴菲特也點出,「沒有養成正確儲蓄的習慣」是一般人最大的錯誤,他認為,要趁年輕時就養成儲蓄習慣,「能簡單養成習慣的方式,就是讓它自動化」,舉例來說,可以設定薪資自動轉帳,定期把一部分的錢存到儲蓄和退休帳戶,不去動用這筆錢,隨著職涯發展等,每年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試著增加定期存款的金額。
從基本原則上來看,巴菲特表示,一定要先存錢,盡可能存多一點,接著才允許自己花錢,「別把花完的錢存下來,而是花存完剩下的錢」。在消費方面,巴菲特一向走省錢路線,他有句名言這麼說,「無論是襪子還是股票,我都喜歡在打折時買品質好的。你付的代價是價格,你得到的是價值」。為了不讓付出的代價無法匹配價值,他建議可透過購買折扣商品來節省開支。
成功儲蓄的黃金公式:薪水-存款-必要支出=可動用的錢
根據CNBC報導,美國一名理財部落客Steve Adcock也以自己家族為例,提到父親在早年只是一位靠薪水過活的月光族,但幸運的是,他的爸爸後來發現到家族一直以來的理財壞習慣,開始有意識地改變生活方式,並同時教會Steve Adcock儲蓄和投資的重要性,才扭轉家庭生活開銷。此外,Steve Adcock強調,信用卡債務會破壞財務穩定,「卡債是所有債務類別中最糟的一種」。
想要改善一直以來存不了錢的狀況,不妨從以下3點開始做起:
1.算出每月必要花費項目有哪些:如房租、水電費、貸款、電話費等。2.檢視以前過高的花費項目:仔細想想這些花費都是必需的嗎?
3.實際可以存下的錢:薪資扣掉必要花費再減去飲食費用,就是實際可以存下來的錢。
一旦養成了正確儲蓄的習慣,不再為月底、失業煩惱,還能有餘裕能規劃投資的資金以及緊急預備金,讓人生有更多的選擇權。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一間4千萬房子壓垮了我們」人生勝利組淪屋奴…一手好牌打到爛的啟示:沒這2條件別想買房
台股從萬八→萬三,現在是歷史級買點?給存股新手的8大建議:此刻進場存股,該怎麼做
忍7年還完百萬房貸,他曝1招還錢「免多繳利息」!專家:忘做這動作「你的房子不是你的」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