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致災豪雨 候選人跑場從衣服到鞋子都學問!「勘災政治學」合格與否看這點

【撰文・蕭婷方】
台灣天災頻仍,釀災的當下都在在考驗執政者緊急處置能力。今年選情冷、人民厭惡政治口水,「會做事」才會受愛戴的社會氛圍下,颱風大雨「衝現場」的大學問,更成各參選人爭取人民熱淚、愛戴的關鍵藝術。
提及勘災政治學,馬英九政府時代爆發88風災,中央反應慢半拍,時任總統的他向災民說「我這不是來了嗎?」;而時任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也說「拜託!父親節去外面吃個飯,過分嗎?」都挨轟冷血無情。
勘災處理不好,招致罵名,若處理得好,危機反是展現自己執政能力的最佳舞台。民國77年時任宜蘭縣長陳定南泡在水深及腰的泥水中,淡定地拿著筆記記錄應改進事項,堪稱經典。
近年,新北市長侯友宜,坐鎮復興空難現場擊破防水門,讓大型機具進場;副總統賴清德任台南市長任內,維冠大樓倒塌後,堅守現場、甚至穿破球鞋,各界盛讚。
疫情衝擊、政治冷感 「會做事」成膠著選戰主戰場
回顧今年,新北市長侯友宜、台中市長盧秀燕等非「網紅型」的政治人物大熱,「低調會做事」的形象受愛戴;外界分析,以往低討論度、低仇恨值反成受歡迎主因。
東海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邱師儀分析,台灣選民善變,「抗中保台」牌以往為台灣選舉主軸,執政黨過於頻繁操作,也讓人民對兩岸議題麻痺,加上過去三年的疫情改變台灣人性格,人民一直被關在家、戴口罩,大家只想好好過日子,對於負面的政治事件更為冷感。
不少民意代表也反應,疫情衝擊,選民不開門握手,也讓選戰變得很難打,個人形象與輿情回應速度反成關鍵。
如今,各縣市選戰打得膠著,參選人周日晚間起均取消既定行程,臨時改「衝現場」搏民眾好感。
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第一時間趕赴北市福康隧道坍塌現場,並在臉書上發勘災與關心。照片中的陳時中站在黃色封鎖線與救護車前,捲起盡濕的白色襯衫,外罩的透明雨衣與救災官員的黑色大傘呈鮮明對比,白色棒球帽被風雨吹打,風塵僕僕。
至於北市副市長黃珊珊,第一時間上傳照片更是穿著輕便、未著雨衣與戴帽,渾身溼透地站在風雨中以手機聯絡、指揮調度。
同一現場,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蔣萬安雖然也趕往關切,然而,蔣萬安著大學帽T與球鞋,身體乾爽地站在隧道內與工程人員對談,每張照片均是背對鏡頭,高下立判。
對比台北市長柯文哲原在外縣市助選,還說文明國家做法所有人員按照SOP自動自發進行,遭各界罵翻後才趕回台北勘災。柯文哲周一前往水門視察時,仍語帶不滿說「視察行程只出來給大家看一看」,將勘災定調為作秀行程。
然而,風災來臨時,救災本身為救急、救命與救難,靠的是行政首長平時演練,考驗施政團隊的行政效率與彈性;至於政治姿態,則是同理人民、苦民所苦,車輛泡水對首長可能僅是數字,卻會嚴重影響人民日常生活。
東海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邱師儀評論,風災來臨,政治人物嘴巴要閉緊、姿態要低調與安靜,把實際該做的事情做清楚交代,才能在這場以「做事」為主軸的選戰中掌握人民心理。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蔣萬安喊深蹲20下免費搭公車,陳時中:不能理解想法…這城市曾經這樣做,深蹲換「健康車票」
縣市長選舉「人設毀滅戰」是時候劃句點!論文門猶如七傷拳,傷敵還是傷己多得先秤看看…
侯友宜帶「政治實習生」登記參選!喊支持18歲公民權:讓年輕人決定大家的未來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