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北淡海新市鎮邊緣 違章鐵皮工廠大火搶救中

高鐵連假疏運出包 集電弓傳異常「車廂一片漆黑」全線恢復正常運轉

丹麥為何敢全面解除防疫限制? 3理由讓他們決定與病毒共存

圖/shutterstock
圖/shutterstock

【文.林信男】

「我們已經準備好,走出冠狀病毒的陰影。我們要對(防疫)限制說再見,迎接疫情前的生活。」

1月下旬,丹麥總理佛瑞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宣布,自2月1日起,除入境相關規定外,該國將解除包括戴口罩、進出公共場所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以及限制餐廳、夜店營業等防疫措施,進入「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

然而,就丹麥當前疫情狀況而言,大規模鬆綁防疫措施,似乎是個很大的賭注。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疫情追蹤數據可得知,截至2月5日,丹麥平均單周確診人數,達4萬1300餘人,無論從總人口數(近600萬)或長期趨勢來看,丹麥疫情仍屬嚴峻、未見趨緩;那麼,他們為何敢賭這一把,選擇「回歸正常」?

丹麥確診、住院人數變化。(資料來源:JHU CSSE COVID-19 Data)
丹麥確診、住院人數變化。(資料來源:JHU CSSE COVID-19 Data)

一、感染與重症脫鉤

雖然丹麥染疫人數居高不下,但被送入加護病房的重症患者,占比明顯下滑。截至2月4日,在平均單周1000多名染疫住院患者中,僅30人住進加護病房,遠低於去年初,動輒破百的重症病患人數。

丹麥衛生部長布勞斯特倫(Soren Brostrom)在接受CNN採訪時表示,雖然該國染疫人數相當多,但感染與重症之間的關聯,已被打破,「在全國600萬人口中,目前大概只有30人,是身處加護病房的新冠肺炎患者。」

丹麥確診、住院人數變化。(資料來源:JHU CSSE COVID-19 Data)
丹麥確診、住院人數變化。(資料來源:JHU CSSE COVID-19 Data)

二、疫苗接種率夠高

感染與重症脫鉤的關鍵,在於夠高的疫苗接種率,以及症狀較Delta來得輕的主流病毒株Omicron。

現階段,丹麥接種2劑疫苗的人口占比,達81%;已接種第3劑追加針的人口占比,則是61%。丹麥羅斯基勒大學(Roskilde University)流行病學家席蒙森(Lone Simonsen)說,「由於Omicron對已接種疫苗的人來說,不屬於嚴重疾病,因此我們認為,取消防疫限制,是合理的。」

丹麥政府顧問、奧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政治學教授彼得森(Michael Bang Petersen)亦稱,雖然確診人數很多,但與前幾波疫情相比,醫療體系面臨的壓力,相對較低。

三、人民團結、信任政府

由彼得森所主導的民意調查顯示,即使是較年長的丹麥居民,也支持取消防疫限制,主因在於,當地社會有足夠的信任和團結感,在沒有強制規範的情況下,人們也會主動採取相關措施,保護弱勢族群,免於新冠病毒的感染。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共衛生緊急計畫執行主任萊恩(Michael Ryan)認為,鬆綁防疫措施的國家,必須確保,在必要時,有能力重啟措施,並獲得社會認同。

對此,彼得森強調,基於社會團結和對執政當局的信任,上述建議,在丹麥是可行的,「丹麥人之所以支持取消防疫限制,不是因為他們反對這些措施,而是因為對當前情勢的評估,已有所改變。」

人們可望逐步回歸正常生活?

哈佛醫學院教授卡爾斯(Stefanos Kales)日前接受CNBC採訪時稱,他贊成將防疫重點,擺在高齡、免疫力較差的弱勢族群上,而非全體人口;一旦Omicron感染潮達到高峰,後續變異株造成的症狀,可能會更溫和,「我們迫切需要讓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回歸正常生活。」

根據WHO歐洲區負責人克魯格(Hans Henri Kluge)觀察,歐洲似乎正在進入一段疫情的「長期平靜期」(long period of tranquility),可望藉此控制傳染,避免確診人數再度激增。

克魯格強調,「長期平靜期」源自疫苗帶來的保護力,現階段,疫情仍未告終,但有機會「停火」(ceasefire),使重症、死亡人數不再大幅增加。

不過,WHO秘書長譚德賽(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認為,在對抗疫情一事上,任何國家要宣告投降或勝利,都還為時過早,「我們擔心,某些國家宣稱,Omicron傳染力強,但重症比例少,加上已有疫苗,因此不可能,也沒必要預防病毒傳播。這與事實相去甚遠。」

本文授權自今周刊,原文見此

延伸閱讀》

幾個月後,世界可望近乎正常…南非、英國「這兩個現象」 顯示疫情轉折點已經出現?

0050、006208...他48歲提早退休,揭財務自由後持股清單:中年後發現「投資像一場馬拉松」

對抗疫情新武器!默沙東、輝瑞口服藥誰厲害?4個QA讓你秒懂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相關新聞

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磨」 台灣最老磨床廠建德翻身做到全球第一

營收不到十億的磨床廠建德,是全球最大平面磨床生產商,從賓士到iPhone,都需要靠建德的機台把產品磨到細緻,這家老牌家族企業卻一度深陷呆帳、呆貨危機。本業做保健食品又斜槓建商的董事長李金旆,是怎麼改造建德,從虧損到毛利率超過40%,傲視業界?

花1億打造莊園民宿「每間房都能看到海」!夫妻落腳台東圓夢:不想等退休才來做

「有些事,是不能等的。」Ann(陳麗萍)40歲那年和家人買下台東一甲地經營起民宿,她笑道:「我不想等到退休後再來做這件事。」

30歲前生3胎免當兵!南韓「神政策」被罵翻 她戳破關鍵:女生要多累

少子化危機席捲全球,南韓政府為了催生擬祭出一項「男性福利」政策,只要在30歲前生3胎就可以不用當兵,遭到當地輿論罵翻。台大婦產科名醫施景中便分享女兒對此看法,認為用女生生小孩來鼓勵男生,讓男生不用當兵太累,結果變成女生累,「到底是哪個天才想的,太不公平了」。

年輕人連婚都結不了! 揭催生政策20年失靈真相:日本如何補破網?

近十幾年來,台灣和韓國宛如「難兄難弟」,輪流搶做全世界生育率最低國家。去年在疫情和虎年共伴效應下,生育率一舉跌到0.87的歷史新低。 然而,政府歷年「少子女化對策計畫」,政策重心只環繞在如何減輕育兒家庭負擔,缺乏對前端、也就是未婚族群的關注。在搶救少子化過程中,被徹底漏看的這群人,近20年正以驚人速度成長,也是台灣力拚催生20年終告失靈的關鍵因素。

我不是貴婦!富邦陳藹玲捲起衣袖做公益逾30年:給予的同時 別忘了看自己要什麼

「我不是貴婦,以前是媽媽,現在就是個普通的阿嬤。」在採訪時,被問到為何不當豪門貴婦而捲起衣袖、投身公益,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董事陳藹玲如此爽朗地回應。

今年台股一路猛衝 還能上車嗎?市井股神郭勝不藏私:10檔看好名單出列

儘管內憂外患不斷,台股卻似乎充耳不聞,從去年10月底至今一路過關斬將,目前已逼近萬6大關,漲幅超過3千點;至於個股表現更是強強滾,漲幅逾倍的比比皆是。接下來還會繼續漲嗎?還有可以布局的標的嗎?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商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