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竹南某科技公司實驗室火警 火勢猛烈仍在灌救控制中

針對AI晶片頒新規!美國限制晶片進出口 台灣不在受限名單上

威力彩頭獎連22槓! 下期獎金上看5億元

一招「通路主義」重拾IP變現魔法 迪士尼串流賠錢貨連2季獲利

迪士尼最新公布的財報中,包括Disney+、Hulu與ESPN+已兩季實現盈利。商業周刊提供
迪士尼最新公布的財報中,包括Disney+、Hulu與ESPN+已兩季實現盈利。商業周刊提供

【文●吳美欣】

「迪士尼的串流業務,是否迎來轉捩點?」《洛杉磯時報》斗大的標題寫著。迪士尼股價疲軟已久,但在十一月中旬財報公布後,股價漲幅至少超過一成。

原因在於,其串流業務經歷數十億美元虧損後,迎來期待已久的轉折。

在最新公布的財報中,迪士尼直接面對消費者的業務,也就是Disney+、Hulu與ESPN+,已兩季實現盈利。比起去年同期,串流業務仍虧損狀態,現在可說是已走出黑暗期。

迪士尼執行長艾格(Bob Iger)在年報中提到,第四季是電影工作室最好的一季,因為《腦筋急轉彎二》與《死侍與金鋼狼》,已成為今年最賣座的兩部電影,助攻內容授權業務營收。

此外,透過旗下串流平台的整合,也會提高該業務的獲利能力,艾格指出,串流業務將會是公司下個重要成長領域。

過去幾年,迪士尼在串流媒體投入大量資源,但成本卻無法有效轉化為收益。在艾格回鍋第一年,《金融時報》形容他就像在「補破網」,當時公司負債累累,新業務又還沒長出腳。

KKTV總經理黃國瑜觀察,迪士尼推出的串流平台在初期,最大的問題就是只看「內容」,大家拚命做獨家、拉高成本,卻沒有思考怎麼與平台創造效應。

Disney+初期走內容主義
拚獨家內容,反讓它虧損

打個比方,早期電影作品會先在院線播放,表現不錯,就發行藍光片,並分銷到旗下電視頻道。一個作品,至少有兩到三次賺錢機會。

但是,Disney+在推出初期,為了鞏固這個新平台的地位,卻推翻這個讓他們成功的做法。不僅把《冰雪奇緣》、《獅子王》等知名IP,從競爭對手平台中下架,部分作品與影院同步,甚至只獨家在平台上播放。

不過這間老牌公司當時為何這麼做?

原因是,當它是市場後進者,大環境又逆風時,領導者只能用最短時間先做出成績。

台灣大學經濟系副教授馮勃翰指出,迪士尼進軍串流平台,正處於內容「軍備競賽」時期。它身為後進者,前有Netflix、亞馬遜等公司,HBO Max(現為Max)、派拉蒙(Paramount)也來勢洶洶,必須要做到品質好、定價又便宜,訂戶才會願意來。

更不幸的是,前任執行長查佩克(Bob Chapek)上任沒多久,疫情就來襲,樂園收入銳減、影院也停擺,公司股價一度在一年內暴跌四○%。

逆風襲擊,查佩克只能抓住眼前最可能「有成績」的新事業體。他努力衝刺串流平台,用比同業低的訂閱價格,製作高規格的獨家原創影集,企圖吸引新用戶,並整併印度媒體集團Star India串流平台Hotstar,占訂閱人數逾三成。

他還把組織架構調整得跟Netflix、亞馬遜類似,因為他認為,如果迪士尼更像一間「科技公司」,投資人會給予更高估值,有助挽回低迷股價。

確實,公司股價在二○二一年衝上新高。可惜的是,因為成本高、加上Hotstar帶來的客戶,收入貢獻只有美國訂戶的六分之一,平台事業加劇虧損,組織重整引發內部反彈。查佩克任期不到三年,就被趕下台。

高層意識到,有時候還是需要重新找回一魚多吃的做法。

它走回一魚多吃做法
賣內容給對手,找回變現力

艾格二○二二年底回歸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讓「熟悉的迪士尼」回來。他重啟《腦筋急轉彎》、《死侍與金剛狼》等知名IP(智慧財產權),復刻經典的迪士尼作品拍攝續集,並祭出裁員、減少原創影片等手段,壓低人事費用與內容製作費用,減少數十億美元的開銷。

最重要的是,他們回歸傳統策略,大型製作、高預算作品會採影院首映模式,透過院線、電視、其他串流平台等,多層次管道,讓內容多次變現後,才上架到自家平台。

也就是說,他們從內容主義,改為通路主義。

二○二三年底,艾格在股東會宣布,未來旗下部分內容也會授權給Netflix,一改他早期堅持,把內容賣給Netflix,「就像把軍武賣給敵人」的立場。

雖然他強調,核心原創作品不會被開放,但是外界解讀,這已經是一大讓步。這表示,艾格也承認,在這個時代,與其把內容獨家攬緊緊,不如放更多平台吸引更多人收看。

因為迪士尼本質就不是一間「串流公司」,而是以內容為核心,賺取不同管道(樂園、版權、內容授權)的收入。當一個IP越大、越知名,其實也是在創造更多變現機會。

畢竟,雖然串流業務收入占總營收最高,但利潤率最低,實際約五%,周邊收入利潤率卻達四五%,比串流賺得還多。

他們也推出Disney+與Hulu,以及Disney+、Hulu與ESPN+套餐,透過捆綁銷售,增加用戶黏著度與貢獻。甚至,也與競爭對手Max合推方案,用戶只需要再加一點費用,內容選擇就更多元。

這間以內容起家的公司,或許也正在甩開「單一平台至上」的包袱,靠著跨平台整合力,再度找回IP的變現能力。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商業周刊》網站。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訪談70對養出高成就孩子父母,他們都最後悔「這4件事」

27歲前存到3000萬元!華爾街女強人的花錢守則:別讓省錢毀了人生

哈佛教授10年研究:能過好退休生活嗎?從問這一個問題開始

相關新聞

一支成員平均30歲的「汪汪隊」 怎讓華南銀財管業績年增45%?

你手上有一筆財富,想要找銀行幫你打理,第一個想到的,是中國信託、國泰世華,或是剛併入花旗的星展銀行。老字號的公股銀行,可能不會是你的首選。

用咖啡香、智取櫃挖潛力客群 雄獅公開業績漲一倍「開店術」

在台北市忠孝東路和復興南路的交會處,有一家「日進斗金」的旅行社門市,昔日是雄獅旅遊的「店王」。被稱為店王並不為過,因為在疫情前,其年營收接近五億元,相當於每日營收近一百三十七萬元。

不只科技業 做零食也拚「短鏈」!台灣百事讓700塊田長出國產洋芋片

時序來到一月,台灣最大的稻米糧倉嘉南平原正是冬季裏作期,農田大規模休耕,田間卻有一群台大碩士團與新科技農民正忙碌著,照料農田裡冒出的綠色新芽。

它把氣泡水機、庫存變爆品 恆隆行「開車駕駛法」拚7倍營收

在你家裡,是不是也有以下產品?像是在韓國料理實境秀《黑白大廚》中,近百名廚師都在用的「廚餘怪獸」;還有按幾下,就能做出幾瓶氣泡水的小機器;甚至是韓星幾乎人手一隻的Dyson吸塵器。

它靠快樂用人術躍台中最夯燒肉店 老井:別因CP值、客人讓夥伴委屈

台灣人愛吃燒肉,台中更是一級戰區。在今年,老井極上燒肉異軍突起,成為台中人最愛燒肉品牌。

迎接177萬人「大退休潮」紅利 她52歲轉行退休理財顧問

根據內政部發布的最新統計,近十年來台灣的退休人口持續增加,六十到六十四歲的「將屆齡退休人口」將在二○二六年達到高峰,當年度將接近一百七十七萬人,一股「大退休潮」正方興未艾。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