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薇帕颱風最快明生成!這時間點最靠近台灣 東半部周五起連3天防豪雨

桃園道路驚見簡體字!綠議員嗆張善政卻翻車 公路局急修改

川普「大而美」法案通過 美短期國庫券恐傾巢而出

川普的「大而美」法案7月4日正式簽署生效,市場預期,財政部將大量發行短期國庫券以支應赤字,而這將考驗投資人需求。美聯社
川普的「大而美」法案7月4日正式簽署生效,市場預期,財政部將大量發行短期國庫券以支應赤字,而這將考驗投資人需求。美聯社

美國大而美法案通過,恐促使政府大量發行短期國庫券,以因應政府財政赤字支出的融資需求,而債市參與者正嚴陣以待。

美國眾議院3日通過川普的「大而美」法案,次日由總統川普簽署生效。市場預期,美財政部將大量發行短期國庫券,而這將考驗投資人需求。國庫券是美國政府發行的一年期以下低風險公債,殖利率近來已升至4%以上。

儘管政府發行部分國庫券的成本,可能低於標售殖利率接近4.35%的10年期公債,但此策略不無風險。倚賴短期資金,恐使借款人日後面臨成本或波動性更高的融資成本。

加拿大一名債券投資組合經理表示,「只要是用非常短期的債券為赤字融資,就有突發性衝擊導致成本上升的風險」。舉例來說,若通膨意外升溫、聯準會(Fed)被迫升息,就會推升國庫券殖利率與短期融資成本;若經濟陷入衰退、經濟活動收縮,導致儲蓄減少,也可能抑制市場對短期債券的需求。

川普曾表明,偏好發行國庫券,而非長債。美國財長貝森特日前也表態支持,稱政府增加長債供給「並無意義」。

市場預期國庫券供給大增,有可能引發美國最短期公債市場再現波動,顯示債市焦點已自年初出現轉變。如今市場關切的議題為,國庫券是否供過多於求,以及這將如何影響殖利率。

美國財政部借款諮詢委員會(TBAC)建議,國庫券占政府未償債務餘額比重應為20%左右,但目前看來有可能進一步提高。美銀(BofA)證券利率策略師預估,國庫券供給占比可能升抵整體可流通債務的25%。

財政赤字 貝森特 美國 川普 債市 Fed

延伸閱讀

法案過關太開心!川普夫婦白宮大秀恩愛 擁吻嗨跳「魔性搓澡舞」

紐時專欄:大又美法案自廢武功 14億中國人看笑話

不顧華爾街示警 非戰爭或疫情等緊急狀況卻推升美債

大又美增加債務 中國大陸持最多美債為何不吭聲?

相關新聞

世界更安全?全美機場取消強制脫鞋安檢

「終於可以不用脱鞋了!」即日起全美國的機場,將不再要求旅客脱鞋接受安檢,此項實施20年的規定即將全面取消。過往美國運輸安全局(TSA)規定,所有12歲至75歲的旅客接受安檢時必須脫下鞋子,並將其放入輸送帶上、與隨身行李一同掃描——這源自於2001年一起炸彈未遂案。然而許多旅客抱怨美國機場安檢程序太過繁瑣,不僅鞋子、腰帶,外套也要卸下才能通過。美國國土安全部諾姆(Kristi Noem)7月8日於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正式宣布,因機場安全技術和流程大幅進步,未來旅客不再需要脫鞋才能通過安檢。

分析:「美國黨」就算沒有國會席位 馬斯克創黨仍可能威脅川普

針對昔日盟友馬斯克成立新政黨的計畫,美國總統川普直批「荒謬」。不過分析指出,此言凸顯馬斯克確實可能對努力捍衛國會微弱優勢...

德州洪災已78死,為何災難比預期嚴重?

美國德克薩斯州中部發生強降雨引發暴洪,截至7月7日已知至少78人死亡、41人失蹤。德州克爾郡(Kerr County)一個位於河畔的基督教女童夏令營「奧秘營」(Camp Mystic)遭到洪水淹沒,10名女孩和一名輔導員至今仍下落不明。 根據當地官員說法,目前洪災危機尚未解除,死亡人數也將會上升。

美國丹佛博物館停車場鑽探地熱 意外掘出逾6700萬年前恐龍化石

美國科羅拉多州丹佛市的博物館今年1月在停車場嘗試鑽探地熱時有意外收穫,挖掘出深埋地下約800英尺(約243米)的來自約6,700萬年前的恐龍化石。館方自掘出化石後一直投身研究,直至7月9日才宣布這一喜訊,這化石目前被放在館內一個展館中供人參觀。

川普視察德州洪災為政府辯護 批質疑警報慢記者「非常邪惡」

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視察德州中部受暴洪衝擊的丘陵地區時,為德州和聯邦政府因應災害行動辯護,一名記者說有些災民對警報太慢才響感...

美國114歲嬤親曝長壽秘訣 100多年吃「這1物」不膩

時人雜誌(People)報導,美國百歲老人吉布森(Bonita Gibson)7月4日迎來114歲生日,她受訪透露自己長...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