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抓移民行動操盤手是他!盯業績鎖定刺青者 基層探員心聲曝光

白宮副幕僚長米勒5月30日於白宮與媒體談話。美聯社
白宮副幕僚長米勒5月30日於白宮與媒體談話。美聯社

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ICE)配合白宮要求大幅增加逮捕非法入境者,在全美各地突襲掃蕩無證移民引爆示威潮。知情人士透露,幕後操刀人是副幕僚長米勒(Stephen Miller),不僅親自督導逮捕目標人數,甚至鼓勵優先鎖定有刺青的幫派成員。數名ICE探員則坦言,上層的要求導致部分單位士氣低落、工作像身處壓力鍋,甚至有人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休假。

知情人士透露,白宮副幕僚長米勒在幕後密切參與掃蕩行動,最近幾周多次與ICE高層會面,並仔細審查相關數據。

路透5月初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表明,39歲的米勒是出任國安顧問一職的有力人選。前國安顧問沃茲因Signal通訊門下台,轉戰駐聯合國大使,現由國務卿魯比歐暫時兼任國安顧問。

米勒堅定主張收緊邊境政策,5月底接受福斯新聞訪問透露,ICE每日目標逮捕人數最少要達到3000人的門檻,這是拜登政府時期的10倍,規模前所未有。紐時報導指出,自川普在1月21日上任以來,ICE已逮捕超過10萬名疑似非法滯留者。

當時負責協調的邁阿密ICE辦公室主任瑞帕(Garrett Ripa)表示,「米勒並未明確設定人數,而是跟我們一起檢視數據,確保充分動員一切資源逮捕目標」。另一名直接參與會議的官員表示,米勒當場提問,是否認為今年能達成「遣返100萬人」的目標。

紐時引述知情人士說,米勒在與ICE的會議中,一度鼓勵官員鎖定身上有刺青、明顯為黑幫成員的人。

數名前任與現任ICE官員表示,這種高度期望已經在部分單位造成士氣低落,而且工作氣氛環境如壓力鍋般。

拜登時期ICE幕僚長豪瑟(Jason Houser)指出,「人員長期處於焦慮狀態。他們知道自己是在玩米勒的政治遊戲。這與公共安全或國家安全無關,重點就是衝數字,僅此而已。」

歐巴馬時期ICE局長薩達雅(Sarah Saldaña)示警,以數字為優先的做法令人憂心,「一旦人員被逼到極限,必須迅速行動時,就很可能出錯,包括搞錯某人是否具有合法身分」。

然而,也有部分ICE官員正面看待外界對掃蕩行動的強烈關注。

佛州資深驅逐官員努涅斯(Carlos Nuñez)表示:「這是我投入的工作,我不覺得這是壞事。」但他提到,目前工作量大,一天之中鮮少有時間休息,「我帶的團隊,一周七天都在工作,我自己已經好幾個月沒有休假了」。

目前ICE調整為輪班制,確保每周7天都有人力值勤,同時調派其他刑事調查人員協助,更動員民眾舉報。

不止如此,根據紐時取得文件,ICE探員正使用一款政府效率部協助開發的地圖應用程式,可根據儲存在政府各機構的數據,定位那些收到驅逐令並可迅速被驅逐出境的人員。該App甚至能協助官員,鎖定那些有特定犯罪前科的移民。

美國 移民 川普 國安

延伸閱讀

MLB/響尾蛇終結者1個月內2度進傷兵 右投米勒再度代班關門

WSJ獨家:拜登政府長期監視馬斯克

貼文批川普、米勒「世界級仇恨者」 ABC記者遭停職

影/洛杉磯抗議續升溫!川普國民兵「步槍上彈匣」 有人遭警開槍擊中

相關新聞

美陸戰隊:北京第一擊鎖定基建 交戰區不限第一島鏈

「第一擊」在台灣引討論,也成美國國會議題。陸戰隊今天向參議員說明,美中對抗下中國第一擊將鎖定基礎建設,且武器交戰區不限第...

CNN:川普締造和平的人設崩塌?3原因恐被迫參戰以伊衝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極力避免讓美國捲入以色列與伊朗的全面戰爭,但隨著局勢惡化與內部壓力...

洛杉磯市區宵禁開始!白宮回應加州州長「民主遇襲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10日晚間發表演說,怒批總統川普出兵洛杉磯激化...

加州不會是最後一個!州長紐森:我們正親眼目睹民主遭受攻擊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10日晚間發表措辭嚴厲的全國談話,劍指川普總統未經州府要求,就將國民兵聯邦化,並動用陸戰隊鎮壓洛杉磯的抗...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川普批加州示威者「畜牲」!暗示長期派軍洛杉磯 至達成1條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加州因掃蕩無證移民引發的抗議延燒,川普政府7日至9日陸續動員國民兵與陸戰隊至洛杉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