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外出小心!大雷雨炸台北市11行政區 僅這一區除外

國民黨大咖雲集!韓國瑜台中輔選車掃 面對提問反常吐4字

114分科公民/烏俄戰爭等國際衝突入題 混合題選項模稜兩可「很燒腦」

美智庫籲關稅大刀勿砍向晶片 徵25%十年損1.4兆美元

要求川普關稅刀下留人的呼聲不斷。路透
要求川普關稅刀下留人的呼聲不斷。路透

要求川普關稅刀下留人的呼聲不斷,華府智庫跑模型估算,25%的晶片關稅上路第一年將使美國經濟成長下滑0.18%,持續徵十年累積GDP損失達1.4兆美元(約新台幣42兆元)。半導體成本增加25%下,車價可能會直接上漲最多達1000美元。

美國總統川普2月揚言對進口晶片課徵25%的關稅,相關單位於2個月後依「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發起半導體產業調查,關稅細節尚未出爐,台灣、日本和韓國等半導體高度發展國家無不繃緊神經。

華府公共政策智庫「資訊技術與創新基金會」(ITIF)21日發布「半導體關稅如何傷害美國經濟與數位產業領導地位」報告,評估如果25%的半導體關稅持續10年,美國國內生產毛額(GDP)累計將損失1.4兆美元,約為第10年GDP的4.8%。

同樣以10年連續徵收25%的晶片關稅來看,報告推估經濟萎縮所損失的稅收,大於關稅收益,美國政府將損失1650億美元的淨稅收;美國人均生活水準在第一年將損失122美元,10年累計達4208美元。

AI、汽車等重要產業的影響方面,報告指出,半導體成本的增加將提高訓練AI模型的成本,削弱美國在AI領域的競爭力。與此同時,中國將持續大力補貼AI與半導體產業,使得中國企業能在不受相同成本限制下擴展AI實力,有機會取得主導地位。

此外,幾乎所有先進產品的製造都仰賴半導體,晶片關稅將進一步推高企業及消費者成本。報告以與美國民眾生活最貼近的汽車為例指出,隨著半導體價格上漲,汽車製造業者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以一貫的價格購買半導體並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二是按照川普的想法,轉移供應鏈並找國內生產商。

如果汽車製造業者採取第一種選擇,消費者將「立即有感」。報告提到,4年前,半導體是美國汽車供應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今依賴程度更高。

報告評估,如果川普的25%半導體關稅生效,預計到2030年,每輛車所安裝的半導體價值將增加至4000美元,比2020年高出800%。高成本將更加衝擊對美國科技競爭力至關重要的電動車產業,因為其所需的半導體數量是傳統汽車的20倍。

以美國本土製造的晶片取代進口晶片也有缺點。根據報告,美國晶片製造業在許多方面仍處於起步階段。全球只有12%的半導體產自美國。如果汽車業者決定轉向美國晶片供應商,可能將面臨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後的另一次供應緊縮。

台積電亞利桑那子公司已於5月初致函美國商務部提交意見,強調支持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發展符合美國安全利益,並呼籲豁免半導體相關關稅。

美國 川普 半導體

延伸閱讀

美國公共媒體聯合提告川普 指控切斷聯邦資金違憲

俄烏戰爭打不停 川普警告普亭在玩火

川普揚言併吞 英王赴加拿大國會演說強調人民自決

川普砍哈佛經費再出招 擬取消30億元聯邦機構合約

相關新聞

美俄領袖通話中!外媒曝:川普周五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

路透3日引述1位烏克蘭消息人士報導,美國總統川普周五(4日)可能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通話。

川普4個字稱呼日本首相引熱議!網質疑「不記得石破茂?」

美國總統川普6月30日批評日本「不買美國米」,此前一天還威脅對日本進口汽車加徵25%關稅,言論一出除了引發國際政經界關切...

美陸戰隊:北京第一擊鎖定基建 交戰區不限第一島鏈

「第一擊」在台灣引討論,也成美國國會議題。陸戰隊今天向參議員說明,美中對抗下中國第一擊將鎖定基礎建設,且武器交戰區不限第...

CNN:川普締造和平的人設崩塌?3原因恐被迫參戰以伊衝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極力避免讓美國捲入以色列與伊朗的全面戰爭,但隨著局勢惡化與內部壓力...

洛杉磯市區宵禁開始!白宮回應加州州長「民主遇襲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10日晚間發表演說,怒批總統川普出兵洛杉磯激化...

加州不會是最後一個!州長紐森:我們正親眼目睹民主遭受攻擊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10日晚間發表措辭嚴厲的全國談話,劍指川普總統未經州府要求,就將國民兵聯邦化,並動用陸戰隊鎮壓洛杉磯的抗...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