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長機密備忘錄曝光!嚇阻中國犯台列最優先事項 對台主打2戰略

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28日於馬尼拉和菲律賓防長召開共同記者會。法新社
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28日於馬尼拉和菲律賓防長召開共同記者會。法新社

華盛頓郵報29日報導,美國國防部一份對內機密備忘錄顯示,防長赫塞斯已重新調整軍事戰略,將嚇阻中國大陸奪取台灣與強化美國本土防衛列為最優先目標,對台灣主要採取「拒止防衛」戰略以及施壓台灣加強國防支出,並且在歐洲和其他地區減少相對資源投入。

這份長達9頁的內部備忘錄名為「國防戰略中期指導」(Interim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ic Guidance),已於3月中旬在國防部內部廣泛流傳,大多數段落標註為「機密/禁止外國人士閱覽」,並由赫塞斯親自簽署。

文件概述美國總統川普的國防願景,具體說明美國如何為可能與中國爆發戰爭進行準備並確保勝利,同時強化對「近鄰地區」威脅的防禦,包括格陵蘭與巴拿馬運河等戰略要地。

華郵指出,儘管川普第一任和拜登時期均將中國視為美國最大威脅,並部署力量因應太平洋地區的衝突,但赫塞斯的描述有別於以往,特別將中國入侵台灣視為驅動美軍戰略規畫的唯一情境,且優先於其他潛在威脅,並且由此重新定位美軍整體架構,將重心自本土防衛轉向印太地區。

赫塞斯在文件中寫道:「中國是步步進逼的威脅,足以影響或決定美軍發展方向,而在捍衛美國本土的同時,阻止中國以既成事實方式奪取台灣,是唯一需要主導國防規畫的情境。」

根據這份新指導方針,五角大廈針對台灣採取「拒止防衛」(denial defense)戰略,計畫透過增加潛艦、轟炸機、無人艦艇,以及陸軍與海軍陸戰隊的特種部隊部署,強化在區域內的軍事參與,同時提升對地下與加固目標的精確打擊能力。該規畫也要求加強印太地區美軍駐地防禦、預先部署軍備庫存,並改善後勤體系。

這份文件在強調嚇阻中國攻台的同時,也提及對台北當局施壓,要求「大幅增加」國防支出。

華郵指出,川普自上任以來,一直迴避美國是否會允許北京以武力奪台問題。兩位熟悉台灣官方討論的人士表示,台灣對美國支持的疑慮日增,一直努力與川普政府取得聯繫,在今年2月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川普的災難性會晤後,台灣方面的這種疑慮更強烈。

根據國防部上述指導文件,鑑於人力與資源有限,五角大廈將「承擔在其他地區的風險」,並施壓歐洲、中東與東亞盟國增加國防支出,承擔起嚇阻俄羅斯、北韓與伊朗等威脅的主要責任。

文件指出,國防部未來將把反恐焦點轉向具備攻擊美國本土能力與意圖的組織,這代表美軍將降低對中東與非洲地區的地方性激進勢力的優先順序,因為這些勢力雖造成區域不穩,但缺乏發動國際攻擊的野心。

華郵分析發現,這份備忘錄和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2024年報告中一些內文幾乎完全相同,部分段落則逐字照搬,凸顯智庫在政策制定過程具備影響力。

傳統基金會報告的共同作者之一韋勒茲-葛林(Alexander Velez-Green)目前擔任五角大廈政策部門的代理主管,是暫代國防部最高政策職位的角色。

美國 川普 國防部

延伸閱讀

川普關稅計畫的衝擊 應以汰弱留強操作

川普:很快會對進口藥課稅 可接受與貿易夥伴談協議

台積亞利桑那第三廠 拚加速動土…盼川普政府協助

川普政策搖擺不定 經濟學家下修美成長預估

相關新聞

美陸戰隊:北京第一擊鎖定基建 交戰區不限第一島鏈

「第一擊」在台灣引討論,也成美國國會議題。陸戰隊今天向參議員說明,美中對抗下中國第一擊將鎖定基礎建設,且武器交戰區不限第...

CNN:川普締造和平的人設崩塌?3原因恐被迫參戰以伊衝突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指出,儘管美國總統川普極力避免讓美國捲入以色列與伊朗的全面戰爭,但隨著局勢惡化與內部壓力...

洛杉磯市區宵禁開始!白宮回應加州州長「民主遇襲說」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10日晚間發表演說,怒批總統川普出兵洛杉磯激化...

加州不會是最後一個!州長紐森:我們正親眼目睹民主遭受攻擊

美國加州州長紐森10日晚間發表措辭嚴厲的全國談話,劍指川普總統未經州府要求,就將國民兵聯邦化,並動用陸戰隊鎮壓洛杉磯的抗...

美中貿易框架等川習批准!紐時:中方1用詞暗示「重大分歧」

美國與中國自9日起在英國倫敦展開馬拉松式會談,雙方官員10日透露就貿易休戰協議達成「框架共識」,預計各自提交領導人做最終...

川普批加州示威者「畜牲」!暗示長期派軍洛杉磯 至達成1條件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美國加州因掃蕩無證移民引發的抗議延燒,川普政府7日至9日陸續動員國民兵與陸戰隊至洛杉磯...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