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城鄉交界淪危險野火區 帶來公共安全挑戰

馬里布寶馬山花園因野火延燒,形同煉獄。(美聯社)
馬里布寶馬山花園因野火延燒,形同煉獄。(美聯社)

在森林與城鎮交界處,房價沒有市中心那麼高,也能滿足一般人親近自然的需求,但在洛杉磯遍地蔓燒不盡的熊熊野火後,大家才開始發現居住在這類地區太過危險。

火上加油的是,同樣位於加州蒙特瑞(Monterey)郡,Vistra Energy所擁有的一座最大電池儲能廠16日當地時間下午發生火災,迫使多達1,500人疏散,火災原因待查。Vistra周五股價下跌1.8%,受到人工智慧(AI)能源需求激勵,周四股價剛收在歷史新高。

洛杉磯警消人員也在調查引發寶馬山野火(Palisades Fire)及伊頓大火(Eaton Fires)這兩場火災的原因,但天候情況助長火勢蔓延,而起火地點就是專家口中的森林與城鎮交界區域(WUI)。

如今,全美各地有愈來愈多人居住在這個交界地帶,在氣候變遷引發更猛烈火災之際,居住在這類地區也愈來愈危險。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洛杉磯西側的寶馬山花園(Pacific Palisades),由最初的灌木叢火災演變成一場大火,燒毀了位於馬里布和聖塔莫尼卡之間的洛杉磯高級社區及其周圍至少1,000棟建築。伊頓大火也在東部的阿爾塔迪納和帕薩迪納地區肆虐,至少有1,000棟建築物受損或被毀。

近年來,加州已發生過多起這類型火災,尤其是2018年的坎普大火(Camp Fire),始於一場野火,共延燒了17天,北加州天堂鎮有18,000棟建物慘遭祝融肆虐,包括9,000棟房舍被毀,並造成85人死亡,成為美國100年來最致命的野火。

加州大學默塞德分校火災復原中心主任柯爾登說,WUI區域容易受到野火肆虐,原因在於空間開闊,公園和房屋的數量眾多。科爾登說:「許多房屋和小社區的建置與布局,使得兩地之間生長著大量易燃的灌木和樹木。」 「因此,這個地區的火勢特別旺盛,因為草木所飄出的餘燼會散落在房屋上,房屋著火後又會產生更多餘燼。」

然而,仍有更多人不顧這種風險生活在WUI。研究顯示,在1990至2010年間,有2,500萬人遷往該地區,並建造1,270萬戶房屋。

美國野火後勤和協調機構國家跨部門消防中心(NIFC)的發言人帕特森說,這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他地方的高昂住房成本,以及民眾希望生活在「接近自然」的地方。這項研究還顯示,住家附近有綠地可以推高房價。寶馬山花園以其綿延海岸線以及眾多公園和健行步道見稱,平均房價為340萬美元。

帕特森並表示,這種成長無疑帶來許多挑戰,尤其是在野火管理方面,「如果火災發生在附近沒有房屋或基礎設施的荒野,我們會想要保護這些資源,但與生命和房屋受威脅相比,這種情況就沒有那麼緊急了」。

房屋 火災

延伸閱讀

洛杉磯野火多人失蹤…牠活蹦亂跳當不成導盲犬 卻是搜救好幫手

MLB/道奇球星賑災 塞揚強投史奈爾:野火令人心碎

MLB/洛杉磯野火賑災 大谷翔平出手捐贈50萬美元

洛杉磯野火燒到奧斯卡!傳97年首度停辦 主辦回應了

相關新聞

魯比歐槓馬斯克 川普:他倆沒衝突

對紐約時報七日披露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和執掌政府效率部(DOGE)的馬斯克,六日在閉門內閣會議中爆發爭執,美國總統川普八日在...

川普嗆美日安保條約沒互惠 日稱信任美會履行義務

美國總統川普六日指稱,已簽署幾十年的美日安保條約,並非互惠、只是單方面的協議,條約文要求美國必須協防日本,日本卻沒義務協...

川普想擺脫核武!再點名中俄:如果大家都能放棄就太好了

美國總統川普似乎有意擁抱無核化,6日表示支持全球大國實現無核化,說如果大家都能放棄核武就太好了,稱美國和俄羅斯時核武最多...

如果半夜獲陸犯台情報 魯比歐:履行承諾防止發生

美國國務卿魯比歐廿六日受訪表示,美國反對任何強行或脅迫改變台灣地位的行為,這是多年的立場,不會屏棄。如果半夜接獲情報稱中...

川普批歐盟成立來「搞砸」美國 歐盟硬起來回應了

美國總統川普26日召開第二任內首次內閣會議,發表談話時稱歐洲聯盟(EU)的成立是為了「搞砸」美國,這番言論根本上否定歐洲...

傳川普施壓墨西哥對陸商品徵稅!交換免除美對墨25%關稅大刀

彭博資訊引述多位知情人士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20日向墨西哥官員表達,墨西哥應該對中...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