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美國新聞專業 美媒攜手報導華郵高層小報化

華盛頓郵報美國最重要的主流媒體之一,不過近年來面臨財務困難。來自英國的高層近期屢被揭露先前任職小報期間的惡劣作為;美國媒體也重提半世紀前的水門案,華郵可是因為力挺記者寫下歷史。

長期關注媒體業的亞馬遜(Amazon)創辦人貝佐斯(Jeff Bezos)2013年以2億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80億7500萬元)向葛蘭姆(Graham)家族買下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10多年後,華郵影響力仍在,但業績不見改善,近期高階管理層與總編輯人選動盪,來自英國的管理層屢遭郵報記者起底過去在業界的不良行徑,美國和英國媒體也加入報導。

事件導因自華郵執行總編輯布茲比(Sally Buzbee)6月初突遭換將,今年一月才上任的發行人兼執行長路易斯(William Lewis)宣布由前華爾街日報(WallStreet Journal)總編輯莫瑞(Matt Murray)代理職位至總統大選,再由倫敦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副總編輯威納特(Robert Winnett)接任。

華郵編輯室人事動盪起因於來自英國小報背景的記者擔任高層,對於遵循正統新聞採訪的美國大報新聞工作者而言,是可忍,孰不可忍。華郵記者最近報導涉己新聞,揭露威納特昔日透過欺騙手段收集新聞資料。

6月中,再有人向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爆料,布茲比5月中告知路易斯,華郵將報導哈利王子(Prince Harry)等人控告梅鐸(Rupert Murdoch)集團旗下小報竊聽案的判決結果,法官預期宣布當時在電訊報任職的路易斯,可能也被列入計劃銷毀竊聽證據的高層之一。但路易斯回應,這無益於報導。

布茲比當時說,華郵還是會刊出新聞。路易斯說,她的決定代表欠缺判斷,倉促結束兩人對話。華郵最後仍是刊登報導。

包括紐時、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與全國公共電台(NPR)等媒體連日接力報導,並要求貝佐斯出面。如今看來,擋下了被戲稱為「老鼠男孩」(RatBoy)威納特還沒上任的新工作,貝佐斯也承諾維持新聞專業。

路易斯在21日上午發給員工的備忘錄中宣布,威納特決定不接受這份新工作。他將繼續留在英國倫敦擔任電訊報副總編輯。

美國媒體對無所不用其極取得採訪資源、羶腥色放頭版的英國小報文化嗤之以鼻;不過英國媒體人跨越大西洋前往紐約和華盛頓當高層的風氣已久。在澳洲與英國經營小報有成的梅鐸2007年入主道瓊公司(Dow Jones & Company)後,隸屬道瓊的華爾街日報即「英國化」,現任總編輯塔克(Emma Tucker)來自「星期日泰晤士報」(Sunday Times)。

紐時曾報導,美國媒體充滿英國高層的現象也與英國媒體工作者報酬和社會地位較低有關。英倫式戲謔確實不符美國閱聽人口味。

但華郵編輯台風波未見結束,美國媒體近期不斷重提水門案,凱薩琳葛蘭姆(Katharine Graham)當時擔任執行總編輯,在國家安全龐大壓力下力挺記者的新聞界老故事。旨在提醒如今英國小報出身的高層飄洋過海到美國工作的媒體,就是當年寫下歷史的「華盛頓郵報」。

美國 英國 華盛頓郵報

延伸閱讀

美國總統大選金錢肉搏戰 川普捐款超越拜登

華郵候任總編甫獲任命 即爆新聞道德爭議無法履新

美國房價創歷史新高 5月成屋銷售小幅下滑

英國在台辦事處辦英王生日酒會 林佳龍盼支持入CPTPP

相關新聞

影╱美加州大型鋰電池工廠火勢復燃!劇毒氣體瀰漫 逾1500人急撤離

美國加州蒙特郡一座位於莫斯蘭丁的Vistra鋰電池工廠16日發生大火,火勢猛烈且持續燃燒,17日再次起火,冒出大量有毒濃...

大法官傾向 TikTok在美不賣就禁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十日就TikTok訴訟案聽取兩造首次口頭辯論,歷時約二點五小時,大法官似乎傾向認同中國大陸社群媒體抖音國...

美野火已10死、財損恐達4.7兆元 拜登宣布救災費用聯邦政府全出

綜合外媒十日報導,自七日起的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已造成約一萬棟建築物損毀,近十八萬居民被迫撤離。美國民營氣象預報公司Acc...

洛杉磯野火失控!燒毀逾2千棟建築 至少5死15萬人撤離

美國南加州洛杉磯地區七日開始出現有如「火颶風」的多場林火延燒,至少造成五人死亡,十五萬人被迫撤離家園,失控的林火已摧毀逾...

風雪無阻!美國國會完成認證程序 川普當選總統

美國新國會6日認證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在去年大選中獲得勝選;華府近日正經歷暴風雪來襲,但議會風雪無阻,仍完成認證程序。

美新年連2起恐攻 至少16死

美國一開年發生兩起恐怖攻擊,一名男子一日凌晨在紐奧良開車高速衝撞跨年狂歡人群,造成至少十五人死亡、卅多人受傷,凶嫌下車與...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0 則留言
規範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