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社媒助燃 哥大挺巴抗議活動延燒全美
哥倫比亞大學校園抗議活動上周遭警察突襲,次日耶魯大學示威者立即搭起了帳蓬,全國數十所其他大學200多名學生同日透過Zoom電話會議制定策略,研議複製哥大抗議活動。歷史學家已將這場近年來最嚴重大學校園示威事件,與過去60年來全球幾場大型抗議運動相提並論。但示威學生要求以色列資金自校園撤資的訴求,實際上很難達成;危機與混亂何時得以平息,是一大疑問。
華盛頓郵報報導,校園示威活動最近幾天成為全球頭條新聞,但校園緊張局勢與激進行動早已持續數月,如今達到頂峰。
自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襲擊以色列,幾天內,大學校園就開始抗議活動。整個春季,學生激進主義不斷升級;社群媒體和智慧型手機讓學生之間相互快速溝通、複製策略,規模日益壯大;這對早期大學運動來說,根本是不可想像的方式。
大學官員希望緊張局勢隨著5月學期結束獲得緩解,但這場抗議活動已發展成一場危機。校方在努力控制示威活動的同時,必須兼顧打擊反猶太主義言論和允許學生言論自由權,但這兩者基本上相互矛盾。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歷史學教授明茨 (Steven Mintz) 說:「大學校園象牙塔的根基比看起來要脆弱得多,正面也出現了很大的裂縫。」
聖母大學國際和平研究專家暨榮譽教授柯萊特(David Cortright)等歷史學家表示,與過去60年來幾場大型抗議運動,包括「結束南非種族隔離」運動和2011年針對企業問題而生的「占領華爾街」示威活動相比,這次校園示威活動可以相提並論。
但專家表示,與過去抗議活動不同的是,學生的撤資要求不切實際,可能也不會帶來任何真正好處。
華郵指出,這場大規模校園抗議活動組織鬆散,沒有中央領導人,而且只有一個主要訴求:大學撤回與以色列有廣泛業務往來的武器製造商或企業投資。但研究捐贈和金融的戴維森學院教育學教授馬西卡諾(Chris Marsicano)表示,大學投資方式讓撤資變得複雜。
各校對投資或捐贈大學資金來源,素來守口如瓶,披露投資可能導致影響股票價格等各種複雜情況。明茨表示,與撤資相關的複雜性是校方無法簡單解決抗議活動的原因之一。
暑假即將到來,但學生抗議者已表示,將利用這段離開校園時間,設法讓運動在秋季以更大力道回歸。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