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部長:美國10年內打造商轉「核融合」設施

能源部長格蘭霍姆(Jennifer Granholm)25日表示,拜登政府希望在十年內打造可商業運轉的核融合設施,達成潔淨能源轉換的里程碑。
格蘭霍姆形容核融合為開創性技術,而拜登總統希望透過核融合當成供應家庭與產業電力的零碳能源,並在2035年實現電力產業零碳汙染、2050年落實淨零排放經濟的目標。
格蘭霍姆在維也納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表示,「這並非不可能」,美國可以達到拜登的「商業融合的十年願景」,而核融合便是關鍵。
核融合透過外力壓縮氫原子,使其結合成氦,過程中釋放龐大熱能;相較其他核反應,核融合不會產生放射性廢棄物。
支持核融合的一派希望這種發電方式有朝一日能取代化石燃料及其他傳統能源,但實際透過核融合生產零碳能源供應家庭和產業所需,還要數十年。
讚原子能總署阻止核武
加州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去年12月首度「點火」(ignition)成功,實現核融合反應的輸出高於輸入,以2.05兆焦耳產生3.15兆焦耳的能量,代表此一技術具有商業運轉的價值。
格蘭霍姆讚許聯合國的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監督各國遵守國際協議,不將核能發展計畫用於非法情事,如打造核武;總部在維也納的IAEA與170多國簽署檢查核子計畫協議,確保核能計畫用於發電等和平用途。
格蘭霍姆說:「IAEA在確保善用核能不落入壞人之手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核廢料存放 鎖定12組織
被問到尋找放射性核廢料貯存場的難處時,格蘭霍姆表示,美方已徵詢各地建置臨時存放場的意願,目前大多數用過的核子燃料(spent nuclear fuel)仍放在各地的核反應爐中。
格蘭霍姆說:「我們已鎖定12個組織,將與各地社區討論。」
美國目前不回收用過的核子燃料,但法國等其他國家經驗豐富;用過的核子燃料可回收再製成新燃料,但重製的成本效益不高,且可能助長原子武器擴散。
華府非營利組織「武器管制協會」(Arms Control Association)說明,用過的核子燃料關於回收及擴散的考量有二,分別是回收過程增加鈽(plutonium)遭恐怖分子竊取的風險,以及有能力分離鈽的國家可能自製核武。(相關報導見A3)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