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期利器 美重啟「海底監視網」

「路透」21日發布的調查報導指出,隨著中國海軍力量猛增,以及新科技迅速改變了海戰模式,美國海軍作為反制,已經重啟冷戰時期建立的大型祕密海底監視網絡,而中國也有類似計畫。
路透援引三名知情人士指出,為了應對當前局勢威脅與挑戰,美國海軍耗資數十億元重啟「綜合海底監視系統」(IUSS),並於去年10月1日正式將位於西雅圖以北50哩的惠德比島(Whidbey Island)上的作戰單位,更名為「戰區海底監視指揮部」(Theater Undersea Surveillance Command)。
這些人士表示,IUSS系統是在冷戰時期為監控前蘇聯潛艦活動在絕密區域海床鋪設間諜電纜,現在是在原來的基礎上,計畫部署水下無人載具,放置可移動「水下衛星」對水下活動展開掃描,同時透過衛星偵測無線電訊號對船艦作出定位等;還會應用人工智能(AI),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情資的判讀與分析,大幅縮短決策時間。
IUSS的存在一直不為人所知,直到1991年冷戰結束時才被公開,但運作細節仍是絕密。
路透走訪了數十名曾參與計畫的人士、檢視了數百份合約與文件,逐步拼湊出計畫的樣貌。據悉,IUSS隸屬於太平洋潛艦司令部,由海軍情報官員摩爾上校(Stephany Moore)主導。
就在美方重啟IUSS的同時,中國也在開展類似行動,中方的計畫名為「水下長城」(Great Underwater Wall),目前仍在布建。它主要是在南海海床鋪設具備聲納感測裝置的纜網,也包括水面、水下無人載具,對敵方潛艦活動作出追蹤及監控。
中國科學院2018年透露正運行兩個水下感測器,儘管聲稱是用於科學目的,但可以偵測到美軍潛艇在太平洋島嶼及關島海軍基地一帶的活動。
有關人士指出,美國海軍基於三個主要因素而重啟IUSS,首先是中國海權力量的陡升,其艦艇可能攻擊台灣或破壞重要海底基礎建設;其次是烏克蘭在俄烏戰爭中成功運用新式海戰戰術,包括以成本相對低廉的無人載具,攻擊俄方艦艇或橋梁,給了美軍啟發;第三是科技發展迅速,包括水下監測能力、AI 與無人載具等發展一日千里,種種因素都促使美中展開監控能力的軍備競賽。
延伸閱讀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udn討論區
- 張貼文章或下標籤,不得有違法或侵害他人權益之言論,違者應自負法律責任。
-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下標籤。
-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不同意上述規範者,請勿張貼文章。
FB留言